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序言提出以消除社会贫困和改组社会结构为两大目标的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与马来西亚第二个五年计划(1971—75年)是同时起步的,现在已经接近于“新经济政策”的终期期限(1990年)了。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为:(1)缩小与扭转原住民与其他种族之间的收入不均衡;(2)改组就业结构;(3)改组种族间的资本所有权占有结构;(4)扶植发展原住民企业。其中,改组就业结构指促进主要就业予以农业部门为中心的低生产率经济部门的马来人社会参与到商业、工业等比较近代化的经济活动中去,其目的在于通过马来人就业部门的转移来提高原住民(马来人)的收入水平,缩小和消除种  相似文献   

2.
南部国家的“优秀生”一千九十万人口的马来西亚是一个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以及原住民组成的典型的复合民族国家。政治权力操在马来人手中;经济领域,则受华人与以外国资本为中心的非马来系所控制。马来西亚的经济实力,单就宏观指标来看,可以说是南部国家的“优秀生”。七十年代的马来西亚经济成长率,确实达到7—8%。  相似文献   

3.
前言 在有关华人社会的研究中,人们往往采用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比较的方法。这是因为两国具有以下这些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难得的条件:有着曾是英国殖民地、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这3个种族组成的所谓“复合社会”的共同点,另一方面,有着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的原因之一、即华人约占人口77%的特殊种族构成比这样一种不同点。 在国民统一过程中实施的国语、通用语政策下,在新加坡,英语是事实上的国语(法律上规定马来语为国语)。在马来西亚,一直将马来语(曾有一段时间称为马来西亚语)作为国语,但华人们曾经为华文的通用语化开展运动,至今仍在要求继续保持华文学校。 本文拟从“国家的政策与民族的共生”这一观点,以马来西亚为主,以新加坡为比较对象,就两国华人社会的阶层结构和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究竟处于何种关系、以及在采取原住民政策(马来人优先政策)的马来西亚,这些政策在华人与其他种族、尤其与马来人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紧张关系或共生关系做一个考察。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从1970至1990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它还包含了比较完整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发展战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马来西亚当时面临的一个最主要的社会问题——马来族人的贫困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本文主要不是从经济的角度,而是要从社会和民族关系(主要是指华人与原住民的关系)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马来西亚这一时期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一、背景马来西亚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是有深刻社会历史背景的。独立以后,马来西亚建立了以马来人为主体的政府,马来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了统治地位,但…  相似文献   

5.
世界银行在其最近发表的一份有关马来西亚问题的内部报告书中,要求马来西亚“放宽”它的工业投资政策,不要把扩大原住民参股比例作为工业投资政策的僵硬原则。这份刚在华盛顿披露的报告书也注意到了马来西亚日益增大的债务负担。世界银行作了这样的劝告:由于传统商品出口下降,取得国外资垒的代价已经更加高昂,马来西亚必须充分利用其国内资金,并将其出口商品从传统出口商品转向制造工业品。  相似文献   

