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永明  戴书宏 《求索》2013,(8):113-115
在理学视域中,“中”可以从“时中”与“在中”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中”指的是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内心情感尚未表现于外在行为,能够恰如其分。无所偏倚.这是“未发之中”,或称“在中”;另一方面,“中”指的是喜怒哀乐已发之后,表现于具体行事过程中,恰到好处,各得其宜,这是“在事之中”或称“时中”。二者之中,“在中”为体,“时中”为用。“和”实质上指的是“时中”的状态.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与“和”的关系中,“中”是“和”的本体,“和”是“中”的发用。“和”的修养功夫必须落脚在“中”.不能仅仅关注“中”的显发状态而不从根本上下功夫。其基本思路是“由中而和”。由于“中”并非实体.没有具体的实指的内容,需要通过“诚”,才能达到“中”的状态。“诚”是“中”的根本,而“中”是“诚”的外在显发。简言之.即“诚”能达“中”,由“诚”而“中”。  相似文献   

2.
陆彩鸣 《群众》2008,(1):79-79
“平均数”和“大多数”是我们在工作中常用的概念。“平均数”是指经济指标的人口平均值,如人均收入等:“大多数”是指大部分人民群众。应当看到,“平均数”与“大多数”所反映的实际情形有很大不同,必须区别对待。在有些情况下,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无关紧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则必须将“平均数”与“大多数”区分清楚,决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各级党委政府要务实、求实,  相似文献   

3.
黄麟渝 《公民导刊》2007,(11):48-49
“茶托儿”虽然都具有“诈骗”和“敲诈勒索”,“以非法占有”的目的和手段,但是客人和“茶托儿”在茶楼是属于消费。消费之后理应“埋单”,它的性质有别于“婚托儿”,用“诈骗”和“敲诈勒索”难以定罪。“茶托儿”狡猾地打了法律的“擦边球”,给执法带来诸多困扰。本期“社会”,一位在执法第一线的公安民警述说了他的困惑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说“批判”     
写下这个题目就有些犹豫。因为“批评”这个词还可通行,在报刊上还能见到,如“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三讲”教育中要“认真听取批评”,“要开展文艺批评”等等。而对“批判”一词则讳莫如深,绝少提到,否则就有“文革”、“大批判”之嫌。最近报载,一位文艺家说:“批评和被批评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千万别误把批评当批判。”可见,这里是把“批评”和“批判”看作两回事的。 “批评”和“批判”,在语感上似乎有些差别,但意思也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在英、德、俄等外文中,“批评”和“批判”都是一个词,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把“…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公职人员流行在QQ游戏的“开心农场”“种菜”、“偷菜”,且呈泛滥之势。前几年的炒股禁令犹在耳畔,今日“种菜”游戏粉墨登场。据报道,腾讯“开心农场”软件因访问人数过多,不堪重负,于日前再度升级,可见“种菜”之辛苦,“偷菜”之忙碌。  相似文献   

6.
《今日海南》2008,(11):32-34
创建56年的海南农垦,百万之众的泱泱国企。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心眼中,它是“老字号”,它有“含金量”,它很“了不得”,起码在海南是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创建的那天起,它就被人看作“山泉古琴”;计划经济年代,它又被人称为“秀竹兰花”。如此雅称的背后意味着什么?那是“羡慕”和“分量”,那是“作为”和“贡献”。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11,(17):59-59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与“西”这两个方位词,总是与“眷”与“秋”这两个季节词联系在一起的。在唐诗宋词中,“春风”总是被说成是“东风”,“秋风”又总与“西风”相关。如李白的诗句:“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清代的纳兰性德的诗:“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毛泽东诗词中“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都与古诗词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8.
吴敏 《现代领导》2014,(9):55-55
不少地方、单位在反思总结“窗口”问题时发现,窗口该有的都有,制度一个都不少,员工“十八般武艺”样样“上手”,整改提高就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结果是窗口整改后“外甥打灯笼——照旧”.群众意见有增无减,、但凡“窗口”,多半不乏规定,制度也成套,也有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也确实为群众办理了大量业务。然而.引起群众不满的,不在于写在“纸面”上的制度多少、汇报上的成绩高低,而在于服务“场面”上的“执行”快慢、深浅究竞如何。如果只是站在窗口后看纸面、听汇报.而不在换位体验“时效”中抓整改,“实效”又从何而来?“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查摆整改“窗口”问题,应在群众不满之处用心用力。  相似文献   

9.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聚焦整治“四风”,必须坚持“望闻问切”,把脉“四风”,治病救人,让群众满意。只有党员干部自觉“望闻问切”,把脉“四风”,才能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治病救人,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0.
潘莉 《前沿》2014,(9):11-13
城镇化进程中,民俗的保护和传承是“根”的延续,“美”的传承,“情”的延伸,“源”的开拓。要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应该首先在“人”字上做文章,即从娃娃抓起,吸纳外来人员参与,激发全体民众对民俗保护和传承的自觉意识,还要发挥民俗学学者的作用;其次在“态”上做文章,即做好民俗的“静态”保护工作、“动态”传承工作、“活态”发展工作;另外还要在“涵”字上做文章,摈弃太多的功利化目的,敬畏民俗,尊重民俗,在此基础上,对民俗加以传承发展,如发展民宿、村落经济等。  相似文献   

