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充满魔力的咒语《西游记》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讲的是孙悟空大战平顶山三怪的故事。说这平顶山三怪有几个宝贝,其中一个葫芦、一个玉瓶,只要叫了人名字,那人如果一答应,立刻就可以将那人吸进去,并可以把人化为脓水。孙悟空开始不知道这宝贝的厉害,被吸进去一回,好不容易脱身出来,变了个假葫芦让妖怪拿,自己偷了真葫芦再来叫战。“急纵筋斗,跳起去,将葫芦底儿朝天,口儿朝地,照定妖魔,叫声‘银角大王’。那怪不敢闭口,只得应了一声,倏的装在里面,被行者贴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子”,不一会儿就化成了脓水…  相似文献   

2.
韩雪 《法律与生活》2016,(22):62-63
这是一本非典型的推理小说.这是一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能找到原型、感受到共鸣的小说.这是一部让人掩卷之后泪水长流的小说.这就是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的《红手指》.在东野圭吾的众多作品里,这本书远远没有《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恶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读者范围也相对小众.虽然顶着推理小说的名头,但《红手指》却没有一般推理小说的“架空感”,而是不厌其烦地从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写起,细腻地刻画一个个各怀心事的人物,以人之常情打动读者的内心.  相似文献   

3.
徐中远 《政府法制》2013,(35):26-26
从政治视角阅读《西游记》《西游记》是一部著名的神话小说,从政治的视角去阅读这部小说是毛泽东阅读《西游记》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可以从毛泽东的几次谈话中看出来。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校注匡补王恺《西游记》凡八十四万余字,其中使用了不少方言土语,对它进行校释,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黄肃秋先生以其深厚的功底和校注古典小说的经验,对《西游记》[1]作了较为详细的注释和校勘,为读者提供了方便。但由于其对某些方言等不尽了解,故校注中...  相似文献   

5.
摘自:《大话西游之孙悟空时代的活法》 作者:林电锋 出版:法律出版社 孙悟空被"双规"时想什么"双规"是指某些人员因涉嫌违法违纪,被纪律检查机构要求该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去交代自己的问题"。大闹天宫的孙大圣,由于"犯上作乱",也被"双规"了。执行机关是佛家,指定地点在"五行山",指定时间"五百年"。  相似文献   

6.
慕槐 《法学研究》1997,(1):120-120
《西游记》里的国际关系准则慕槐传统中国人通常都以为本国文明高高在上,其他“蛮夷之国”只有顺从归化的份儿。与这种观念相适应关系准则乃是一种明火执杖的不平等对待,而断无今天常说的“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之类原则的。“朝贡体制”便是我们这个帝国与外部世界...  相似文献   

7.
廖奕 《政府法制》2014,(26):1-1
《西游记》中的法律,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天条,由仙界首领玉皇大帝负责制定和解释;二是佛法,奉西方如来为至上尊者;三是王法,以皇帝或国王为最高渊源.这三类法律都试图控制情欲,但最终效果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中“陈光蕊、江流僧”一节是否为吴承恩原作,这个问题在学术界迄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由此也造成了不同版本《西游记》九——十一回回目的不同。例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五年第一版的回目为: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陆续发现九条有关<西游记>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既不见于有关资料汇编,亦不见于诸家论文与著作,对研究<西游记>的思想内涵、版本、故事演变乃至传播与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家赔偿法》中对不法行为的外延规定过于狭窄,这与该法立法精神及保护人权宗旨相违背。未来立法中应考虑将不当抽象行政行为和不法立法涵盖进去。  相似文献   

11.
法理的救赎——互惠原理在管制性征收案件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法学》2015,(4):64-76
政府管制的利益不可能匀质分布,很容易遭到管制性征收规则的阻遏。互惠原理可以适当磨平征收规则的刚性棱角,在法理上扮演救赎的角色。互惠原理在美国经历了经济互惠和社会互惠两个阶段,分别形成各自的规则。北京的汽车单双号限行常态化措施符合社会互惠原理,不构成管制性征收。  相似文献   

12.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Semiotics of Law - Revue internationale de Sémiotique juridique -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comprehensibility of court forms by providing a quantitative overview...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的文化惯性导致了从传统"泛道德主义"的乌托邦走向了"泛法治主义"新的乌托邦,对法制的过分依赖与迷信使得法律职业伦理与社会公理渐行渐远。法律职业伦理面临着路径选择的难题,法治社会无法离开社会伦理的支撑与制约,从小众化回归以社会公理为表征的大众社会伦理,强化法律职业伦理的教养与修养,是法律职业伦理的恰当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16.
From the editors of Kommunist: The editors publish Academician T. Zaslavskaia's article with the request that the readers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of little-investigated, debatable problems examined by the author and that they send in their articles, letters, and ideas, which we will publish in a new section of the journal: "Debates and Discussions."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journey to crime seems to indicate that most crimes are committed close to home, only a few studies have specifically examined the journey to crime in cases of sexual homicide. Using a sample of 214 sexual homicide cases,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s,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offenders who travel during the crime to those offenders who commit their crime, all at the same location. Current findings suggest that sexual murderers who engage in intra-crime travel tend to use a vehicle in the commission of their offence, target adult victims who are involved in the sex trade and move the body post murder.  相似文献   

18.
19.
春杨 《法学研究》2011,(3):175-193
明清时期民间田土买卖盛行找价回赎之风,围绕着找价遭到拒绝或多次找价,在新旧业主之间引发了大量的纠纷乃至诉讼。依据徽州契约和州县官员办案手记等资料,可以看到田土找赎习俗和纠纷形成的原因,明清朝廷、地方官员及民间百姓针对找赎习俗的不同态度及州县官员解决找赎纠纷的依据和方式。虽然民间找赎习俗与国家律例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明清朝廷因时制宜,不断调整有关律例,地方官员在执法中灵活变通,充分考虑当地民情,这使得田土交易秩序得以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