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很大程度上源于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薄、私心杂念作怪。对症下药,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必须强化群众观念,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2.
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很大程度上源于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薄、私心杂念作怪。对症下药,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必须强化群众观念,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一、增加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落实群众的知情权要加强宣传,使群众了解干部工作的相关政策规定,增强民主意识。什么样的职位,需要什么样条件的人,选拔任用的方式、程序、考察责任人以及推荐、考察、公开招考各环节的结果等,都要通过各种形式及时适度…  相似文献   

3.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条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和根本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必须切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和监督等各个环节坚持扩大民主,落实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从根本上说,都是群众观念淡薄、私心杂念作怪的恶果。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强化群众观念,尊重人民群众在选人用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在选人用人工作中的关键作用,把“人…  相似文献   

4.
在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充分走群众路线,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选准用好干部、防止“带病提拔”和克服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效手段。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关键是要以扩大民主为着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意识越来越强的新形势下,为了把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落实到干部工作中,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近年来,我县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要求,不断扩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选配好领导班子,坚持群众路线,必须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监督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充分体现群众路线,就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相似文献   

7.
按照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干部制度改革面临的难点问题。通州区委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充分体现了民主精神,把尊重民意贯穿于选拔任用干部的全过程。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就要正确对待民意,充分发扬民主,尊重、落实人民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9.
报刊文汇     
中组部副部长李景田最近指出,做好干部考察工作,是建立健全“两个机制”的基础。考察准确,任用才能得当;考察失真,任用必然失误。 李景田说,要确保把人看准看真,防止考察失实失真,避免用人失误,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干部政策要让群众熟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每项程  相似文献   

10.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扩大民主,是指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通过规范的程序设计和科学的制度安排,扩大群众的参与度,真正落实广大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11.
江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扩大民主,就是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在选拔任用程序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扩大群众参与程度,注重社会公认,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逐步扩大群众参与范围。一、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和民意测评制度,把群众的选择权落到实处。民主推荐是选拔任用干部最基础的环节,可采取召开推荐大会、填写推荐表、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在正常情况下,对多数群众不赞成或在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超过规定比例的干部,不能…  相似文献   

12.
《党建文汇》2001,(10):38-39
要把人选准选好,就必须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不断改进干部的选拔、管理方法。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这方面,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防治和治理用人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要做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就必须坚持“四扩大”,加强民主公开的力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证。扩大推荐中的民主。民主推荐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具体体现,是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是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环节,也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的重…  相似文献   

14.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努力做到“三坚持”,精心构建民主、竞争、法治的用人机制和环境,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坚持扩大民主,进一步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扩大民主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充分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重点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任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为此,一要尊重民意,落实民主推荐程序。要认真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坚持扩大民主,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程度,最主要的是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知情权,即职工群众有权了解有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要求以及条件、工作程序等;参与权,即职工群众有权参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相关工作;选择权,即不定框框、不定人选,将拟任用领导干部的岗位工作标准、任职条件公开,组织职工群众广泛推荐选择;监督权,即职工群众有权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要扩大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  相似文献   

16.
《党建文汇》2008,(7):10-10
近年来,黑龙江省绥化市委积极探索完善县处级党政正职选拔任用的方式方法,把扩大民主贯穿于民主推荐、征求意见、组织考察、沟通酝酿、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认真落实党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努力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17.
一、坚持扩大民主,在新的时代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即“四权),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在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干部队伍建设中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党管干部原则也就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由党来领导、组织人民群众按照党的干部标准和干部政策,参与干部选拔和干部监督。各级党组织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中央新近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存在不足。要从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几个方面来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黄明哲 《学习论坛》2010,26(1):28-32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一个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问题,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从源头上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在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难点,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在坚持正确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落实群众在选人用人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以及加强组织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20.
申保明 《党史博采》2007,(12):31-32
邯郸市中心医院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是该院党务公开和院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把干部选拔的标准、要求和程序交给群众,把干部任用的过程亮给群众,在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下选人,即拓宽了选人视野和渠道,又扩大了民主,较好地落实了群众对选任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增强了用人透明度,抵制了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