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3,(1):31
为了更好地方便作者投稿,提高来稿处理效率,《党政论坛》杂志社开通了在线投稿系统(www.shdzlt.com),作者既可以为《党政论坛》提供原创稿件,也可以为《干部文摘》荐稿。原投稿邮箱dzlt@mail.sdx.sh.cn今年继续使用,明年将不再接受投稿,所有投稿均请通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2,(8):5-5
为了更好地方便作者投稿,提高来稿处理效率,《党政论坛》杂志社开通了在线投稿系统(www.shdzlt.com),作者既可以为《党政论坛》提供原创稿件,也可以为《干部文摘》荐稿。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2,(9):47
为了更好地方便作者投稿,提高来稿处理效率,《党政论坛》杂志社开通了在线投稿系统(www.shdzlt.com),作者既可以为《党政论坛》提供原创稿件,也可以为《干部文摘》荐稿。原投稿邮箱dzlt@mail.sdx.sh.cn今年继续使用,明年将不再接受投稿,所有投稿均请通过在线投稿系统www.shdzlt.com提交,敬请互相告知。欢迎作者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2,(8):51
为了更好地方便作者投稿,提高来稿处理效率,《党政论坛》杂志社开通了在线投稿系统(www.shdzlt.com),作者既可以为《党政论坛》提供原创稿件,也可以为《干部文摘》荐稿。原投稿邮箱dzlt@mail.sdx.sh.cn今年继续使用,明年将不再接受投稿,所有投稿均请通过在线投稿系统www.shdzlt.com提交,敬请互相告知。欢迎作者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3,(3):37
为了更好地方便作者投稿,提高来稿处理效率,《党政论坛》杂志社开通了在线投稿系统(www.shdzlt.com),作者既可以为《党政论坛》提供原创稿件,也可以为《干部文摘》荐稿。原投稿邮箱dzlt@mail.sdx.sh.cn今年继续使用,明年将不再接受投稿,所有投稿均请通过在线投稿系统www.shdzlt.com提交,敬请互相告知。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2,(5):48
为了更好地方便作者投稿,提高来稿处理效率,《党政论坛》杂志社开通了在线投稿系统(www.shdzlt.com),作者既可以为《党政论坛》提供原创稿件,也可以为《干部文摘》荐稿。原投稿邮箱dzlt@mail.sdx.sh.cn今年继续使用,明年将不再接受投稿,所有投稿均请通过在线投稿系统www.shdzlt.com提交,敬请互相告知。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2,(6):13
为了更好地方便作者投稿,提高来稿处理效率,《党政论坛》杂志社开通了在线投稿系统(www.shdzlt.com),作者既可以为《党政论坛》提供原创稿件,也可以为《干部文摘》荐稿。原投稿邮箱dzlt@mail.sdx.sh.cn今年继续使用,明年将不再接受投稿,所有投稿均请通过在线投稿系统www.shdzlt.com提交,敬请互相告知。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2,(10):42
为了更好地方便作者投稿,提高来稿处理效率,《党政论坛》杂志社开通了在线投稿系统(www.shdzlt.com),作者既可以为《党政论坛》提供原创稿件,也可以为《干部文摘》荐稿。原投稿邮箱dzlt@mail.sdx.sh.cn今年继续使用,明年将不再接受投稿,所有投稿均请通过在线投稿系统www.shdzlt.com提交,敬请互相告知。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2,(7):20
为了更好地方便作者投稿,提高来稿处理效率,《党政论坛》杂志社开通了在线投稿系统(www.shdzlt.com),作者既可以为《党政论坛》提供原创稿件,也可以为《干部文摘》荐稿。原投稿邮箱dzlt@mail.sdx.sh.cn今年继续使用,明年将不再接受投稿,所有投稿均请通过在线投稿系统www.shdzlt.com提交,敬请互相告知。  相似文献   

