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妇运》2004,(8):22-23
目前江苏城市化率已达46.8%,在我省的进城务工人口总量超过1200万,其中妇女444万,占37%。为了引导这一数量庞大的妇女群体适应城市文明要求,促进自身的进步与发展,我省妇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一手抓农村妇女转移、一手抓文明程度提高”,探索新市民教育的有效途径,重点实施“新市民巾帼文明行动”,强力推进进城务工妇女融入城市文明、建设城市文明、共享城市文明,实现城乡妇女共同发展。——实施新市民巾帼学习行动。渴望学习是进城务工妇女普遍具有的愿望,根据她们的学习需求,我们在建设学习阵地,提供实用读物等方面快速反应:全省妇…  相似文献   

2.
蒋飞云 《创造》2019,(7):29-3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和失地农民逐步成为城市新兴社会群体新市民。受农村教育、科技、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新市民文明素质相对较低,与城市文明发展严重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海淀区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从2004年起,到目前已有2万多名郊区农民转为城市户口,成为城市“新市民”。为了让这部分新市民尽快融入城市社会,适应区域发展需要,海淀区坚持从“四抓”人手,全面打造新市民文明形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7),采用O-Logit模型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涌现的“新市民”就业稳定性与其信息素养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作出了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新市民的信息素养总体上表现出了对其就业稳定性的正向影响,但(异质性检验显示)其显著性因新市民的所处地区、性别和受教育程度而异。具体而言,东部地区新市民中的显著性甚于中西部地区新市民,男性新市民中的显著性甚于女性新市民,高学历新市民中的显著性甚于低学历新市民。  相似文献   

5.
王永利 《人民论坛》2012,(17):202-203
新市民社区教育问题是苏南在"十二五"期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我国新市民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新市民社区教育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上不断创新,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建立健全新市民社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要使新市民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政府应该更多地为新市民群体创造各种条件,让新市民能够更方便地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同时,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对其从就业观念、文明素质、法制理念、理财意识等诸多方面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真正在城市扎下根来,并且从心底里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农民市民化现象十分普遍,而城乡文化理念融合又是农民市民化的关键一环。因此,促进城乡文化融合与城市文化理念培育成为农民城市化的必然要求。为此,政府要将新市民城市文化理念的培育纳入农民市民化体系中,城市社区要积极包容吸纳新市民,新市民自身也要主动学习城市文化,积极内化城市文化价值理念,三者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农民城市文化理念,完成农民"新市民"身份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城镇化的发展带给农民翻天覆地的变化。失去或离开土地的农民成为城市中的新市民,不再依靠土地为生。他们在城市中的身份权、就业权、子女受教育权等问题关乎到新市民如何适应城镇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等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从新市民众多权利中选取户籍制度、就业权、子女受教育权等侧面,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互动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时代特征。甘井子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提出的“新市民、新社区、新生活”的“三新”工程建设,是实现农村向城市整体跨越的桥梁和载体,是促进区域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创新实践,对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青新市民”:一个群体与一个工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城镇户籍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取得显著的成绩。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城市人均住宅面积从1980年的7.18平方米提高到2020年的36.52平方米,2017年,城镇家庭住房自有率已经达到80.8%,处于国际较高水平。不过,大城市青新市民蜗居问题依然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11.
日前,就2016年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作出重要部署,将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并将推动城镇化政策的启动点落在“新市民”身上,提出加快农民进城步伐,帮助农民搭乘城市化“列车”.  相似文献   

12.
万江 《群众》2013,(3):13-13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推进,无锡市梅村街道已有超过70%的农户进入安居小区集中居住,实现了农民变市民。为全面提升新市民的素质能力,梅村街道依托“双新培训班”、“梅里大讲堂”、市民学校等平台,大力开展新市民教育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3.
1985年,厦门大学迎来了第一位跨海而来的台湾学生,此后台湾学子的青春身影开始活跃在海峡的这一边。如今,每年约有200名台湾学生走进厦门的大、中、小学,成为这座美丽花园城市的“新市民”。  相似文献   

14.
这篇调研报告抓住了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并且成为城市产业大军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城市人口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何让这些“新市民”融入城市,新老市民和谐相处,事关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城市的形象。对此,决不能置若罔闻,掉以轻心。江苏省昆山市委、市政府的做法,值得借鉴。本刊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叶南客 《群众》2013,(3):11-12
十八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驻人口全覆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从而为转型期中国的广大流动人口身份和角色转型指明了方向。一、新市民的新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城市,成为城市里的新市民。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提升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卫东  乔庆智  王丽君 《前沿》2013,(11):20-24
我国的城市化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呈现出崭新的特点和飞速推进的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村民变成居民,农民变成市民,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着力提升市民素质,把广大农民培养成合格的现代城市新市民,实现城市化推进与市民素质提升的良性互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课题选取了呼和浩特市为例进行调研,同时参考了全国一些典型城市的工作做法,分析了在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新市民素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市民小说崛起,王朔、池莉等人开启了充满市民文化精神的文学空间。然而,诸多研究多以西方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等时尚、热点理论话语来解析中国当代新市民小说和“王朔与池莉现象”,而忽略了它们生成的本土性原生态语境,牵强附会之处甚多。自宋特别是明清以来中国市民文化精神以及西方近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影响,构成了当代新市民小说和王朔、池莉作品中的具有新质的当代市民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出台,为包括女性在内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了市民化的政策路径,也使农业转移女性人口群体的城市融入出现新的趋势与特点。文章基于新的时代背景,聚焦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女性新市民融入城市社会的问题,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这一群体城市融入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政策的视角探讨促进女性新市民城市融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设施一流的公办学校享受优质均衡教育,在全市率先拥有孕产妇电子健康档案,在“家门口”与本地市民共享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在遍地开花的新型社区享受幸福舒适的异乡生活……越来越多的“均等化”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工作和生活在宁波市北仑区48万新市民的一种常态生活。  相似文献   

20.
李培林为该书所撰《序》中介绍说:“本书以新市民社会管理为中轴展开,分析和阐述了新市民的经济管理、政治管理、生活管理和教育培训。在经济管理方面,探索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工的劳动管理和劳动权益维护、新市民活跃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新市民经济的科学发展等。在政治管理方面,研究了新市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参与、政治管理和综合治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