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形势下我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金融危机导致了国际高层次人才的重新组合,为改变我国高层次人才的缺乏提供了机遇.目前,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存在着操作方式的运动化倾向,吸引高层次人才的载体环境、成长环境配置不到位,对人才资源整体效能关注不够等不足,极大地影响了人才价值的发挥.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应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成本意识与计划性,优化高层次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环境,妥善处理内员与外员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第三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重要标志 ,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 ,第三产业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忽视而严重滞后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 ,第三产业已取得了迅速发展 ,但仍是弱势产业。那么 ,济南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 ?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为此 ,我们对济南市有关部门进行了实地考察 ,并从产业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结合上 ,提出了不成熟的认识和思路。一、济南市第三产业现状分析研究济南市第三产业发展战略 ,必须以对济南市第三产业进行总体分析为基础 ,对…  相似文献   

3.
4.
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大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实施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一系列高层次人才专项工程,既有效地激励了高层次人才,又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人才。  相似文献   

5.
关于凝聚高层次人才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层次人才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是当前激烈的全球性人才争夺战的重点。高层次人才是知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人才群体 ,具有高创造性、高流动性、大协作性、强时效性、相对性和地域不均衡性等本质特征。凝聚高层次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做好这项工作 ,一是要坚持培养、引进并举 ,构筑人才高地 ;二是要结合实际需要 ,加大引进力度 ;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激发工作热情 ;四是要调整政策 ,完善人才机制 ;五是要创造平等机遇 ,稳定人才队伍 ;六是要营造创新文化 ,力求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6.
黄日波 《人事天地》2010,(20):18-18
"广西要根据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引进适用的人才。"在畅谈如何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科学院院长黄日波如是说。黄日波说:"人才是指在一个岗位上没人能做到,而他能出色完成的人;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就不是人才。"因此,中央提出到2020年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可谓是"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7.
《人事天地》2015,(3):60
近日,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印发《关于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提供签证及居留便利备案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回国(来华)定居工作专家项目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等55项省部级以上开展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纳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备案。今后,由上述计划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家属,均可办理人才签证、居留和来华定居专家等手续,享  相似文献   

8.
桂昭明 《人事天地》2013,(12):22-25
人才发展环境是人才赖以生存、成长、发展的外部因素的总和。适宜的环境可以激励、促进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恶劣的环境可以制约、阻碍人才的成长与发展。人才发展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构成包括多个维度。从人才成长发展与创造的角度来看,最为密切相关的环境,主要涉及事业环境、安居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策制度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有两大重要的事项,第一个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第二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成为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探讨:一是21世纪是创新世纪,二是创新的类型与发生,三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四足创新型人才的使用,五是创新型人才的激励,六是创新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实践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县级人事部门要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实事求是地制定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引进与开发政策 ,加大人才引进与开发工作的力度 ,充分调动和发挥好各类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人才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人才发展战略对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人才战略理论和实践,对人才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指出了区域制定与实施人才发展战略过程中存在着与区域发展战略相脱节、基础数据缺乏、人才的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矛盾、忽视人力资本价值、缺乏对人才管理机制的研究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树立经济全球化观 ,寻找发展机遇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提高产业结构水平 ,引进、吸收技术以提高传统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中共中央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指出 :“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大力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工业化推动信息化 ,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选择。因此 ,济南市工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全球化观是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 ,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 ,以改造…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市作为经济大省的省会 ,未来城市发展将对农业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发挥济南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 ,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 ,以城乡一体化为主攻方向 ,以实现农业的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为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我市的工业结构经历了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轻工业起步阶段 ,以资金密集型为特征的重化工业起飞阶段 ,目前又面临着一个新的产业结构转换与升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准确把握“八五”、“九五”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得与失 ,是关系到我市工业经济跨入到二十一世纪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问题。一、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虽然“九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实现了持续发展 ,但应该认真反思的是 ,在全国、全省区域经济的竟相发展中 ,无论是与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刘军仪 《人事天地》2013,(12):33-35
建设人才特区是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探索和实践。2011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协调有关国家部委印发《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资助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成为中关村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6.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是适应当今和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人才资源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所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 ,在济南各级各部门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下 ,济南市民营经济迅速崛起 ,在发展区域经济、改善全市经济全局、促进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力量。为此 ,我们近期对济南市民营企业进行了一次重点调查 ,现将调查中反映的问题、原因以及思考和对策汇总如下 :一、济南市民营经济的基本情况根据最新统计数据 ,到 2 0 0 1年底 ,济南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 2 5 340 7户和 16 2 0 8户。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本、产值、营…  相似文献   

18.
"千人计划"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千人计划"中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表现出以下特点:年龄层次偏高;学科分布以理工科为主,人文社科类相对不足;地缘上以美国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非华裔高层次人才极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完善人才发现机制和评价机制,促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年轻化进程;形成大视野,以人才的多国化推进"涵养"多样文化的队伍文化建设;依托学科建设,推动"内涵式"人才引进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人事天地》2010,(31):23-23
近年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加大引才力度,营造优良环境,激发了各类优秀人才教书育人、创新创业的活力,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人事天地》2013,(4):15-16
正广西科教基础薄弱,可用财力有限,引才育才条件远不如发达地区,高层次人才匮乏问题尤为突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帮扶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借助国家平台和优势资源,积极争取中央单位支持,大力集聚、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为广西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