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周详 《法学》2012,(8):51-60
具有宫外可存活性的胎儿既属于社会意义上的人,也属于法律上的人,具有生命与生命权。从刑法教义学的角度看,将具有宫外可存活性的胎儿解释为我国刑法中故意杀人罪的"人"有合理的依据。除非有特别的法律规定,或者基于其他正当化的事由而合法剥夺胎儿的生命权,否则堕胎行为完全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将强制引产行为解释为故意杀人罪,能够真正保护胎儿与妇女的权益,该解释结论与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以及相关的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2.
欧阳竹筠 《法学》2012,(8):44-50
从历史的角度看,计划生育政策贯彻过程中强制流产所存在的忽视胎儿与母亲的权益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阵痛。在强制流产问题上的刑事政策,过去30年我国实践的是"强制流产无罪论"。关于"强制引产"事件的处理模式,在逻辑上存在多种可能性:"奖励"模式、"行政违法但不犯罪"模式、构成"轻罪"的模式、构成对胎儿的故意杀人罪的重罪模式。"奖励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客观发展形势,需要进行适度调整。在中国现有的社会形态与环境下,对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强制流产行为,司法上入罪抑或立法上入罪的时机与务件尚未成熟,宜采用"行政违法但不犯罪"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侵害法益的方式、因果关系的形式来看,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是利用过失致被害人受伤的状态而排除被救助的可能性,增大被害人死亡的可能性,具有作为犯的特征.其主观罪过是明知被害人不被发现会死亡,为逃避法律追究而积极追求的直接故意.因此,该行为是(直接)故意杀人罪,而不能根据被害人的伤亡结果而分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罪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的规定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刑法中有很多原本属于注意规定的条款却往往被误读为法律拟制。片面共犯属于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情形,应当将其认定为注意规定而非法律拟制。《刑法》第382条第3款等身份犯共犯的规定应属于注意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伙同国家工作人员实施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等犯罪行为的,仍能构成相应身份犯的共犯。《刑法》第120条第2款、第157条第2款、第198条第2款等规定对"牵连犯"数罪并罚的条文应认定为注意规定。《刑法》第163条第2款、第385条第2款、第387条第2款等"经济往来条款"应认定为注意规定。《刑法》第234条之一第2款关于摘取器官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规定应认定为注意规定。  相似文献   

5.
聚众斗殴是检察机关办案过程中接触较多的犯罪,实践中聚众斗殴罪在定罪量刑上均存在一些问题,如聚众斗殴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相互混淆,聚众斗殴转化为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后与直接的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较难区分,对在聚众斗殴中起不同作用的人如何认定主犯、从犯或不构成犯罪的问题上模糊不清等。这一方面是由于办案人主观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对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天津市公安局《关于对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理解存在偏差。该《意见》中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一般对直接加害人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规定聚众斗殴罪是为了解决因果关系证明的难题,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宁。成立聚众斗殴罪必须双方均在二人以上,仅一方具有"斗殴"故意的,该方可成立聚众斗殴罪,明显只有一方具有聚众"殴"而没有聚众"斗"的故意的,不宜认定为聚众斗殴罪。刑法第292条第2款的规定属于法律拟制,只要对死伤结果具有预见可能性,即便没有伤害故意、杀人故意,也成立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聚众斗殴中致人重伤,双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均成立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直接致害人及双方首要分子成立故意杀人罪,其他人成立聚众斗殴罪,致人死亡外还致人重伤的,其他人均成立故意伤害罪。  相似文献   

7.
孙航 《人民司法》2020,(13):F0002-F0002
为依法惩治涉窨井盖相关犯罪,维护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推动窨井盖问题综合治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意见》明确.盗窃、破坏窨井盖行为,根据窨井盖所处的位置和行为方式分别认定为破坏交通设施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盗窃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同时还分别规定了相应的过失犯罪。  相似文献   

