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善明 《法制博览》2009,(23):41-41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逢庙必进,而且喜欢与大德高僧交友切磋。相传,有一天苏东坡与相国寺佛印和尚对饮,酒兴起,和尚即兴挥毫一首打油诗于墙上:“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若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  相似文献   

2.
佚名 《法制博览》2010,(5):37-37
有的人的聪明,就像绳子一样,两股劲儿。苏东坡的聪明就两股劲儿:写文章,他满腹锦绣.但对官场上的那一套,好像就差远了。  相似文献   

3.
酒度     
酒度问题,古今贤人志士早有关注,有四首“酒色财气诗”便是佐证。相传,苏东坡有一天在京都相国寺和佛印和尚对饮时,佛印和尚起身挥毫题写了“酒色财气诗”:  相似文献   

4.
郦波 《法制博览》2008,(19):20-23
我们一般称北宋大文豪苏轼为苏东坡,因为他的号叫东坡居士。可是苏轼这么大的才学,为什么会给自己起个“东坡”这样通俗的名号呢?若有人叫张西坡、刘北坡,你会觉得这名字俗不可耐。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做了翰林学士期间,"以高才狎侮诸公卿",只对司马光不敢过于贬损.苏东坡之所以独对司马光网开一面,尊敬有加,除了司马光是其长辈、政见相近等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司马光的人品道德.  相似文献   

6.
佚名 《法制博览》2010,(5):29-29
苏东坡(1037-1101)和张先(990-1078)都是宋代词人,苏东坡大名鼎鼎,无人不晓;相比之下,张先知名度要差点。不过在词坛,张先却是个有个性的人物,生性风流,“至老不衰”。他的词作以反映土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为主打,是北宋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张先比苏东坡大40多岁,  相似文献   

7.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至老仍身体健壮,才思敏捷,究其养生之道,重要的一条就是日日嚼食芡实。闲暇之时将去壳、煮熟的芡实四五粒含入口中,慢慢细嚼,  相似文献   

8.
李伟 《法制博览》2009,(21):63-63
纵观历史事件,我们不难发现“文字狱”虽有程度不同、方式不同,但本质却是一致——皆是“热衷于皇权专制”的封建专制王朝的产物。且从定义来分析,明清此风尤甚,汉唐封建盛世基本上役有大“文字狱”,宋代虽以苏东坡“乌台诗案”开了“文字狱”先河,不过是贬官三级,下放黄州流放琼崖而已;直到明代衰弱的万历皇帝,才创造了“中国第一思想犯”——将只是“不以孔孟之是非为是非”的李卓吾,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相似文献   

10.
凡到过杭州西湖者,大约极少有人是不曾徒步走过“白堤”“苏堤”这两条著名长堤的;凡徒步走过这两条长堤者,大约极少有人不知道它们的得名之由是:分别由唐宋两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和苏东坡在担任杭州地方长官时主持修筑的。  相似文献   

11.
苏东坡在京都时,与相国寺佛印和尚常有来往。一天,二人在寺内对饮,酒意方酣,苏东坡偶然抬头,见墙上有佛印所题七言诗一首: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  相似文献   

12.
春来荠菜香     
正俗话说,"吃了荠菜,百菜不鲜"。宋代文豪苏东坡也称荠菜是"天然之珍";明代诗人高濂对荠菜更是青睐有加,"若知此物,海陆八珍可厌也"。而著名诗人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一场突来的四月飘雪后,屋外的土地便活泛了起来。而植根于乡村土壤中的荠菜,此时也不失时机地抖擞精神,蓬勃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荠菜,正宗的野菜,每到春天,爱人都会到早市或乡村的田间地头向菜农大嫂搜刮那碧  相似文献   

13.
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因而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很重视对双足的锻炼和保养,并运用热水泡脚按摩(足疗)来防病治病.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更是不么名人靠足浴养生保健的故事:唐朝一代美女杨贵妇经常靠足浴来养颜美容;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每晚都运用足浴来强身健体;清代名臣曾国藩更是视"读书"、"早起"和"足浴保健"为其人生的三大得意之举.  相似文献   

