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先天认知结构存在的客观性及其基本特征的论证,肯定人类具有先天认知结构的观点,并论证了这种先天认知结构的唯物性.由此,展开对人类认知结构的深入探讨.在分析先天认知结构与后天认知结构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概括出人类无限的认知能力源于两种认知结构的结合,并论及二者在认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融合,信任研究出现了新的进展.博弈论、认知神经科学从面孔认知的角度,通过运用序贯博弈的信任转移实验,证明了人类对于面部表情的认知差异会显著的影响信任行为的发生.神经元经济学和神经生物学从各自的角度,解释了信任生成的脑神经基础.神经元经济学采用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对信任转移实验中实验者大脑的监测,发现实验者在采取信任决策时,其大脑神经中枢的某一部位被显著地激活.神经生物学通过检测实验者采取信任决策时的生理指标,发现实验者信任行为的出现与脑下垂体后叶分泌的一种荷尔蒙--催产素有明显的关系.而演化生物学、演化心理学从生物演化的角度,论证了信任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人类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适应环境的产物,具体通过互惠演化形成的一种普遍化的、先天的信任倾向或行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5个部门或团队32位员工的开放式访谈、半开放式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员工LMX认知的结构体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LMX认知的结构是一个多维的构思,包括:上司尊重、不公平对待、支持协助、圈内归属、回报义务五个维度;LMX认知的五个认知维度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彼此存在一定的联系;LMX认知的动力基础主要来自于上司和员工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利爱娟  李慧 《前沿》2011,(23):242-244
关于具身认知的最基本见解是:认知根植于人的身体结构以及最初的身体和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在对其基本观念的论证和深化应用中,存在着诸多争议;关于具身认知的研究也有很多范式。文化影响个体的方方面面,个体的行为承载着文化,因而文化不仅对硬性的具身认知有影响,而且对软性的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曙光  陈建生 《求索》2007,(9):198-200
自从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以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就成了现代语言学的“第一定律”。然而。按照认知语言学理论,语言是人们在对现实世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形成的,在现实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介,即“现实-认知-语言”,语言符号是人类认知的结果,因此,是有理据的。本文从语言符号的起源和现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非任意性问题两方面论证了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语言符号是非任意性的。  相似文献   

6.
论认知域     
当今世界,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人类认知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人类认知方式发生着深刻变革,认知域也成为继物质域、精神域和信息域之后出现的第四领域,对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深入分析认知域的基础概念、基本特性和运行机制,勾勒人类认知域的基本轮廓和运行机制,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公务员的认知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金华 《理论月刊》2003,(12):58-60
公务员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有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政治认知要求公务员从治理和政治责任的角度维护政治社会的正常运转;职业认知强调公务员对公众负责和其本身所具有的临界状态以及社会要求转化为公务员的职业伦理;社会文化认知在于公务员以平等的精神体现于社会公众之中,以公正处理社会中的人和事物以及公务员的自身和社会的双重身份如何对待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8.
侦查思维是侦查主体在有效且合理的描述和解释现象或证据事实时,所运用的极富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推理形式。戴维·奥伊洛特关于认知拱的哲学隐喻,提供了描述侦查活动对某一事实或情况认知过程的思维图景。"认知拱"描述了侦查思维的基本结构,这个由上下两段构成的简单结构蕴含了侦查思维形成与推进的关键要素。在该结构的最前端,"先前观察或掌握的证据E"提供了产生相关解释或假设的信息基础;对"真相"的定义,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发现"其的立场,形成了该结构的"理性核心";而对所有可能解释的甄别筛选则体现了侦查思维的内在互动机制。"认知拱"所呈现的对因子事实的认知只是思维活动的一个瞬间,在实际的侦查思维推进中,认识过程是不断的在先前假设的指引下,探索未知事实的过程,表现为多个"认知拱"前后衔接形成的"认知链"。这一链条在修正模式下,趋向对客观实际的符合。"认知拱"以其结构优势和理性基础描述了侦查思维在推进案件侦破过程中的准确性保障和对错误风险的合理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9.
英汉名+名结构在语言运用中相当普遍.由于其结构精炼,语义凝练,因而给人们的理解和运用产生了一定困难.通过对这种结构的英汉互译,明确了困难产生的原因,即人们一般根据其语言线性排列进行理解和运用.针对这一弊端,本文从英汉语对这种结构的互译过程中在各自的目的语中形成的各种语言形式,并结合认知规律,探索了这种结构形式下潜藏的认知规律,即范畴层次性、认知隐喻性、背景目标认知序列性、路径图式的意象性.通过英汉跨文化互译对这种结构进行了非穷尽性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其形式的束缚,捕捉其语义的脉搏,因而在跨文化的语境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的结构是近些年很流行的表达方式,有许多学者从传统的语法角度作了研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非范畴化理论,结合名词的“概念的多重性”特点,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进行解析,可以发现“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产生的语言内在条件和外在特点,并进一步解析“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在使用中的认知模式及其成因,能帮助人们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寻求更合理、更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证实偏好是人类具有普遍性的不可避免的一种认知现象,侦查认知亦不例外.证实偏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存在广泛不确定性的侦查认知成本和行为风险,但由它而生的侦查认知偏差及不当行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更不容忽视.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描述了侦查行为选择中证实偏差的特性、样态,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这种偏差的价值指向——侦查效度及其损害机制,设计了侦查认知及行为选择证实偏差的诊断方法,提出了有效修正侦查认知及行为选择证实偏差、提升侦查和刑事司法共同体运行效度的可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2.