8.
何玥 《法制与社会》2014,(1):263-264
2012年6月2日,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曾家镇产妇冯建梅因为交不起生二胎的四万元罚款,在无家属陪同的情况下,被镇政府工作人员强行注射针剂进行强制引产。被引产的婴儿7个月大,已经近乎发育完全。该事件涉及到宪法中妇女生育权、胎儿生命权和与中国国情息息相关的计划生育政策。本文将从宪法的角度结合此事件分析三者之间权利与权力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杨阿荣 《法制与社会》2012,(36):232-233
本文从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界定的理论分歧入手,结合统计的相关案例,总结出了侵害部位、侵害力度、侵害方式、侵害工具、实施行为后的态度、被告人与被害人关系及案件起因等几个方面因素,为司法实践中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准确界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刑法对人的生命始期采取独立呼吸说的理论界定,胎儿并不是独立的"人",因而对于实践中父母之外的第三人故意害胎儿的行为无法按照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本文指出为了加强对生命健康权的保护,应顺应世界各国保护胎儿的发展趋势,应该把具有成活可能性的胎儿从解释论的角度认定为"人",这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1.
论故意伤害罪的量刑——适用死刑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刑法关于故意伤害罪的法定刑 ,特别是关于致人重伤的处罚偏轻 ;1 983年 9月2日《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分子的决定》将故意伤害罪的法定刑实际上提高到死刑 ,与故意杀人罪基本一致 ,失之过重。 1 997年修订后的新刑法 ,对于故意伤害罪适用死刑的条件作了比较严格的限制 ,但由于立法本身规定的比较原则 ,并未在司法实践中真正起到控制死刑适用的作用。对此 ,有待于立法 ,特别是通过司法解释作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一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健康的犯罪行为。人体健康乃是仅次于生命的重要权益。此类犯罪不仅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2.
陆华 《行政法制》2005,(4):16-19
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暴力犯罪是“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的安全的”行为。暴力是指非法使用或威胁使用足以致伤的强制力量或武力,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犯罪是违反国家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法惩罚的行为。因此,暴力犯罪是指:使用或威胁使用足以致伤的力量或武力,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利。违反国家刑法规定.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暴力犯罪是当前犯罪现象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包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抢夺罪;爆炸罪;绑架罪;妨害公务罪;以及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的流氓犯罪等。  相似文献   

13.
《检察风云》2012,(23):41
"看守所"、"拘留所"、"劳教所"、"监狱",都是对相关当事人实行强制羁押的场所,但是被羁押的性质和对象各有不同,不能混淆。"看守所"是对未经法定机关作出处罚或判决的犯罪嫌疑人实行临时强制羁押的场所。进入看守所的人,未必就一定会成为刑事诉讼的被告,更不必说最终被定罪量刑。而"拘留所"、"劳教所"、"监狱",是分子。而劳教所,则是根据《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的规定,对那些违法犯纪而不宜追究刑事责任的有劳动能力的人进行劳动教养,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处所。著名电影演员刘晓庆涉嫌偷税被立案侦查后,有的媒体在报道中称她进了"监狱",还有人赶出了一本题为《谁把刘晓庆送进监狱》的书。这些表述显然是不准确的。因为刘晓庆虽然因涉嫌偷税被羁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施行《专利法》中有关强制许可的新规定,《实施细则》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具体包括:明确界定了强制许可相关规定中涉及的"未充分实施其专利"、"取得专利权的药品"等重要概念;对我国具体实施出口专利药品强制许可提出了符合国际条约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有关强制许可的程序性规定等。  相似文献   

15.
教唆他人自杀、自伤等自害行为 ,在定性上理论界有不同认识。这种行为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 ,应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既不能用共犯理论、间接正犯理论加以解释 ,也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具有质的不同 ,应在立法上将这种行为独立成罪。  相似文献   

16.
法律解读     
域外杀人亦难逃法网北京籍男子苏欣在加拿大把妻子张某掐死后,潜逃回国,被公安机关抓获。10月26日,苏欣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按照我国《刑法》第7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故意杀人罪,在我国最高刑为死刑,所以域外杀人的苏欣难逃法网。为何北京市一中院是该案的一审法院呢?按照《刑事诉讼法》第20条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非法贩卖人体器官危害行为日益呈现组织化、专业化和智能化的特点。由于打击非法出卖人体器官行为的立法不够完备,我国有关人体器官危害行为日益猖獗。基于此,我国国家立法机关在《刑法》中增设了人体器官犯罪,设置了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并对相关犯罪行为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和盗窃、侮辱尸体罪论处,掀开了《刑法》对相关法益和法秩序保护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根据该解释的规定,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不是否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存在争议。本文将就该类案件的构成要件、法律依据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理解等三方面对该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从制定《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以下简称《责任制规定》)的立法精神和现有规定来看,责任追究案件是指针对违反《责任制规定》的行为给予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的案件。它追究的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关于政治、经济、安全、经营、行政、组织等方面的管理责任,这里既包括了责任者对主管、分管工作的失职、失察问题,也包括责任者对重大、特大责任事故和突发性群体事件中无过错责任的追究。一、现阶段责任追究案件的主要特点1.鲜明的政治性。从《责任制规定》的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上看,其主要目的在于督促和调动各级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20.
性虐待是指为获得性满足而实施的对他人或自已的肉体折磨和精神虐待的一种行为。性虐待犯罪是我国新出现的一类犯罪行为,我国刑法对此犯罪尚无专门罪名对其规制。性虐待犯罪与我国《刑法》所规定的虐待罪、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故意伤害罪等罪名有着相关的联系,但在犯罪构成要件和犯罪特征上也有诸多不同。笔者从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人身权利,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建议我国《刑法》设立性虐待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