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市场经济与执法环境徐海波,汪天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优化执法环境。这是一...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的社会发展理论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近日在广州召开了“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与会同志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中国的发展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大力’之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外部条件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发展的战略步骤是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与会同志在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上,存在着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核…  相似文献   

3.
论政治体制改革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李益前《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一要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庄严的昭示     
“改革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同志为我们的全面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我们一定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教导,把深化改革作为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进一步推进整个事业的关键。……必须在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把经济体制改革坚持深入下去,与此相适应,把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坚持深入下去。”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在邓小平同志追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若干问题苏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教授)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必然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  相似文献   

6.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注重使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刘忠礼根本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同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划时代发展和贡献。党的十四大明确规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党的...  相似文献   

7.
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不动摇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讲话,集中阐述了关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党的建设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这四个问题都很重要。其中,首要的、核心的问题就是代表...  相似文献   

8.
以邓小平经济发展观作指导 正确把握贫困山区县经济发展思路韦永团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新时期指导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重要理论指南。学习和理解邓小平同志的经济发展观,对指导贫困山区县发展经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通过改革...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今年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着重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四个问题。笔省认为,学习江泽民同志这篇重要讲话,要把握好三个联系点。一、要把握好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三者间的联系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深邃而成熟的新发展观。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他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邓小平同志对时代和国情作了超越前人的深刻的理解和分析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继承、纠正和升华了毛泽东同志社会主义发展观,深刻地反映了当今时代和中国的国情,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比较完整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顾杰 《政策》2004,(2):32-33
中国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现在的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有到好的历史跨越,将“初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完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项更为艰巨、更加宏伟的任务,必须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审批观。  相似文献   

13.
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必须实现四个转变邬先贵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怎样转变职能,才能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这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在工商行...  相似文献   

14.
政治体制改革从执政能力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凯  孙爱东 《半月谈》2004,(20):6-9
“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8年前,小平同志如是说。18年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庄严承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解决的就是党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机制问题,这已经触及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陈孟平邓小平同志的经济发展观,不仅深刻地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而且系统地阐述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小平同志首先是根据党和人民在建...  相似文献   

16.
边疆 《前沿》1998,(11)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要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使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从而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根本要求。一、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邓小平在构制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时是尊重和服从经济发展规律的。他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不是孤立地从政治角度提出的,而是首先从经济发展角度提出的。实际上,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过程也就是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国新世纪新阶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一个基本精神就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则是这一基本精神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邓如辛撰文认为 邓小平的发展观,作为一种系统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包含以下5点科学内涵:1、发展问题是当代中国生存与兴衰的根本。2、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它内涵着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首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次,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共同进步,再次,抓好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原有经济体制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体现 ,而邓小平市场经济战略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战略理论。在实现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今天 ,认真学习研究这一战略理论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是力图从探索这一战略理论形成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的角度研究这一战略理论。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充满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全部理论,都集中体现了他的发展观。由发展观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理论,是一部科学的发展论。这一理论是加快中国发展、使中国繁荣富强起来的法宝,是全党全国人民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要紧紧把握“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极为重要的观点,把各项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求发展上,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一、发展,是邓小平一生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纵观邓小平同志一生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可以清楚地看出,寻求中国的发展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执着的追求和为之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