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观点     
《人民公安》2012,(1):35-35
是说法不是说吓 @段郎说事:常见“法治在线”“今日说法”之类的电视节目.多为警方惊心动魄的抓捕镜头.如仅为高收视率而言,当无可非议。然,“法治”内容包罗万象,尤其是公民权利、宪法常识等最需要“说法”。  相似文献   

2.
有人写文章说:“三个有利于”“既没有公与私的标准,也没有姓‘社’姓‘资’的标准”。这种观点说白了就是: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什么都可以干,管它姓“社”姓“资”。一段时期,这种观点相当流行。于是就有了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姓“公”姓“私”的束缚之类说法。对这种观点和说法,开始我也有同感。可是认真读一下邓小平同志的原著,就觉得不对了,可以肯定地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姓“社”而不姓“资”;是要有利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趣味概念     
在分析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时,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削弱政府的权力,减少“官煤勾结”的机会,以免出现矿难中的“政府失灵”;而另一种则呼吁政府应加强对矿业市场的干◎诺斯悖论预,弥补矿主无限追求利益而带来的“市场失灵”。类似矛盾的观点还存于教育、医疗等很多领域。这就是关于国家功能的“诺斯悖论”。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在分析政府(国家)的作用时,提出了一个十分矛盾的观点:“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在公共服务领域,“诺斯悖论”指政府部…  相似文献   

4.
监督≠支持     
“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的说法,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监督”,就是监察与督导;“支持”,就是鼓励和赞助。  相似文献   

5.
关于政治的含义,古今中外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归纳起来,不外分为两大类别,一是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见解,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政治”的见解1.道德说。这种观点把政治和道德混在一起,用道德的观点来解释政治。如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就是如此。孔子曾说:“政者,正也。’所谓正就是正道,也就是符合礼义的道德。2国家说。认为政治是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在西方“政治”一词本来出自于希腊语POliS,原意是“城邦国家”,后来政治学中的“政治”便以这个词延伸而来。3.权力说。将政治理解为一种权力关系的…  相似文献   

6.
著名管理学家科林斯与宝拉斯指出,如果你“倾听真正大公司的人员谈他们的成就时——你很少听到每股收益多少……你只有深入内部才会发现核心的意识形态。这必定是正宗的.你无法伪造。”杰克·韦尔奇同意这一观点.他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致力于塑造人们的自信,因此而简单。”  相似文献   

7.
在生活中,经常有同志对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要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换一个说法,那就是要有“自愧之心”。  相似文献   

8.
非存在悖论是说不存在的东西是存在的,这当然是不可接受的。分析哲学家们分析了引起这一悖论的两个原因:一是出于对无意义的担忧而否定空名的存在,二是将“存在”一词当作逻辑谓词。针对这两个原因,他们指出必须将名称的意义和所指区别开来,并且重申了康德关于“存在”不是谓词的观点。弗雷格认为,存在不是对象的性质,而是概念的性质;罗素认为存在不是对象的性质,而是他称之为命题函项的性质。奎因继承和完善了弗雷格和罗素的工作,同样否定存在是对象的性质,甚至他不再使用“性质”这一术语,而是致力于澄清“a存在”这个说法的含义所在,这便是奎因的“存在就是成为约束变项的值”的本体论承诺口号。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才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一个概念: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人才”? 人才学研究者的观点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就是人才。在他们眼中,人才的最大特征就是——“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10.
周振超 《前沿》2008,(9):53-56
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既是一直存在的历史难题,又是当前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在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实践和相关讨论中,存在着一些误区。研究发现:诸如“改革就是简政放权”,“垂直管理是灵丹妙药”等一些“流行”的说法,或者是片面的;或者不甚准确、精确。针对这些似是而非或片面的说法,文章从学理上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应树立的新观念王志辉企业要适应市场竞争必须树立以下观点:一、要树立市场观点“市场”,人们一般理解为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理论上的“市场”概念是一种以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联系形式。无论哪一种说法,“商品交换”是实质性内容。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相似文献   

