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看来,自然是“历史的自然”,历史是“自然的历史”,自然和历史是实践的相互统一。马克思正是从实践理解自然和历史的关系,才真正解决了自然和历史的统一,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关系模式,但总体来说,这个进程是趋向于人与自然的和解化。面对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以往的实践理念未能达到很好的解决效果,因而从马克思新哲学的实践生产力视角出发,通过对人与自然二者统一性的分析,考察社会组织形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来寻找一种可能的方案,试图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解,为解决当下的环境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深入系统地认识马克思的自然观并挖掘其生态意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结合其时代背景扬弃了西方传统的自然观,形成了以实践为基础、人与自然辩证一体的自然观。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意蕴体现在自然、人类和社会历史三个维度,通过挖掘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意蕴为当今时代的生态问题提供哲学指引,从理论思辨到当代社会现实,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长达 80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流派。他们的观点、侧重点都在不断变化之中 ,没有形成观点一致的思想体系 ;不仅不同思潮的理论家之间缺乏交流 ,而且甚至属于同一倾向的理论家之间还发生着不同意见的争论 ;但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观 ,国内外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一书中,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回顾,从时间和人物两个线索探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论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经过欧洲马克思主义和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两个过渡阶段,阐述了当今世界格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实践自然观以西方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自然观为理论来源,却又超越了以往一切自然观,实现了自然观研究主题的根本转换,使实践具有了哲学本体的地位,从而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内涵更深更广,不仅将物质生产活动引起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当作现存世界的基础,而且认识到实践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种"为我而存在"的矛盾关系,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原则与实践原则的内在一致性。对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系统分析,对于破解当前我们面临的社会发展困境和生态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稿》)中有着丰富的论述。马克思在其中阐述了自然界的先在性、人的主体性、二者统一于实践等方面的相关论述;强调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关系统一的最高阶段。就目前来说,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要将其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实践。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原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的基石,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从当代西方的发展状况来看,如果说其外延是现代哲学人学的全方位拓展,那么其内涵便是以个体本位为核心的主体性原则的凸现。主体性原则贯穿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中,成为一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在寻找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列宁主义的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本文以卢卡奇为例,试图分析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但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产生,导致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在中国具体国情的背景下对马克思生态环境的理论进行深入探讨,目的是找到方法使得二者更加紧密结合,用得出的理论和方法为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借鉴,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较多地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的情况下 ,挖掘一下其政治观点是很有意义的事。“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无论是把意识形态工具和文化手段视为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还是对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与经济基础关系的新解释 ,都是言之成理的 ,都是基于新形势对国家学说做出的新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不像许多人那样轻率地宣布阶级已消失 ,而是正视现实 ,在肯定阶级存在的同时 ,对阶级结构和阶级划分等进行了新的探讨 ,特别是对无产阶级成份的变化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在革命这一字眼逐渐淡出之时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另一个突出成就就是并没有随众送别革命 ,而是还坚持要求进行革命变革 ,并对为什么在当今的年代还有革命的必要性 ,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如何实施革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实践自然观以西方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自然观为理论来源,却又超越了以往一切自然观,实现了自然观研究主题的根本转换,使实践具有了哲学本体的地位,从而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内涵更深更广,不仅将物质生产活动引起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当作现存世界的基础,而且认识到实践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种为我而存在的矛盾关系,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原则与实践原则的内在一致性。对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系统分析,对于破解当前我们面临的社会发展困境和生态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不能完全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二者之间是传承矫正和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上高于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之所以在中国学术界长期处于被批判的地位,其根本原因在于错误地解读和引申了科尔施、梅劳·庞蒂、佩里·安德森等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在理论研究中,应当联系西方的社会运动、西方的哲学运动,科学地评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性质,并给予正确的理论定位。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关于人的素质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做了深刻的论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立足于中国的实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提出了人的素质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的素质的思想,并使之更具有当代意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分析、论证、阐述人的素质的问题时,始终坚持运用、贯彻实践的观点与方法,体现出了与时俱进的精神。这在当代有更广、更深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之间虽有对立的一面,但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两者之间愈加明显地趋于统一:人生活在自然的整体之中,同时人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改造着自然,使自然人化。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达到高度的统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正确理解这一关系,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后续发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的重要方面,这种理论发展有外在性与内在性、分化论与干预论、同质性与异质性等不同的解释模型,无论它们是想在本质层面上坚守马克思的立场,还是意图从现象层面有所突破,都没有在根本上超越马克思的历史反思性方法以及内含式哲学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19.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首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人类哲学史上唯一真正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说就是"实践"的哲学,它批判地吸收了以往人类哲学思维的积极成果,实现了对以往哲学实践观的合理超越,创造了不同于前人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彻底划清了界限,从而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无可比拟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本质在于创造和发展,认识的创造性和创造性的认识源于实践的创造性本质,一种理论体系或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均是实践创造的结果,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