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中哲 《青年论坛》2006,5(2):140-143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众传播事业的发达,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愈来愈显著。社会发展要求大众传媒的传播行为与社会经济、文化整体水平相适应。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许多社会问题具有特殊性。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影响社会大众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这一历史阶段应发挥特有的社会作用,肩负重要的社会责任,以促进社会的顺利转型。同时,它应不断克服自身的弊端,树立良好的媒介形象,不断调适自身的传播行为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进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颜春龙  ;郭赫男 《求索》2007,(7):156-158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国家政策和司法制度的和谐,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现阶段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本文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利用新闻传媒作为公众传播机构和舆论监督机构的社会功能,调整与国家刑事政策之间的多元互动关系,从新闻传媒自身的推动、舆情调研在刑事政策立法中的作用、发挥协调功能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等方面来积极推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广泛普及,媒介已经深深地嵌入了现代人的生活。如何在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教育资源的同时,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传媒影响力的发挥,是当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回避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刘洋 《前沿》2015,(1):130-132
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纸媒到电台、电视,再到互联网时代,传播媒介的革新带给大众越来越满足的感官享受,从读到边看边听,再到即时获取,大众的生活充斥着庞大的声色娱乐。当大众开始主动寻求新的传播媒介时,人们的生活由主动的获取信息变为声像图形的被动接纳,失去了直接的人际社会交流,甚至失去了对媒介工具和产品的选择能力。大众缺失的是对媒介的自我认知和判断能力,即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属于媒介,产生于大众传播的过程当中。新闻界是一个秉着真实客观原则来反映给受众的媒介平台,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毁誉参半。新闻人作为一级大众传播,面对媒介素养的缺失和教育,新闻人所承担的必是社会舆论导向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媒介已成为人们日常社会生活须臾不能离开的东西。人们在充分享受现代媒介所带来的好处和便利的同时 ,亦不得不品尝现代媒介所结出的苦果。其中之一便是青少年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6.
有权力的人的子女犯错后,这些爸爸们往往成为关注的焦点,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这一现象折射出公众的社会焦虑情绪,即一些拥有权力和财富的社会成员,其跋扈言行突破了法制的约束,对社会秩序和公众权利造成威胁。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分析认为,这种现象的形成与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刻板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胡怡 《湖北社会科学》2007,(10):185-187
媒体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众健康的媒体评判能力,通过教育来指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正确理解,合理地、积极地运用大众传播媒体及其信息和文化资源,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完善知识、参与社会活动。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兴旺与繁盛还有待于政府、媒介组织、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张昆 《理论月刊》2007,(8):60-63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媒体的建设,新闻传媒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和谐健康的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省内新闻传媒与"和谐湖北"的目标存在着相当的落差。和谐传媒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依赖于五个重要的支点。要建设和谐媒体,服务"和谐湖北"的建设,作者建议:完善传媒宏观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传媒资产管理体系;推进传媒集团化,整合传媒资源;延伸传媒产业价值链;促进传媒与资本的联姻,加速传媒产业发展;协调城乡传媒发展,缩小信息鸿沟;重建新闻道德,推进行业自律,完善职业形象;加快报道业务的改革,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凸显出领导形象传播策略的重要性,尤其是大众传播对领导形象传播的重要意义。大众传播是领导形象传播的主要方式,领导形象传播手段、范围、内容、速度具有多样化、网络化、综合性、瞬时性等特点。完善领导形象传播策略要求充分认识和发挥主流媒体的主体地位,改进领导形象传播内容和方法,注重运用网络资源,提高领导干部传媒素养和传媒形象。  相似文献   

10.