14.
食春话清蒿     
正在我家乡,本地人习惯二月头去江滩挖蒌蒿,不仅要茎,还挖根,味更浓,要的就是那个味儿。摘叶取茎带根,折成寸许,用三分瘦七分肥的咸肉炒,野性子的蒌蒿才服,荤素食材的特点才能发挥到极致,勾搭成人间美味。自古以来,蒌蒿都是江淮民众的盘中之物。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我居住的长江边十二圩小镇,正是诗句里描写的模样,满满的滩涂元素,有人甚至说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正是为这里量身定制。  相似文献   

15.
不论你承认与否,目前广州市人数在十万以上的个体户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做街边仔发财!”曾惹得多少人眼红心跳!于是乎出现了种种侵犯个体户合法权益的行径,电影《雅玛哈鱼档》里那个街道主任,可算是其中一个典型人物。然则,“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街边仔”们之所以成为某些部门和个人侵犯的对象,却又确确实实是因为他们之中的许多人都有油水可揩!此话从何说起?“无尾飞砣”话“走鬼”一斤梨子或苹果,在它们的原产地北方不过卖一二角钱;车轮滚滚大举南下,到了广州货运站出口时总得要七八角;古人苏东坡虽然早就声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荔枝这玩艺据说吃了“湿热”,而且高峰期转瞬即逝,于是乎雪梨苹果几乎成了当今岭南人一年四季的口福。又于是许多街边  相似文献   

16.
刘奇  万毅 《工会博览》2009,(6):20-20
2009年,超化煤矿投产十六年,十六年的风雨历程,十六年的艰苦奋斗,成就了超化矿这颗中原煤海明珠的雄姿绽放。也是这一年,超化矿荣获了全国文明单位,同时也摘下了“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的桂冠,为光彩夺目的煤海明珠又增添了一道耀眼的光环,为矿井十六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作为一名基层工会干部,从事工会工作几年来对工会工作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张飞杀关羽     
李国文 《法制博览》2010,(15):38-38
关羽投降曹操这个污点,和关羽成为神灵的不朽形象,这是一个令文学家难以为之圆其说的矛盾。有一出京剧,叫《古城会》,就表演的这段故事。在芒砀山落草的张飞,因为关羽降过曹操,不信任他,一时间产生出要杀掉他的念头。他也为无法辩白而苦恼,怎么讲,他是真正投降了的。正好,蔡阳追来,为关云长洗清自己,献上了一颗头颅,一刀下去,兄弟尽释前嫌。  相似文献   

18.
黎群走了,一个好人走了,一个将长久活在我心中的人走了。今年3月31日晚上11点钟,从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江文同志打来的电话中获知张老黎群已于半小时前驾鹤西去的消息,我禁不住泪流满面。他是我有生以来接触较多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一位在我人生成长过程中使我获益良多的长者,一位令我愿意与之接近的长者,一位对社会和人民贡献颇多的长者。一个如此之好的好人走了,我自然而然地恸哭,为他离去,为他送行。  相似文献   

19.
善读可医愚     
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诸如“为革命而读书”,“为工作而读书”,为“消遣而读书”等等。现在的“世界读书日”。重新引出读书的话题。这使我想起10多年前文坛出现的一场关于读书的论争。有位著名学者写文章批评当时很走红的一部小说,用了“无聊才读书”这句话,惹得那位作家勃然大怒,你来我往,打起了一场笔墨官司。  相似文献   

20.
许庆惠 《工会博览》2010,(11):13-15
王川,一位普普通通的“片儿警”。从1997年5月穿上这身警服的那一天起,就立志当一名好警察,为社会除暴安良,保一方平安。13年过去了,王川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而且还成为了他所在的米粮库社区2163户、5197名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