10.
更正     
正2014年第11期《党政论坛》杂志上发表的"团结引导自由择业知识份子"一文作者署名排错,应为闫瑞前,特此更正。《党政论坛》杂志社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党政论坛》编辑部: 我作为《党政论坛》的一个读者,也是从事基层党的工作数十年的党员干部,对市委党校能为党的基层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材料深表感谢.《党政论坛》使我深受教益.虽然我没有机会与你们直接接触,但与刊物是心心相印的. 我认为现在《党政论坛》的栏目安排和编排形式还是很好的,从头开始循序而读这本刊物,可以感受到既有理论的论述,又有实践经验的介绍,且文风端正.如第十期刊物出版后,我们展开了读者咨询活动,不少同志认为吴邦国同志的文章有指导意义,还对"案例分析"这个栏目感兴趣.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良师和益友作为一个《党政论坛》的忠实读者和党的基层宣传干部,6年来,我从贵刊中得到了许多指导和帮助.每当接到新的宣传写作任务时,我首先想到的参考材料就是《党政论坛》,可以说,《党政论坛》已成为我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良师和益友. 我认为,《党政论坛》所开辟的栏目都是很实在、很适应我们需要的.我个人还特别喜欢《实践中来》、《国事大家议》、《资料库》、《历史长廊》和《思想漫笔》等栏目,因为这些栏目的文章更贴近实际、贴近工作,且文章大多短小精干,信息量大,常常给人以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在《党政论坛》创刊100期之际,本刊编辑部特邀上海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战线的部分作者、读者座谈,就《党政论坛》如何进一步面向社会,更好地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这一主题展开研讨.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严家栋主持座谈会,主编陆平一介绍了《党政论坛》创刊以来的发展历程和今后的一些设想.本刊顾问姜燮富、王建民,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贾安坤,原市委党校副教育长万可青等4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家镐寄语祝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燮君,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袁恩桢,市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处  相似文献   

14.
许多热心读者、作者对本刊在1989年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表示关切.为此,本刊编辑部就《党政论坛》在新的一年的办刊方针特作如下简要介绍和说明: 《党政论坛》的名称并不表明本刊有资格代表党和政府说话,我们的目的,是为党的工作者,政权机关、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党政工作者,经济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宣传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党政建设的人们提供一个自己的园地,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讨论新时期党的建设、政权  相似文献   

15.
刊首寄语     
现在送到读者手中的,是今年最后一期《党政论坛》.从一年来编辑部所收到的大量来信来稿看,从最近所反映的本刊征订情况看,可以肯定,《党政论坛》在一九八七年中是有明显进步的,她正日益成为广大党政干部、党的理论工作者进行理论学习和理论研  相似文献   

16.
许多热心读者、作者对本刊在1989年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表示关切。为此,本刊编辑部就《党政论坛》在新的一年的办刊方针等作如下简要介绍和说明: 《党政论坛》的名称并不表明本刊有资格代表党和政府说话,我们的目的,是为党的工作者,政权机关、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党政工作者,经济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宣传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党政建设的人们提供一个自己的园地,以学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收到了《党政论坛》编辑部寄来的征求意见和建议表,作为《党政论坛》一名读者,我很愿意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告诉你们,不过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仅供你们参考. 我认为《党政论坛》的办刊方针比较明确,且很不错.文风较朴实,但有些文章篇幅似太长,栏目也不够丰富,广告设计及编排形式显得呆板了一点.《党政论坛》目前的读者对象是广大的党政干部,不过我认为读者面可更广一些,例如群众团体的干部等等.刊物除刊登党政干部的文章外,也可  相似文献   

18.
贺信     
值此《党政论坛》创刊二十周年之际,谨向党校和编辑部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党政论坛》是党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服务干部培训,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责任。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党政论坛》已取得显著成绩。站在新的起点,《党政论坛》要立足于全党、全  相似文献   

19.
吕贵同志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党政论坛》创刊20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辞”指出,20年的努力探索,20年的勤奋耕耘,《党政论坛》已经从一株幼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已经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个重要舆论阵地,已经成为我校贯彻教学、科研“聚焦战略”的一个重要平台。20年来,《党政论坛》一直得到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文广集团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和支持,得到广大作者、读者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厚爱,也凝聚着编辑部新老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编辑部: 本人是《党政论坛》的一个读者.每期刊物必读,同时向有关同志作宣传、介绍. 《党政论坛》是良友、知音,是我喜爱的一本理论刊物,我从其中学到不少东西,它使我开阔视野,吸取理论营养,并转化为一种力量,鞭策自己更加热爱政工工作. 编辑部郑重发布启示,征求意见,字里行间,情意真切,本人深受感动,作为一名读者,一名党的干部有责任给以关心和微小的支持,所以打消顾虑,愿意向编辑部表白一下一个"读者之心",仅供贵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