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整体转型时期,而这一时期,市民社会(主要标志是第三部门)的成长发育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在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公民通过其自治组织"第三部门"参与影响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和评估.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市民社会可以保证政策信息的充分性,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市民社会为公共政策执行提供有力保障,并为公共政策调整提供重要依据;公民社会促使公共政策实施者和执行者准确把握公共政策的自由度,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防止过犹不及;公民社会可以减少政策冲突和政策震荡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5年来的社会巨变,主要是由两个大的转变推动的:一个是经济体制的转轨,即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另一个是社会结构的转型,即由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变。与经济体制转轨比较,社会结构转型更加长期深刻也更加艰难。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成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目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做了较全面地分析,认为公共政策难以执行的原因主要是:公共政策主体的问题、公共政策对象的问题、公共政策自身的问题、公共政策环境、资源的问题以及体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变的转型时期,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公共政策面临用境和选择.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系统的丰富理论,其中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这为公共政策的下一步走向提供了思想指导,这是公共政策适应社会转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变的转型时期,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公共政策面临困境和选择。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系统的丰富理论,其中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这为公共政策的下一步走向提供了思想指导,这是公共政策适应社会转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正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什么是体制转型?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是发展转型?就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如果不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限制,中国不仅不可能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而且中国转型的目标(使中国成为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7.
刘裕  王东升 《实践》2011,(9):22-22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同时应当看到。在我国由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这一进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阶层分化十分迅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许多社会问题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8.
试论分析中国社会管理的四种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其认识也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从政治文化、国家与社会、多元治理、民主政治等四种角度,对中国社会管理进行深入透视,对建构完善的体制将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保障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与不断完善,不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且也给中国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变化,中国社会治理结构出现了从“一元治理”向“政府、市场、社会”三元治理体系的演化。新社会组织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它包括三部分: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组织,其中社会中介组织是主体。国外一般称这类组织为“非政府组织”或有别于政府和企业的“第三部门”。经济社会的转型使得新社会组织得以前所未有的发展,也使新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面临着新的整合和调整。社会转型,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农村社会的转型期,农村社会冲突发生了许多新变化.频发的农村社会冲突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抗争性政治为转型期农村社会冲突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要解决社会冲突的负面影响,必须从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角度来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加军  戴艳军 《求实》2004,(8):68-71
公平与效率、经济与社会发展、城乡与区域发展、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等四个方面的失衡 ,是公共政策在社会全面改革和转型过程中价值偏颇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政策导向 ,使我国公共政策价值导向从传统的“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向“以人为本”新内涵过渡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半城市化"问题突出,严重影响我国城镇化的质量,并引发诸多新的社会矛盾。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一要建立各级政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按不同比例分级承担的机制以及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伴随人口的迁出迁入实现跨区域转移的机制;二要实行阶梯式、差别化落户政策;三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对土地更多的财产权;四要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进程;五要建立完善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六要完善农民工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构建制约因素的深层次分析及其改进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习彬 《新视野》2005,1(6):15-18
当今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最重要的直接原因是公共政策存在着社会利益分配不公的偏差。原有政策偏差不能及时纠正并且还在产生新的政策偏差,表明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不能有效地履行其立法职能,作为执政党第一要务的创议公共政策的政治领导职能也远未到位。而进一步的原因则是政治与行政不分、执政党乃至整个国家公共权力高度行政化的体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执政党公共政策创议职能、填补执政党依法执政的法律空白、加速社会组织化四个方面,提出了消除和谐社会构建制约因素的对策思路与内容。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公共政策的重心实现了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历史性跨越,正逐步迈向社会政策时代.我国社会政策尽管获得了空前发展,但由于结构限制和路径依赖,依然面临政府责任缺失、城乡二元分治、碎片化等现实困境.社会质量理论以“和谐社会”为理论视角和价值取向,从社会经济保障、社会整合、社会融入、社会发增能四个方面出发,构建了衡量社会质量的可操作的综合性指标,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政策的转型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行政管理H趋表现为公共管理社会化、公共决策民主化、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引导社会组织良性发展,防范社会组织腐败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同时存在着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双重表现形式和双重影响,这就使得腐败现象既具有传统社会下的表现形式,也具有现代社会下的表现形式,既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表现形式,也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表现形式。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目前正处于腐败现象的高发时期。  相似文献   

17.
王宇 《理论建设》2014,(2):66-68
社会治理作为一个时代课题,已经成为改革发展关键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近年来我国社会治理中仍然存在政府职能不够清晰、管理手段不够科学、权力监督不够有力、社会组织发展还不成熟等问题。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必须转变观念、从强化政府服务、培育社会组织、加强社区建设、鼓励公众参与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换的“转型时期”,或者说,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时期”。由于“人民”这一范畴具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人民内部矛盾因而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正确地认识...  相似文献   

19.
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决定着社会心理的变化,任何一种社会心理的变化无不与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以来,人们的社会心理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嬗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空间的拓展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和正在拓展着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舞台和社会心理空间。在社会体制转型之前,由于社会管理体制上的弊端,人们的生活舞台和交往范围十分狭窄,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是“血浓于水”,“亲不亲,故乡人”,习惯于依赖家庭,依赖国家,依赖组…  相似文献   

20.
正象西方社会政策大师蒂特马斯所指出的,社会公共政策由于关系到社会群体共同的需求,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各人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出发,对社会公共政策也持有不同的理念.决策者能否具有科学合理的理念,对于政策的实际效果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一问题对于处于新世纪的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根据发展经济学的一般规律,人均收入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正是经济真正开始起飞的时期,但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社会急剧转型时会产生和积累的社会矛盾也十分突出,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最终导致经济的停滞或后退.我国当前正处于这一关键时期,所以党中央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均衡协调各方面的发展.为了在社会公共政策领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认为在制定社会政策时,有必要坚持三项基本理念:社会公正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稳妥统筹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