情境性伤害犯罪人犯罪动机的生成具有非预谋性、境遇性,但仍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通过同样是动态建构过程的认知结构的研究,可以认为情境性伤害犯罪人犯罪心理是在一种"手段—目的链"式认知结构的统领下生成的。这或许可以成为探寻情境性伤害犯罪人犯罪行为发生原因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侦查形象思维的认知结构特性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侦查证明中,侦查形象思维是获得理性认识的一种重要工具。侦查形象思维的认知结构是侦查主体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关系,这一结构同思维活动及其要素的基本划分有着内在的联系。诠释侦查形象思维的认知结构特性应集中于研究它的思维进路趋向、信息加工图式和感性知觉的路由与设计等基本问题,主要牵涉形象与抽象、内隐与外显、直感与建构等链接机制或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14.
让·保罗·皮亚杰曾是当代西方哲坛上的风云人物。他的认知结构学说激起了人们悠远的回想和深刻的沉思。我国哲学界对他的这一学说评价不同,褒贬不一,见仁见智。本文旨在对皮亚杰的这个学说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大方。 一 认知结构与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为,发生认识论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区别于传统认识论的独特个性。通观哲学史,认识论是近代哲学的研究重心,并形成了两个双峰对峙的认识论派别——经验论和唯理论。但他们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认知看思想政治课学科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是人类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客观世界包括无生物界、生物界和人类社会三大部分。前两者统称为自然界或物理世界,后者可称作社会世界。按客观世界的性质,认知分为广义认知与狭义认知,广义认知包括对物理世界和社会世界的认知两方面,而狭义认知则专指物理认知或非社会认知。所谓社会认知,顾名思义,是指个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过程。心理学界的认知,多数是指个体非社会认知或对物理世界的认知。一、社会认知的特点社会认知和认知并不是同一层次上的并列关系。学生的社会认知发展与非社会认知发展既有共同的规律,又各有特点。首…  相似文献   

16.
张金 《青年论坛》2014,(6):137-140
“Adj +N”复合结构是一种很常见但又很难解释的语言现象.产生困难的原因在于在这类复合结构中,形容词和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非常复杂且变幻无常,很难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阐释.国内外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探究其形容词修饰名词的排列次序等问题,从认知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参照点模式为理论框架,对“Adj +N”结构的认知机制进行了探讨.认知参照点模式也适应于阐释“N+N”结构和所有格结构等其它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7.
英语是比喻语言非常丰富的语言之一,隐喻居其之首。而人类的认知在词汇隐喻意义的理解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层面探讨隐喻不仅是修辞的手段,也作为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存在于人类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8.
口译中理想认知模式的建构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认知模式在人与外界接触中构建,基于人类经验之上。因此,不同文化的民族有独特的理想认知模式。口译是当今世界不同语言民族间的交流方式,译语正是通过各种理想认知模式的建构和对比后产生的。本文就英汉口译中理想认知模式的建构进行探讨,并提出英汉口译中理想认知模式的建构原则,对英汉口译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汪超  蔡杰 《长江论坛》2007,(4):58-61,81
司法认知是诉讼证明的一种重要方式。笔者提出并论证了法律不能作为司法认知的对象,进而主张司法认知的对象应限于:自然规律及定理、众所周知的事实、生效判决、公证文书所确认的事实。关于司法认知是否可以反驳,笔者认为要分析不同的认知对象自身的特性,并考虑到维护刑事诉讼的公证、效率,分别加以规定。除对于自然规律及定理采取的司法认知不得进行反驳外,对其他事项的司法认知应赋予反驳的权利。最后,基于对司法认知事项所作的"应予认知"和"可予认知"的二元区分,笔者分别设计了两种程序对之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20.
顿祖纯 《理论月刊》2012,(9):107-110
人类在认识世界的同时,用语言符号把认知对象或具象描摹或抽象概括出来,并逐渐完善成记录人们认知世界的语言工具.英词汉字作为这种工具的重要部件之一,深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文章认为,英汉民族相似的认知基础使英词汉字创造存在许多共性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认知、文化及语言角度来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