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汉文化遗址芒砀山孙卫东永城位于苏鲁豫皖结合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芒杨山则是镶嵌在“门户”上的明珠。群山的最高峰只有156米,自然不人崇山峻岭之列,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两汉开国皇帝在这里发迹,每座山头都打下了汉文化的烙印,汉星灿烂,使得芒杨山...  相似文献   

2.
芒砀山汉代十三陵侯永之芒两山在豫东永城县境内,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基本。除驰名古今中外的孔夫于避雨崖、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处和陈胜墓等,还有那“斩山为廓,穿石为藏”的地下宫殿——梁孝王墓等汉代十三陵,更为全国考古、历史、艺术和建筑等专家学者拍案叫绝。它那...  相似文献   

3.
芒砀山在豫东大平原的东端,南距永城市区30公里。这里文物名胜荟萃,传说神秘诱人,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偶然一次公务之余,令我好梦成真。进入芒砀山区,才知芒砀山是群山的代表,另外尚有10余座小山头各有其名。我们顺路先到了夫子山。山因孔子在此避雨而得名,至今在孔夫子当年避雨的地方还保留有清代建造的文庙一座。院内古柏参天,孔子67代孙和71代孙亲笔撰文的两块高大石碑掩映于绿荫之下。碑文记载了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天下,宣扬儒家学说,路过芒砀山时,遇雨在此躲避之事。文庙后20米处有一天然石崖,形如巨大虎口,东西阔10余米,进深5米许,这就是孔子当年避雨之处。石崖下有孔子石像  相似文献   

4.
为永城的经济振兴建功立业永城县委统战部永城县是120万人口的大县,旷产资源丰富,交通发达,通讯先改,有芒杨山旅游风景区和罕见的占代文物。统战对象较多,仅海外'三胞"就有371户2175人,"三胞"眷属1574户5984人。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统战优势...  相似文献   

5.
风水宝地 坐落在河南省永城县以北35公里处的芒砀山,突兀崛起于豫东千里平原上。它虽然没有名川大山的秀丽姿色,却因为种种传说而使其颇具神秘色彩。孔子在这里过山遇雨晒过书,刘邦斩蛇于山中遂得天下……无怪乎人们把这里看作是一块风水宝地了。 东汉时的梁孝王刘武,他看好芒砀山而筑起三百里  相似文献   

6.
萧国保卫战     
萧县,古称萧国。地处安徽最东北部,西接砀山和河南永城,东北距兵家要地徐州20多公里,为徐州的西南屏障,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抗日战争初期,这里发生了一个军民团结、共御敌寇的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1,(24)
正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的高要求,驱动着砀山向"产销融一体化的现代农业"转型。这是继发挥好农业基础、主动规划电商规模化发展之后,"砀山探索"的第三步。年轻的王萍正在直播间里忙着向网友解答问题,面对记者的到访一点都不感到惊奇。"只要扫描一张专属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一只砀山梨的一生,它来自哪里、走过了哪些路……"在安徽砀山,自古盛传着这样一句歌谣:"砀山梨,皮儿薄,落到地上找不着。"说的就是砀山酥梨个大皮薄、汁多爽脆、落地无渣。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台湾微雕艺术家陈逢显随团到大陆多地参访,期间,笔者有机会了解到陈逢显的艺术生涯。"合抱之木发于毫芒""合抱之木发于毫芒。"毫芒,指毫毛的细尖,比喻极精细微小的部分。雕刻馆主人、微雕家陈逢显说,博物馆的名字取自佛语,也是他几十年艰辛艺术路的写照。灰白长发束在脑后,一身砖红色的中式外套简单飘逸,推门入院,登上一栋两  相似文献   

9.
陈玉岭 《人民公安》2012,(23):52-55
永城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城大铙说唱艺术第五代传人王玉玺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一口气写下了长达97行的《"小警务"活动落实好》的唱词,经他绘声绘色的演唱,已成为永城法制教育的经典段子。"邵局长,俺家的事,你们公安局还管不管,要是不管的话,我非用刀捅死他全家不可。"2009年11月的一个下午,河南省永城市公安局局长邵明杰接到陈集镇贾庄村徐油坊村民徐道远打来的电话。在永城,邵明杰的电话老百姓都知道。  相似文献   

10.
省人民政府决定 ,任命 :何云岐、刘国庆、杨德胜为河南省公安厅副厅长 ;江峰为河南省公安厅巡视员 ,免去其河南省公安厅副厅长职务 ;杨元伟为河南省公安厅助理巡视员。(豫政任 [2 0 0 0 ]86号 )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健全永城煤电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领导班子 ,省人民政府决定 ,任命 :肖桂彬为永城煤电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陈雪枫为永城煤电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免去其鹤壁煤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免去刘云涛的永城煤电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职务。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任期…  相似文献   

11.
<正>品牌影响具有70多年栽培历史的"田阳香芒",于2002年11月被核准注册为"原产地保护产品"商标,成为田阳芒果进入市场的有效"身份证"和"通行证"。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注册后,"田阳香芒"跻身品牌芒果之列,其品牌效应立即显现出来。2003年田阳香芒的销售量比1999年商标注册前多销售180多吨,  相似文献   