12.
<正> 社会悖论起源于如何利用公共资源的研究,而后,又进一步发展为专门研究个体利益与群众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矛盾的社会问题。所谓人类面临的两难困境,就是这种社会悖论,如人口爆炸、生态危机、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此外,社会悖论还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抢购和囤积、通货膨胀、“短期行为”等。为什么个体会出于自  相似文献   

13.
激疑     
激疑,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用疑难来激发学生开展思维,是培养能力的好途径。讲哲学常识时,在课堂中提出一个问题:如何保管好鸡蛋的问题。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理由是注意力集中,才照看好那个篮子。另一种意见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入一个篮子里”,理由是如果篮子倒了,那就全碎了。教师问:两种对立的观点,哪个对?谁是谁非,让学生争论,运用哲学观点加以分析说明。由于选择事例的典型性和启发思维的刺激性,学生的兴趣甚高。前一种观点是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全力解决主要问题,事…  相似文献   

14.
乡音的魅力     
卢绍荀 《台声》2002,(7):10-10
台湾岛内有一种说法,认为台湾绝大多数民众使用的方言———闽南话,是台湾独特的语言。这使我困惑不解,因为历史常识和现实经验告诉我,福建闽南地区民众使用的方言,与台湾绝大多数民众使用的方言,一脉相承,是闽台两岸同胞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载体,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记得今年春节刚过,回台湾过年返厦的台商打来几通电话,希望前来拜年。考虑到繁文缛节的形式尽可简化,也因手头上正忙于处理应急事务,均婉言谢绝了。后来这位台商用闽南话说:“就是走春走春,没有特别的意思。”不想就是这富于乡土气息的“走春”两个字竟在刹…  相似文献   

15.
杜根定律     
《时事报告》2012,(12):79-79
D·杜根是美国橄榄球联合会前主席,他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强者未必是胜利者,而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杜根定律”。  相似文献   

16.
“考试说明”中规定,理解能力就是“理解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它是政治高考七种能力的基础,是识记的保证,也是升华各种高层次思维能力(如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能力等)的必要条件。那么,什么是理解能力呢?简要地说,就是了解和领会,它是通过揭露界物间的内外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例如,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既要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涵,它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7.
“五虎上将”,一个听来颇有传奇色彩的称谓,但在“高饶反党联盟”出现的1954年,“五虎上将”就是“高岗反党集团骨干分子”的另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8.
禅宗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一支,以顿悟为特色,主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所谓“公案”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实际上是禅师为指点学人,在言语或动作上作出的一种指示。禅宗公案表面看来扑朔迷离、荒诞不稽,充斥着矛盾与悖论,实际上正是这种对常理和规范的“破坏”和“偏离”,才有着一种“神妙”的境界。本文试图从修辞角度分析其荒诞表征下的合理性:“反常”的语言形式正是禅宗“反常”的思维模式的镜象描摹,禅宗通过这种“反常”有效地传达了禅宗“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观照,不假文字”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唐钧 《湖湘论坛》2013,(6):5-10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效率与公平”这一对矛盾,成了中国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在各个时期说法似乎又有差别。在历次党代会的报告中,对“效率与公平”的说法显然是有差别的:改革开放后,直到1987年的十三大才开始涉及这个议题:“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1992年的十四大,提法有点不偏不倚:“兼顾效率与公平”。1997年的十五大和2002年的十六大,观点鲜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被放到了“优先”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20.
马于军 《求索》2007,(7):55-57
在韦伯理论中,“卡理斯玛”是一个相当活跃的,因而充满歧义和使用混乱的概念。要对它这些多元内涵进行分类,并厘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回到其发生学本义中。从其起源及发展来看,该概念有三种基本的意义:“个人品质(能力)”,“社会革命力量”及“法理的根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神圣性和不稳定性。其目的与手段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并发展为“卡理斯玛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