6.
(一)国家认同的涵义本文简论第二次大战后十二年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华人国家认同的转向。首先我有必要确定“国家认同”的定义。所谓“认同”,是英文“Identity”一词的中译,有“身份”、“个性”的意思,至于演衍“认同”一词,如有“归属感”的涵义。所谓“认同”或“归属感”,是指俱(即行为的主体)和个人以外的对象(即客体,包括个人、团体、观念、理想及事物等)之间,产生心理上、感情上的结合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对华人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及华人的固应之道1968年“5·13事件”后,马来西亚政府决定从1970年至1990年推行新经济政策。马来西亚政府宣布,新经济政策的宗旨是通过消除贫穷,重组社会,达到全民团结,并建立一个公平合理、进步和繁荣的国家。对华人经济影响最大的是“重组社会”。但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恰好是通过重组社会,纠正经济地位不平衡状况,制造马来人的工商业社会,使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成为国家经济活动的伙伴,进而减少及最终消除经济上的种族区分。政府宣称从1970-1990年实施新经济政策,其目标是,到1990年,工商业各个领域中的股…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新国家发展政策的概要与各种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国家发展政策的概要 (一)新国家发展政策的制订经过与公元2000年的目标 马来西亚政府于1991年6月17日公布了以“新国家发展政策”为核心的第二个长期展望计划(1991—2000年)。用马来西亚马哈蒂尔总理的说法,此项计划是“马来西亚于公元2000年进入先进国家行列的新时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美国与东盟关系的退与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后 ,随着美国“重返”东南亚 ,双方藉反恐而加强了合作。但由于在伊拉克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美国同东盟多数成员国的关系出现了某种明显的倒退。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开战前后 ,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缅甸等国坚决“反战” ,谴责美国的“侵略行为” ,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尽快结束战争 ,拒绝驱逐伊拉克外交官。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谴责美打伊是“向整个穆斯林开战” ,印尼穆斯林爆发大规模反战示威 ,越南则警告美应“牢记越战教训”。在社会层面 ,各国的“厌美”、“反美” ,甚至是“仇美”情绪高涨。马最大反对党的精神领…  相似文献   

10.
10+3(ASEAN Plus Three,简称APT)是东盟10国与中、日、韩3国建立的一种对话合作机制,是目前唯一只有东亚国家参加的合作机制。它是由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的“东亚经济论坛”演变而来的。1990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包括东盟与中日韩的“东亚经济集团”(East Asia Economic Group-EAEG)设想(后改称“东亚经济论坛”East A-sia Economic Caucus-EAEG),当时,由于该论坛排斥美国参加,遭到美国反对,东亚国家也  相似文献   

11.
“粗赖”,是马来西亚华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儿,意思是亲戚、亲人。有人说是客家话,有人说是马来话,我没有考证过。不过在马来西亚,不仅客家人会讲,广府人、海南人、福建人,甚至马来人、印度人也都会讲。1998年7月9日,我第一次重返马来西亚,在新山一家餐馆里用餐,服务员听说我是中国来的,连声说我是“粗赖”。一声“粗赖”,蓦然唤醒了我在马来西亚生活时的许多记忆,使我有着久违了的感觉,有着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今年6月16日———27日,我与哥哥黄辉华结伴第二次重访马来西亚。对于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说,他们的根在中国,他们经常回中国来寻根问…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以后的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政策于1970年制定,并于次年,在第二个马来西亚计划(1971—1975年)中正式提出。它有两个直接目标,它设想通过这两个目标来最终实现民族的团结。第一个目标是“通过提高所有马来西亚人(无论什么种族)的收入水平和增加其就业机会来消灭贫困”。第二个目标是: 加速马来西亚社会结构改革的进程,以便纠正经济的不平衡,从而减少和最终消灭对种族与经济功能的等量齐观。新经济政策一直是在“远景规划纲要”(1971—1990年)的框架内加以实施的,如今已行将结束。现在该是为新经济政策以后的时期进行评论和规划的时候了。为了为这一重  相似文献   

13.
马六甲怀古     
Melaka,马六甲啊!“你的容颜像一个梦,你的历史是一段传奇。” 一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城市,这座历史文化古城位于马来半岛的西海岸,面向马六甲海峡,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位置,北部毗邻森美兰州(Negeri Sembi-lan),南部与柔佛州(Johor)接壤,距离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KualaLumpur)约147公里。马六甲州的  相似文献   

14.
从一名青年归侨成长为联合国副秘书长的冀朝铸,早年在纽约下车城意大利裔贫民区度过自己苦难的童年和少年。迄今为止的60余年生命旅程里,有六分之一是充满辛酸和汗水的“打工仔”生活。即使在全美最高学府哈  相似文献   

