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行刑衔接廓清——行刑衔接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刑衔接中的问题很多,实践部门对此非常重视,出台了很多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然而,究竟应当如何界定行刑衔接,行刑衔接都包括哪些内容却并不清晰.本文分析了实践中的各种提法,并对行刑衔接的具体指代进行了界定,即行刑衔接指行政机关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现涉嫌犯罪的案件需要刑事处理时,案件从行政执法程序向刑事司法程序流转的过程.在外...  相似文献   

2.
公司犯罪的概念在我国有一个发展过程,迄今未见统一。以同类客体为标准,将公司犯罪的内涵界定为"自然人或单位实施的违反公司管理法规,侵害国家公司管理制度的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更能体现公司犯罪的本质特征。明白其内涵,确定其外延,有助于分析公司犯罪的特点,并为找出公司犯罪的原因和治理对策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与外延的扩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刚 《理论前沿》2003,(11):16-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表述,扩大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上包括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在理论上涵盖着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文章是以语料库为基础的对立法语言的初步研究。文章一方面从语义学的角度以立法实例区分模糊性、歧义性、多义性以及概括性等概念,另一方面从法学的角度探讨概括性、模糊性在立法中的价值。本研究表明立法语言中的模糊性、概括性是语言与法律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法律多元化的内在要求,为立法相对稳定性以及司法确定性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5.
经济犯罪侦查基础工作是指对经侦工作体系具有根本性、支撑性作用的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总称。经侦基础工作按其支撑因素所处的区位,可以分为经侦工作内在基础与经侦工作外在基础;按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在经侦基础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可以把经侦基础工作分为自为性基础工作与他为性基础工作(或称指导性基础工作)。经侦基础工作相比治安基础工作、刑事侦查基础工作而言,其涉及的领域、对象有所不同,运行的机制与建设的路径方式也有所不同,从而体现出经侦基础工作本身固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人性化立法与立法语言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化立法涉及立法工作中的民本思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完善,但立法中存在一些缺陷:1.重义务规定而忽视权利规定;2.重实体内容而轻视立法表达技术;3.立法表达不够完整;4.立法表述中的语病。如何做到人性化立法与立法语言优化?1.要以人为本,树立人性化立法的理念;2.要克服重实体内容、轻视立法表达技术的思维倾向;3.要重视对立法语言的研究;4.立法过程中要多听取法学家和语言学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立法语言模糊性研究是法律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消除立法语言的模糊性是司法公正的前提。立法语言模糊性表现在:语义模糊、语用模糊。立法语言模糊性有积极功能也有消极功能。消除立法语言的模糊性的建议是:通过立法解释、立法语言解释、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研究并提高立法水平和技术,让语言学者参与立法过程。  相似文献   

8.
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必先明了学科研究对象,对学科对象的认识,其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进行学科界定,下一个合适的定义。在分析学术界现有的几个主要观点之后,文章提出了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立法语言的失范表现多个方面,且立法语言的失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克服立法语言失范化,实现立法语言规范化,要采取编制立法语言库、建立立法的语言审查程序等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将进行体作为英、日、汉三语中的一个共有的语义范畴加以考察,以语言学中存在的"典型与周边"、"基本与派生"的现象对三语中的进行体在具体运用中所存在的或相似或相异的语义现象加以分析比较,力图以一个共有的尺度探求英、日、汉三语进行体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所存在之现象间的规律所在。  相似文献   

11.
将进行体作为英、日、汉三语中的一个共有的语义范畴加以考察,以语言学中存在的典型与周边、基本与派生的现象对三语中的进行体在具体运用中所存在的或相似或相异的语义现象加以分析比较,力图以一个共有的尺度探求英、日、汉三语进行体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所存在之现象间的规律所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立法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立法语言的不规范可能导致违宪行为的发生,还会对我国语言科学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为实现立法语言规范化,应重视法律语言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有必要建立立法的语言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13.
立法语言虚词使用不规范现象五花八门。对虚词的规范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规律——虽然这些规律会存在不少的例外。滥用虚词、少用虚词、误用虚词,是虚词不规范使用的主要方面,也成为虚词规范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地方立法语言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语法失范和逻辑失范现象,这直接影响了本省地方立法的质量,因此黑龙江省立法者应该提高自身法律语言规范意识;最高权力机关应尽快明确对地方立法语言的要求,设立相应的地方立法语言审查程序,将立法语言失范问题解决在危害发生之前,立法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立法的内涵在四中全会决定中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是立法理念;第二是立法对象的选择;第三是立法体制;第四是立法程序;第五是立法队伍。这次四中全会的文件举例中突出了对科学性的要求。第一,就立法理念而言,在决定中强调立法要以民为本。立法为民,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每一项立法的精神,也反映了对依法治国的拥护。把公正、公开、公平原则贯穿立  相似文献   

16.
行政立法的生态化必须以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行政立法的依法立法原则、协调统一原则必须赋予新的内涵,立法民主原则应当转化为公众参与原则,同时需要吸收符合生态化要求的比例原则、公平原则,尤其要注重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17.
对立法合法性的理解,不能仅限于立法的合法律性。理想的立法合法性应当是建立在商谈主义法哲学视角下的,蕴含交往理性的,融合并超越合法律性、合理性、正当性,最终以实现民众之于立法的可接受性为依归的那种属性。立法商谈理论是审视与建构当代中国立法合法性的理想视角,以此观之,立法意识方面的欠缺主要包括:经济决定论和精英决定论,义务本位主义和工具理性主义;从制度方面来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都存在一定的疏漏。建构当代中国之立法合法性,应当首先设计一套完善可行的立法商谈模式,还需要转变立法者的立法理念,提高立法商谈主体的立法商谈能力,以及进一步完善商谈场域及相关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论立法语言的语体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体意义上而言,立法语言是专业性与通俗性、准确性与模糊性两对矛盾的统一体。法律术语来源于日常用语,并有其长期存在的现实合理性。立法语言的通俗化努力值得提倡,但通俗化以不损及法律表述的准确性为前提。准确性的要求是明确、统一、逻辑严谨、中性庄重、简明凝炼。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从法律调整的类型化方式来看,立法语言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模糊性立法语言具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有多种类型。在接受立法语言模糊性的前提下,要重视立法语言的准确性和法律解释。  相似文献   

19.
20.
婚姻立法语言模糊性弊端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规避.通过语义限定如限定行为方式、限定性质和后果、限定范围等可以使婚姻立法模糊性语言趋于精确化;婚姻立法应正确把握立法语言的模糊度,避免使用过度的模糊语言;婚姻立法应区分情形使用立法模糊用语和精确化语言,恰当发挥模糊语言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