12.
正2月13日,正月十七是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一年一度的苗族"芒篙节"坡会。坡会上举行了"芒篙"、芦笙表演和斗马、斗牛、斗鸡、坡花选美,以及山歌比赛等,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县内外成千上万名群众和游客。"芒蒿"是苗族传说中的一种长寿动物。苗族人将"芒蒿"誉为正直、友善、勤劳、勇敢、吉祥、幸福的象征。装扮成"芒蒿",是苗族民间一种喜闻乐见的娱乐活  相似文献   

13.
赵芳  陈磊 《今日民族》2014,(12):48-49
<正>12月11日上午,昆明市五华区佛教协会副会长、昆明虚宁寺管理委员会主任杨端应等爱心人士,来到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为地震中受灾严重的26名学生捐款。18岁的高三女孩刀燕梅非常激动,她代表受捐赠的学生在捐赠仪式上发言:"谢谢叔叔、阿姨的关心,我们将更加认真、努力学习。"刀燕梅是景谷二中高6 4班的学生,家住永平镇芒费村民委员会芒练自然村芒练二组。"六月份就  相似文献   

14.
永城县地处苏、豫、鲁、皖四省交界处,素有“豫东门户”之称。全国第九次民政会议以来,永城县委、县政府加强领导,支持民政,使民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民政部门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离不开、少不了。支持民政部门做好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都大有好处。基于这种认识,5年多来,永城县委、县政府把民政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了措施具体,常抓不懈。一是从县纪委、县委办、团县委抽调得力干部组建了县民政局这届班子,并加强具体指导,使之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坚强核心。1991年,学习推广宁陵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经验,在…  相似文献   

15.
主编者在该书《自序》中介绍:“笔者‘三访永城’,共计花费20个工作日,召开大小座谈会数十个,每天连续座谈为、考察、研究,时间长达12个小时。访谈对象包括:商丘市委常委、永城市委书记吴孟铎博士,永城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张红梅,分管综治工作的永城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王玉光等领导,永城市公安局部分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一线民警,永城市部分乡镇、条线综治办主任,永城市的普通群众、来永城的外地人以及在上海打工的永城人,被永城公安处理、打击过的人,永城市公安局看守所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及其居住永城的亲属。在永城、在上海,笔者还查阅了永城市公安局提供的关于永城公安工作的数千万字的纸质、电子类文字和音像资料。”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志愿者协会秉承志愿服务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着力在脱贫攻坚、扶弱济困、公益倡导、赛事服务等方面发挥引领、联合、服务、促进作用。一是助力脱贫有作为。为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协会启动"一县一品,精准扶贫"项目;在贵州晴隆和安徽砀山实施"孤星计划"教育扶贫项目;在  相似文献   

17.
芒砀赋     
鸿蒙初开,盘古挥斧;天崩地摧,女娲情长;造物感平原千里,弹神丸而落厝;瞰其突兀而峻拔,遂命名日“芒砀”。北斗频顾,日月奔走,听沧海之喧嚣,看桑田之青黄。群山拱抱,拥极顶如插云壁;诸峰聚散,展巨翅似凤欲翔。百草丰茂,繁红紫而簇冬  相似文献   

18.
正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有一个称为"绿三角"的地方,它隐藏在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与缅甸的交界处的大山里,这就是景迈山。而"绿三角"是由景迈、芒景、芒洪等9个布朗族、傣族和哈尼族的村寨组成。汽车沿着盘旋的山路进入景迈山,云雾在山间缭绕,可以切身感受到清新的山野气息和独特的山林幽香扑面而至,沁人心脾;云雾漂浮,宛如玉  相似文献   

19.
芒洪拉祜族布朗族乡是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的一个山区乡,距耿马县城43公里。上了芒洪乡,一路上森林茂密,古木参天,青山绿水,碗口粗的凤尾竹一丛丛青翠欲滴,因而芒洪乡有“生态乡”之美誉。乡境内居住着拉祜族、布朗族、傣族、佤族等11个少数民族。全乡有5个村民委员会,43个自然村,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441人(其中少数民族5560人),农民人均有粮283公斤,人均纯收入675元。芒洪在1986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马厂村则是芒洪乡最偏远、最贫穷落后的一个村委会,距乡政府29公里,最高海拔3233米,总户数为314户,1311人,95%的人口尚未…  相似文献   

20.
2012年6月中旬至2013年1月28日,以孟连县芒信镇海东村芒旧新寨为核心的哈尼群众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破旧立新,勇于探索,努力完成了一次对他们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移风易俗活动。蹼趾男婴降生哈尼"庇玛"家庭2012年6月4日,孟连县的一个哈尼家庭诞生了一名男婴,其父叫李克(哈尼族),其母叫李建红(拉祜族),两人都是受过初中教育的80后。男婴的爷爷叫李爬,是芒信镇海东村芒旧新寨的"庇玛",可以说是哈尼族中的"神职人员"。哈尼族有句俗语:"没有庇玛不行,没有铁匠也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