汪三汉 《青年论坛》2006,(3):151-15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呼唤新闻传媒重新进行功能定位。本文从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入手,就如何发挥新闻传媒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愈来愈大。现代社会,大众传播的社会雷达行为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改变了原来的作用,异变为能产生信息的传播工具。它不仅控制了对事件的传播和对事件的说法,而且左右人们对事件的理解和判断。在现代媒介日益强盛的权力面前(如果得不到监督的话),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可能将永远处于弱者的地位,从而陷于媒介所虚拟的现实中难以自拔,成为媒介不良信息的最大受害者。社会应当努力寻求各种办法,帮助青少年免受不良媒介信息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肖芃  蔡骐 《求索》2010,(10):82-84
媒介融合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冲撞与协商而引发的一场传媒产业的巨大变革,其影响力的扩散进一步催化了社会文化的变迁。本文从社会变迁和社会互动的视角,梳理媒介融合进程中技术、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文化等相互交织的脉络,思考科技变革和经济变迁的洪流是如何促进大众传播的受众、产品和产业结构的变迁的,这些变迁又如何孕育了具有多元化、多重性的现代传媒新纪元。  相似文献   

13.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传播和电影作为一门"传播"的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大众传播时代,电影最重要的特质,与其说是"艺术性"的,还不如说是"传媒性"的。换句话讲,如果说电影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它就是一门"传媒"的艺术。电影固然是一种"艺术"的形式,但它同时也是一种"媒介"的形式。当代电影,尤其是对企图强化"类型"的中国电影而言,既需要在类型上进一步地学习西方的有益经验,更需要在大众传播的视域下进行有效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试析大众传播中性别歧视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大众传播的公众性使它倾向于迎合大众心理,包括暗合他们落后的性别意识.同时,作为社会扩展主流文化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它难免要表现由传统积淀而来的性别歧视.大众传播媒介普遍地商业化运作,由此出现了一切可能促进销售的行为,包括针对更有购买力的男性促销,把女性性对象化、商品化.大众传播的信息源是社会组织,而这类组织往往是与国家权力有紧密联系的社会核心组织,是性别制度中有比较明显的性别特征的组织,女性通常只能在其边缘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大众传播市场与左翼文学空间的拓展关系紧密。表现为,大众传播市场为左翼文学提供了可观的受众群体和公开展示的途径;同时,左翼文学也为媒介商家提供意识形态及经济利益的皈依。当局政策加强控制时,左翼文学与大众传播市场最终联袂造就了左翼电影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是特定社会中具有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支撑和服务于一定权力和统治关系的象征形式,具有认知功能、目标功能和政治功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通过意识形态象征形式的大众传播活动,使理论形态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成为制度构建的核心和灵魂,并通过公共政策的贯彻执行,使这种象征形式所联结的意义指涉,深入人民大众的观念系统,为大众所接受和理解,并转化为内在的信仰。意识形态大众传播的一般特点,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路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赛伯特是美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家和新闻学者,是《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的精神领袖和第一作者,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因推崇传播学的几位奠基人尤其是施拉姆的学术贡献而使他的学术成果隐而不彰。他提出的媒介制度的两种理论“权威主义理论”和“自由之上主义理论”是西方社会分析媒介制度的权威理论,他的这些理论思想在他1952年的专著《英国的媒介自由史》中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8.
虚拟现实新闻因"沉浸"和"在场"效果重构了新闻的生成方式和表现形式,但同时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技术伦理层面,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具身关系"和"诠释关系"对使用主体发挥中介作用,并产生技术使用目的之外的客观效果。媒介伦理层面,虚拟现实新闻带来新闻客观性丧失、新闻价值片面化重构和大众批判能力下降的三重风险。大众媒体只有坚守新闻的社会功能,才能在媒介技术和传媒业态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产内容充实、形态先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多元视角对现代政员与现代传媒互动与适就问题作了深层动因研究,分析了现代政员在媒介开放、社会转型与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中尚存在观念、心理和本领的不适应,对现代政员正确应对现代媒体的基本途径展开了初步的方法论研究。建议政员正确认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在不断实践中提高新闻执政能力;从微观层面学习和积累媒介公关技巧。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漫长历史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参政议政功能,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发挥民主监督职能,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发挥服务功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发挥协调关系功能,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发挥团结教育功能,促进社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