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这样的奉献     
英国的一位老太太,她有三个儿子,老大决定当一名志愿者教师,到非洲去办学校,不幸被土著给杀了,老太太非常伤心。二儿子对她说:“妈妈,大哥死了我很难过,但非洲那些人好可怜,他们没有文化,您让我再去哥哥原先办学的地方,替他完成未完成的教育使命,好吗?”老太太点点头答应了。不久,传回了坏消息,二儿子也殉职了!同样的要求被三儿子提了出来。但过没几年,老三也死在土著的手上。三儿子的遗体运回了英国,就在追思礼拜上,老太太脱稿说了一句话:“我好后悔!”全场的人似乎也都可以体谅她的难过与不舍,岂料,她接着说:“我为什么没有第四个儿子呢!…  相似文献   

2.
一个下雨天,生产队里开会。一个缠过足的老太太一颠一颠地走到我面前,悄悄地问我:“你会不会写字?”这问题问得奇怪,下乡的知识青年,怎么可能不会写字。不过看老太太问得认真,不像是开玩笑,我也认真地点了点头。“那么,你会不会写信?”我又点点头。老太太的眼睛一亮,有点迟疑地问道:“你,能不能帮我写一封信?”她说着,从大襟上衣的胸口里拿出两封捏得皱巴巴的信,“我儿子写了两封信来,我想给他回个信。你帮帮我,好吗?”这样的要求,在我是力所能及,我便答应了她。老太太的儿子在外地干活,写了两封信给她。两封信相隔有半年,写得很简短,内容只是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6,(7)
正谜解圩峡河经过近3个月的调查核实,调查组在牟平县得到一个引起关会元高度重视的线索。牟平一位民政干部向他反映说:在圩峡河,有位叫宋学芝的老太太,为坚持儿子是解放军的事儿上访多年。当年他儿子参军后,传说有人在东北见过她儿子是一身土匪打扮,就怀疑她儿子是开小差当土匪去了。所以村里和公社不但不承认她家是军属,还把她家当成阶级对立面看待,因为这件事她家一直抬不起头来。老太太不服,她多年上访县里数百回之多。后来  相似文献   

4.
石岩 《侨园》2007,(6):16-17
一本名为《漫长归乡路》,记录张氏家族的真实生活,以及这个家族的后人在各个时期鲜为人知的经历一书,年底即将完稿。此书的作者、张作  相似文献   

5.
张闾蘅  李菁 《各界》2008,(1):80-83
"九·一八"后的张氏家族   与大伯最初的见面,虽已隔了整整半个多世纪,但那一次特殊会面,却给张间蘅留下毕生难忘的印象.   "1954年,那时我正在上小学五年级.……  相似文献   

6.
几个月前听说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有个叫温瑞华的女人,放着一年几十万元不挣,回到村里当了党支部书记,还把个人的一个厂捐给了村里。我在捉摸,一个农村妇女这样做,心里究竟想什么?第一次见到温瑞华是在村委会办公室门口。当时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正拉着她的手在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老人走后,温瑞华告诉我,老太太是村里的五保户,刚才一大串话说的意思是,昨天她来一趟,见瑞华喝的是白开水,今天专门来送点茶叶给她。  相似文献   

7.
高荣伟 《侨园》2012,(9):31-31
两年前,儿子去新西兰留学,远隔万水千山,尽管有友人关照,心里总是有点不踏实。趁生意淡季,我随国内的旅游团跑来看儿子了。刚到新西兰的一个早晨,我一个人在一个不知道名字的公交站点等车。虽然是上学高峰时间,但因为新西兰的私家车很普及,所以乘公共汽车上学的学生并不多。这时,一位老太太从我身边经过,她穿着很随意,步履缓慢,根据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6,(8)
正俗话说:"外孙是姥家的狗,吃饱就走。"但我的外孙不然,吃饱也不走。原因是1990年出生前,他祖父病故,出生后祖母又去世,双职工的父母无暇照顾外孙,这个重担就落在了姥姥和姥爷的肩上。我们照料外孙格外上心,形影不离。春天怕凉着,夏天怕热着,秋天怕晒着,冬天怕冻着,玩耍怕捧着,念小学每天接送,总之,待外孙有如掌上明珠。懂事听话的外孙打小就喜欢看书、看画报,多年来给他的压岁钱几乎都买了中外书刊和工具书,偌大的书柜挤得满满的,一门心思扑在看书学习上。他从念小学起,就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老师提问踊  相似文献   

9.
张居正是明万历初年的政府一把手(首辅),他的老妈赵老太太自然也跟着当官的儿子大红大紫了一把。  相似文献   

10.
《侨园》2017,(Z2)
正59年前,新疆一位维吾尔族老人在翻身解放后,骑着毛驴去北京见救星毛主席,受到毛泽东两次接见,成就了一段久久传诵的佳话,于是就有了电影《库尔班大叔上北京》。2017年1月13日,"库尔班大叔"的曾孙女如克亚木,又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来信。她曾是家族中唯一的军人、辽宁舰年龄最小的女兵。退伍后在"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担任讲解员。一个家族跨越半个多世纪和两位共和国领袖结下情缘,这在中国绝对罕见。  相似文献   

