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是要深刻理解其关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作出了精辟的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于邓小平的这个新概括,究竟应当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学习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只有把邓小平的新概括和中国的具体实际联系起来,同他一贯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论述联系起来,并把…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生产力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生产力思想观和生产力发展观两个方面。生产力思想观重在理论层次上澄清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其核心是生产力本质论和标准论。生产力发展观重在实践层面上探索生产力的发展道路,主要包括实行改革、发展科技、依靠教育和对外开放。两者辩证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科学地总结了十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全面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和概念,汇集了邓小平同志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最重要、最富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与他能够“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是分不开的。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时代特征问题的论述是极其深刻全面的。我们学习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必须研究和学习邓小平有关时代特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坚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一直是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支柱。邓小平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运用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理想信念观。邓小平理想信念观科学地回答了理想信念是什么,为什么要坚定理想信念,怎样坚守理想信念等要义,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重温邓小平理想信念观有助于坚定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自觉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文献,这里面包含着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卓越成果。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之中,指引中国人民改变了中国的面貌。马克思使社会主义的空想变为科学,列宁把科学社会主义变为现实。毛泽东使中华民族站立起来。但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著作里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对此,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什么  相似文献   

7.
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精神实质吴振坤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提出了经济领域中的一系列重大论断、基本观点和战略思想。这一系列划时代的经济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  相似文献   

8.
利用资本主义优秀文化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一个基本观点。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辩证法、拿来主义等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文化成果,强调利用资本主义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着眼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中外文化交流蓬勃发展的今天,邓小平对待资本主义文化成果的科学方法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最坚定,最科学,理解好这一点,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他的伟大人生和由他创立的伟大理论。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就要坚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信仰,就要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其独具特色的伟大实践哲学为基础的。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以其独特的思维个性,建构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框架,使之成为既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又是一幅宏大的,可供操作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在实践中显示出这一理论的无限生命力和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点基本理论钟永棠在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人们深感不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不清楚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难以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上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据及其前进的大方向的。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显著的特...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中,不仅体现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而且处处闪耀着矛盾分析方法的光辉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就是矛盾分析方法的结晶。邓小平同志矛盾分析方法的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谛,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学习邓小平思想,重要的是要学会一个方法,既矛盾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汇集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最富有独创性的著作,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灿烂光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百科全书。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邓小平同志在他的新一卷文选中,  相似文献   

14.
任何对现实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都是以坚实的哲学思想作基础的;任何广泛的理论创新,都是以深刻的哲学创新为前提的。邓小平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形成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同样是以一系列哲学思想上的发展和创新为基础和前提的。诚然,邓小平没有留下专门的哲学著作,但他在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奠基人,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开创者。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他针对"文革"时期的失误,实现了文化领域的拨乱反正,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他科学地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以发展的眼光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造新理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重要论断、基本观点和战略思想,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向,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创立了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邓小平经济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领导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这一伟大实践产生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观.这一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了从中国实际出发,用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推动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教训的反思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独特见解的社会主义观。具体而言,可以将其概括为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他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他创造性地阐发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经济基础、历史方位、必由之路等观点。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是其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心血和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概括,探讨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贡献,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最近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