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与社区建设:理论、实践与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试图从过去百年社会变迁,包括中国近30年社区建设的历史,说明社区是一种由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存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和地域组织。人需要社区,也需要社会——个体从社区中获得地位和归属感,在社会中发挥功能。但是,社区发展不是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问题的根本办法,根本办法是要解决现行的市场规则带来的根本性制度问题。200多年的日趋社会分化、国家间的分化实际上是市场化、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不过,社区建设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这就是让大家一起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讨论社区问题不能简单地在社会学社区研究的小圈圈里进行,必须把社区发展放在过去100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变迁中去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社区犯罪防控中的个体与群体行为取向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在传统的社区犯罪防控体系构架中,将警察假定为能够最充分考虑、协调和平衡所有社区公众公共安全利益的代表,并因此而使警察成为社区犯罪防控的唯一权威。随着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与持续发展,这种模式无论从理念、理论层面,还是从技术、应用层面,都不能适应社会治安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将政府、警察、市场、公众的资源和努力加以整合,才是解决社区犯罪防控产品有效供给的正确道路。2 社区犯罪防控行动标准:非同质的个体目标与社区共同的集体目标相整合。它是不同参与主体的具体目标和行动标准与集体目标和共同标准兼容的互补共存的良好状态。3 社区犯罪防控抉择模式是可选择的多样化集体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社区成员的互动模式逐步由“熟人社会”转型为“陌生人社会”。在自治、德治和法治有机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中的人情和面子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探究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路径,需按照“一核多元”的思路,重构新时代人情和面子的文化内涵和运行机理,着力营造和谐社区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建构认同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题中应有之义。近代以来,现代性外力的形塑不仅加速了乡村的衰败,而且导致乡村社区认同日趋式微。重建乡村社区认同是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价值旨归,必须整合社区资源,完善社区功能,增强社区的吸引力和归属感;再造社区公共空间和符号资本,强化人们对社区的文化和心理认同;发挥社区成员主人翁意识,大力开展社区参与和志愿服务活动,发扬光大社区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5.
"安全社区"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基层治安管理的一种模式,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建设阶段。社区参与是安全社区的一个主要特征和必要条件。但目前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参与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安全社区乃至社区建设的发展。为此,应使居民利益社区化,增进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建章立制,完善社区参与机制;加强社区居民自身素质建设,进一步促进社区各类组织的完善,增强其自治能力和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以更加迅猛的姿态,闯入社会生活的几乎全部空间,并且默默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及生活方式。网络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不可避免地将原属于我们地域以外的“沙尘”也一并带入。不容忽视,发达国家在利用网络文化强势构建新的文化霸权。正如美国哥伦比亚  相似文献   

7.
论社区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建设的不竭动力,来源于社区成员积极广泛地参与。建设和谐社区任务的提出,使社区参与日益凸显为社区建设必须面对和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一、参与和社区参与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霍山县借助中荷扶贫项目的机遇,实施贫困村社区基金工程.这种新型的参与式扶贫,成为霍山县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周悦  崔炜 《前沿》2012,(17):116-119
本文运用了社会参与理论研究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问题,基于农村社区的广泛分布、贴近基层、多功能性、快速建设等特点论证了引入社会参与的积极意义和必要性,阐述了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基层政府、市场主体、第三部门的各自作用和角色定位,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如农村社区领导协调机制不完善,农村社区居民有效参与度不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提供水平低,农村社区建设和维护资金匮乏等,最后提出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社会参与路径,在体制创新、政策制定、提升服务、保障资金、民主机制等方面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周大鸣 《思想战线》2012,38(5):11-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区建设动员过程中,将各民族视为一体的居民动员逻辑,忽视了社区中各少数民族历史地和实践地形成的民族意识和组织结构特征,从而导致城市社区中民族关系的紧张。一个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多元主体治理的权力格局的形成是社区自治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社区自治组织结构设置,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制度保证;动员各民族居民共同参与,则是通过实践实现社区自治的群众基础。在多元治理主体的互动中,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化整合,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城市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治理向社区自治方向前进,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社区文化:社区建设的重要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天云 《思想战线》2003,29(4):85-88
社区文化不仅仅是社区建设的"环境"和"背景",更是社区建设的重要资源。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社区文化的功能,重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才能有效地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青 《理论月刊》2007,(9):44-46
社区经营理念是从城市经营概念中发展而来的。它主要是指,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建立和完善社区自我发展机制,运作社区资源,提高社区管理效率和社区服务水平,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努力营造富有人情味的社区环境,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意义在于引导农民集中居住,节约投资和整合土地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城乡社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作为新思想的策源地、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心,在准确定位自身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角色的基础上,高校应当用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去积极影响社区文化,对社区文化予以多维、多元、多层的辐射引导,广泛参与社区现代文化的重构、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前,社区建设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社区(Community)这个新名词已日益深入人心,成为时尚。各地从基础设施、制度规范到人员配置、拓展服务,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的试点城市,政府投入力度大,民众素质比较高,社会各界参与意识强,在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转变政府职能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的道路。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属新生事物。那么,如何把社区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建立一个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呢?切实转…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早在2010年就作为全国及北京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此后通过推动建立各利益相关方相互合作的公众参与社区治理机制,启动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工程,有效整合了社区建设的多方力量,初步构建起"以街道工委为领导核心、街道办事处为责任主体、社区居委会为共治载体、社区各利益方为参与主体"的社区协商共治体系,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东城特色的社区治理实践经验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臧公余 《传承》2009,(10):76-77
高校作为新思想的策源地、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心,在准确定位自身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角色的基础上,高校应当用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去积极影响社区文化,对社区文化予以多维、多元、多层的辐射引导,广泛参与社区现代文化的重构、重建。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社区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就是以德治区,进行居民道德建设。根据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德治区应当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社区居民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坚持社区道德建设水准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坚持加强社区制度建设与思想道德教育相配合。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包括政府、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业主委员会以及与社区管理活动有关的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社区性质与社区建设的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城市社区建设中,社区建设的取向是一个被忽略的重要问题。由于没有把社区建设置于特殊的制度环境与社会转型的现实之中,人们往往就事论事谈社区建设,没有把社区建设与培育新的社会结构力量、构建现代性的社会结构联系起来,致使缺乏对国家化与行政化的城市社区建设的反思。我国城市社区的既有性质就是国家性与行政性强,行政推动型的社区建设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强化了这一性质,从而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趋势相悖。本文据此提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取向是居民和公民的自我组织和社区自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