15.
引言人们对东盟经济的发展相当关注。因为在过去几年里人们已经相当注意的“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正在失去其国际竞争能力,相反地,东盟国家却发展得非常迅速。“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之所以会失去国际竞争能力,是由于它们的通货增值、劳力短缺与工资上涨、物价上涨,等等。另一方面,东盟经济的迅速发展则是由于工资与成本的低廉,等等。结果,美国和日本的制造公司正在把它们的生产基地从“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转移到东盟。特别是泰国和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是相当引人注目的。据预测,泰国和马来西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可以赶上“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除了新加坡(新加坡是“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的一个组成国家)和文莱(其人口总数非常小,只约有30万  相似文献   

16.
虽与靓丽空姐并存于波音飞机上,但“空少部落”却似乎是一个被人遗忘的群体,他们在万米高空上的隐秘生活,一直鲜为人知。与空中丽人不同的是,这些“千里挑一”的俊男在飞机上既是微笑服务的绅士,又是遭遇危险时的“空中保镖”。他们均接受过“搏击、反劫机、爆炸物处理”等特殊训练;有的空哥还会一身硬功夫,甚至能说几国语言。但谁能想到在“空中少爷”的光环背后竟掩藏着那么多辛酸和惊涛骇浪。7万年薪背后的辛酸今年25岁的金铭,是一位身高1.81米的英俊“空少”,棱角分明的脸上写满了阳光,黑亮的眼眸流露着一股深邃。因为家就住在离青岛机…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马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战后马美关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马来西亚围绕着区域经济开放与自由化等问题与美国较量,两国关系日趋紧张;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和美国政要围绕危机爆发原因、是否接受IMF援助,特别是围绕“安瓦尔事件”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两国关系降到冰点;三是布什总统上台后,特别是“9·11事件”后两国在反恐问题上有所合作,关系逐渐缓和。冷战后马来西亚对美国的态度以及马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马来西亚对当时美国亚太政策的做出的反应,马哈蒂尔本人的外交风格使这种反应更为激烈,但并不是马美关系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六三年九月十六日 在英国策划和美国积极支持下,英国、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沙捞越、沙巴于七月五日在伦敦签订了成立马来西亚联邦的协定。向年九月十六日,马来西亚联邦宣告成立。新加坡作为一个州,_勺日入马来西亚联邦。一九六五年三月八一十四日塔斯社驻曼谷记者高尔基·维斯林应马来西亚全国报界俱乐部的邀 请,于三月八日到达马来西亚(包括新加坡)作为期一周的“访问”, 他是第一位前来新加坡“访问”的苏修记者。 苏修记者在访马期间,除拜会马来西亚总理拉赫曼、付总理拉扎克 以及新闻广播部部长等人外,亚“访问”新加坡,沙巴等地…  相似文献   

19.
马来语版本梁祝的故事不仅有马来文本(印尼语是在马来语基础上形成的),还有爪哇文、巴厘文、马都拉文和乌戎巴当(即望加锡)文等版本。印尼学者台台·奥托姆称,《梁祝》的马都拉文版本就有好几种。法国研究印尼华人马来语文学的著名学者苏尔梦在《爪哇移植中国小说简要》中写道:“《山伯、英台》的故事,最早刊登在1873年由中爪哇三宝垄出版的凡·多普的《爪哇年鉴》上。之后,中爪哇梭罗出版的爪哇文《布拉玛塔尼报》(Bramartani)又刊载了它。”印尼一位署名“虹”的学者写道:“早在  相似文献   

20.
马来西亚由西马来西亚(西马)和东马来西亚(东马)的沙巴和沙捞越两个州组成。西马的发展计划早在1950年就开始实施,而1963年成立马来西亚联邦后的第一个全国发展计划是1966年才公布实施的。东马两个州是否很妥善地纳入马来西亚各个五年计划呢?这两个州是否由于经济、政治和社会背景不同而被视为累赘,仅仅作为一种计划外的附加物出现在计划里呢?总之,编制西马计划的经验是否可用来解决远未开发的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