11.
进退之间     
《今日中国论坛》2002,(5):64-64
在一个雷阵雨之夜,笔者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有关“海尔”的报道,其中有一节尤为令人惊叹:1997年,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许多大公司纷纷撤离这是非之地,而海尔则相反,在人退时我进,于“危机”中觅“商机”。结果,“危机”过后,他们在东南亚站稳了脚跟,占尽了“商机”,开拓了一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2.
赵珍富 《群众》2008,(1):80-80
通过党的先进性教育、机关作风整治等活动,机关及工作人员“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少数机关及工作人员节奏不快、效率不高的“慢作为”现象却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日益突出。近期,扬州市纪委的问责追究制不但对“有过的”,“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进行追究,“慢作为”的干部也要受到问责,这不失为整治机关作风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3.
孟子对“浩然之气”的论述紧扣着“志”与“气”间的关系,将气论纳入到了儒家的心性学说之中。其中,“气”指个人生理层面的生命力,“志”具体指个人内在的“道义”,浩然之气是生理层面的“气”在道德修行的深化中转化形成的一股精神力量。浩然之气的修养方式是“集义而生”。“集义”不是有目的性地行善,而是高度自觉地、非功利性地“由仁义行”。在“养气”的过程中,内心的善端不断扩充,使人在外貌形体上达到身心一致的美,并形成具有“至大至刚”之美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4.
当前,“年轻化”愈来愈成为各地选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条件,个别地方和部门甚至将“年轻化”简单片面地理解为“低龄化”。“年轻化”绝不等同于一味的“低龄化”,更不应成为“官腐年轻化”的直接导火索。在年轻干部的管理上。我们必须注意防止“重选拔使用,轻教育管理”的不良倾向,在大胆放手让其“唱戏”的同时.更要在幕后引导帮助其把“戏”唱圆满。  相似文献   

15.
《西藏统一战线》2009,(2):20-21
新昌县统战部在统战宣传工作中,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形成工作合力,在全社会营造了解、关心、支持统一战线的良好氛围。一是变“要我宣传”为“我要宣传”,不断丰富统战宣传工作理念。改变以往被动等人家来宣传的观念,采用“请进来”,主动“走出去”的方法,加强与报刊、电视台、广播、杂志、网络的联系,在统战宣传中做到“事先谋划”,“事中参与”,“事后总结”。每项重大活动开始前,  相似文献   

16.
《庄子·逍遥游》开篇描述了“鲲”自“北冥”徙于“南冥”的变化,从“鲲”至“鹏”,从“鱼”至“鸟”。其“南北”之间的位移变化不仅仅是地理空间上的,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个体“性命”上的变化。纵观全书,“南北”以不同的形式,或以方位、或以观念、或以人名等出现在不同的场景中,在《庄子》特殊的言说方式下而显得意蕴非凡。通过对不同场景中所出现的“南北”进行分类研究,对其中所蕴藏的观念进行梳理,考察其内在变化,可以理解《庄子》中的“天下”观念,并为认识自己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福革 《前沿》2008,(4):186-189
对老子哲学研究,要从整体上把握“道”的根本,进而研究“为学”的内容,明白“为道”之法,读出在“为道”生命中的信仰范导,以及“道”、“德”之关系。这样才能理解《道德经》。对“道”、“德”等问题的理解,只有在全文中才能充分。这是研究老子哲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曹爱春  杨晓艇 《求索》2013,(12):105-107
中国古代生命哲学融儒、道、释思想于一体,强调“养正性,顺自然;静心养,静则生”、“寡欲而柔弱不争”、“先修德后养生,精进无间”。“养生”首在“修德”,这在闵一得的生命哲学中体现得更甚,在《古书隐楼藏书》中,阂一得提出“性命双修”之“真精神”,阐发了“真一、真元”等养生哲学的理论基石,强调通过“先治以身,次治以心,内炼外养,培养真气”,以达修身治世之目的。强调“命”由后天之“气”所成,“气”由先天之“熙”所注,修得“色身”,而达“性”、“命”之恒久,这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之真谛。观中国先哲之思想,察现代社会之气象,中国古代生命哲学在现代道德及养生精神之培育、心理及形体保健之实践诸方面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欧志葵  廖丰 《今日广西》2010,(16):25-27
冠着“至尊”,“黄金”,“宫廷”,“极品”等颇具气势的名字,以鲍鱼,鱼翅,燕窝,干贝,螺旋藻等“精贵”材料为馅,身价不菲的高端月饼在“群芳”环绕中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0.
潘雪梅 《今日广西》2008,(17):17-18
对于婚姻,钱钟书先生做出了精彩定义乱了适龄男女甚至专家学者的眼睛。“围城论题,急需索解。既然在“围城”外的人想里的人想出来,似乎只有中庸一些,来个折“围城”边缘徘徊,驻足观望。——“围城”,迷”恰如一道数学悖进去,在“围城”中,不进不出,在“围城”边缘徘徊,驻足观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