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和群众的观点为指导,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对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知识分子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思想改造之路,为知识分子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但毛泽东对实践与群众问题上的一些偏颇认识,也对知识分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集中表现在他这一时期对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首先是毛泽东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体察和对革命的科学总结,对当时社会的农民阶级、中间阶级和资产阶级有清晰的认识,认清了统一战线的同盟军和革命对象的问题.另外,毛泽东还深入展开了统一战线的实践探索,他推动土地改革,争取和改造袁、王绿林武装,宽待中间阶级和俘虏,制定有效政策团结商人、知识分子.这一系列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论延安时期的社会生态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延安的社会生态中,由于农民是军队的主要来源,军民一家,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稳定后方和坚实依靠。知识分子则因为对延安的自由、民主认识产生偏差,与部队将士、工农大众产生隔膜,沦为解放区的“他者”,走上了一条与工农兵相结合的自我新生之路。  相似文献   

4.
《前线》1964,(5)
到工农群众中去,过好生产劳动关对于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化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辨别知识分子是不是革命的标准,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願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我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标准,我认为是唯一的标准。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願意不願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願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结合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为知识青年规定的革命化的标  相似文献   

5.
正三大改造完成后,毛泽东要求"知识分子劳动化",文化大革命中要求接受工农群众"再教育",造成"五七"干校和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一直把知识分子当作革命的同盟军。建国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要求从"知识分子劳动化"发展为接受工农"再教育"。关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毛泽东有双重判断标准,一方面是从经济地位的角度出发,认为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另一方面又从政治思想状况上把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6.
李冬钰  邓晗 《党史文苑》2023,(S1):62-64
<正>群众武装是中共武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对群众武装认识的转变起源于土地革命时期,其中,推动党内对群众武装认识发生转变的因素之一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对群众武装建设的实践总结。长期以来,学界对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展的工农红军建设研究较多,毛泽东对群众武装建设的实践探索研究较少。本文拟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群众武装建设实践为研究出发点,探寻其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普遍地提高工农干部文化水平的基础上,选拔一批优秀的工人和工农出身的干部到高等学校学习和深造,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从来就重视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早在一九三九年就指出,要“切实地鼓励工农干部加紧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使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和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化,同时实现起来。”(《大量吸收知识分子》)这一段话,不  相似文献   

8.
储天虎 《党史纵览》2013,(10):40-43
大革命爆发后,工农运动空前高涨,工农武装问题日渐被提上党的议事日程。如何正确看待和领导工农武装的问题,直接关系着革命的成败。中国共产党接触和认识工农武装问题,开始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对于这一问题在认识上虽有某些偏差.  相似文献   

9.
王金波 《党史纵横》2014,(10):21-21
正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虽然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力量战胜了各种复杂环境的艰难困苦,但一直未能统一广大官兵的思想,使其对革命的性质与形势有充分的认识,未能在思想上有效建军。1928年3月工农革命军挥师湘南,在酃县中村休整时,毛泽东针对广大官兵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对红色政权的存在产生怀疑和动摇的情况,在工农革命军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集中政治思想教育活动。这次中村政治教育是对工农革命军进行的第一次集中政治思想教育,同时也开创了我军从政治思想上建军的先河,对工农革命军的建设与发展有非常  相似文献   

10.
红色的黄安     
郑位三 《党史天地》2007,(11):25-28
回忆起大革命时期的黄安,我们记忆犹新的是:农民革命斗争猛烈.革命的知识分子特别多。在初期,知识分子对于向工农群众宣传革命思想,起了很好的桥梁作用;随着农民革命斗争的烈火,又迅速锻炼和改造了这批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共产党始终同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把动员、组织和领导群众作为自己最基本的工作任务之一。在党的创建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把工农群众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依靠力量,把组织开展工农运动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早期的共产党人,几乎是清一色的知识分子。对于工农群众的实际情况,了解非常有限;对于如何团结和组织工农,也没有任何的现成经验和途径,但他们却依靠自己的力量,慢慢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群众路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办通俗刊物,向工人群众进  相似文献   

12.
在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民主政权的成立有其因素和条件。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是客观条件;同时,党对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政权的主观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另外,在政体模式上,也是对苏联苏维埃的机械袭取。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分子必须同工农相结合思想是毛泽东知识分子理论的一个基本的、核心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实践理论是其主要的理论依据。建国后一段时期内,这一思想由于受“左”倾思潮的影响和扭曲,导致了实践中的失误。改革开放以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使之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精神     
融冰 《党史博览》2021,(2):封2-封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遭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审时度势,率领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在白色政权的四面包围之中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5.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纪律的重要体现。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始终把优良作风视为党的生命线。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面临着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代课题。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开始探索建立工农武装割据政权,并在局部执政中加强党风建设,留下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佳话。1937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明确提出“作风”的概念。经过延安整风运动,  相似文献   

16.
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沿用的是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这一番号。“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部队称为工农革命军。同年11月13日,数万人参加的湖北黄麻起义.其部队称农民自卫军。14日清晨.农民自卫军一举攻克黄安县城.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黄安县劳民政府。当地老百姓为之兴高采烈.扬眉吐气,在县劳民政府门前亲手挂起了绣有镰刀、斧头的红旗。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中,学习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的思想,深入了解社会,对育年知识分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惫义。一般说来,青年知识分子有知识专  相似文献   

18.
重视知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是革命事业的需要和人民利益的根本所在。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努力争取、团结和教育知识分子,为革命服务,为劳动群众服务。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壮大了抗日力量,使大批知识分子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决定,改变了党内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来对知识分子的关门主义倾向。之所以毛泽东在这个时候提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在于我们党所面临的形势和所担负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丁晓平 《党史博览》2010,(11):22-27
长征路上邓发介绍胡金魁入党 1937年5月,为纪念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0周年,毛泽东在延安凤凰山驻地专门召集参加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尚存的部分同志合影。照片冲洗时,毛泽东专门在这张合影的上方题写了两行字:“一九二七秋收暴动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至今尚存之人约数十人,此为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