11.
赖月明,乳名赖三娇,1914年出生在江西兴国县杰村圩白石村。父亲赖来义是个私塾先生,靠教书勉强维持家人的生活;母亲张氏在生下两个女儿后,不幸染病去世。更为不幸的是,赖来义为排解心中苦闷吸食上了鸦片,从此赖家每况愈下。赖月明14岁那年,走投无路的父亲把她卖给一户姓谢的人家做了童养媳。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瞭望》1993,(35)
不是批评学校我儿子上学快两年了。其间,学校开了三次家长会。三次家长会都没有讲教育问题。第一次是希望家长多给学校办的印刷厂和修理厂联系“活”。第二次讲学校没钱买课桌,要请家长拿一部分钱。第三次家长会则是因为家长对交课桌费有意见,给大家再做做解释。校长诚恳地说:“我们知道这样做不好,但实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到一篇谈美国小学教育的文章。作者9岁的儿子在美国一所小学就读,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下午不到三点钟就放学回家。学校每天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最初作者大为不满:“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他问儿子对美国学校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儿子笑着说:“自由!”一年之后,儿子放了学,常去图书馆,回来时背回一大书包的书,说是为了做作业。一次,老师出了个题目“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要求学生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国的文章。儿子用微机打出一本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  相似文献   

14.
假如你是外公,你的老伴已经撒手离你而去,你又已经退休、孤身一人颐养天年,突然收到电报,要你去接九岁的外孙,到你身边过一些日子,而这位外孙又是你独身女儿十年前违背你的意思,私奔走后生的儿子,你怎么办? 假如你是京京,一个九岁的男孩,因为父母离婚,要送你到几千里以外的外公身边去,你孤身一人打一张火车票就走了,而外公还从来没有见过面,你怎么办? 假如你是莲姑,一个妇道人家,和外公相儒以沫,相煦以湿,却又相守以礼,外公来找你商量,怎样对待就要来的外孙,你怎么办?这  相似文献   

15.
唯唯 《侨园》2009,(4):70
初到美国不久,阴差阳错,使我和一位瘫痪的美国老太太邂逅,留下一段难忘记忆.   她叫格劳莉娅,67岁.一头金发,淡蓝色的眼睛,薄薄的嘴唇.两年前,一次上楼梯她突然摔倒.到医院检查,她患的是脊髓多发瘤.手术后第7天,她女儿为她找家庭护理遇见了我,我简直喜出望外.我那时身无分文,有一份管吃管住的工作,怎么能轻易放过.辽宁省最具发展和投资潜力20强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偶然的机缘巧合,我经历了哈佛大学的一堂人生体验课。课程开始,所有的人被分成了两组,里面一圈,外面一圈,面对面站着,参与体验的有一百来人,围满了整个会场。教授先向我们讲授了规则:在遇到的人中,如果这个人你只是擦肩而过,不想和他或她做朋友,就伸出一个手指;如果你觉得这个人还可以,想认识一下,就伸出两个手指;如果你愿意和这个人做朋友就伸出三个手指;如果你认为这个人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你  相似文献   

17.
都一鹤 《侨园》2004,(1):20-21
林钧廷,是一位远赴俄罗斯淘金的中国商人。10年前,因为遭人陷害,他被关进了俄罗斯监狱,后被房东老太太倾囊解救出来。此后,这位中国商人几经沉浮,成为乌苏坠斯克市的商界大亨。发达后的他,不仅没有忘记那位善良的房东老太太,还将她奉养起来,以恩报恩。这两个不同国籍,但一样善良的人,演绎了一段跨国的母子情深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8.
《侨园》2016,(1)
正辽宁海城南台张氏家族九世张庆满现今保存一对上马石,是清代晚期由皇族赠与五世张文汉的。张文汉生活的年代大约在1840-1910年间。中秀才后办过学,教过皇族学生,因而获此"殊荣"。在清道光年间以前中国石雕作品中未见牡丹花纹饰,张氏家族的上马石上有"凤戏牡丹",说明它刻成的时间较晚,至今约130余年。130余年来,这对上马石一直摆放在五世文汉公曾居住过的宅院大门两侧。张氏家族保存的这对上马石石雕工艺很精湛完美,可以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  相似文献   

19.
山西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有个家属叫张玉娥,见了矿干部就追着骂,前后整整骂了20多年,十几任矿长、党委书记见了她部躲着走,如今她忽然不骂了。这个矿的职工直纳闷,这是啥原因? 原来,是矿党委书记孙辅智把她的“病”治好了。这个追骂矿领导的家属是本矿退休老工人王枝的老伴。“文革”初期,她儿子插队落户到了农村,不幸游泳淹死了。她思子心切,把儿子淹死的责任归罪到  相似文献   

20.
一次一位领导同志感慨地说:“我们也不是不想坚持原则,可是你坚持一次,坚持两次,第三次就不用你在这个位置上坚持了……”听罢,不禁对领导的苦衷和难处增加了几分同情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