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凡四十开外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当年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演出时万人空巷的盛况.一场戏在当时何以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这出戏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笔者就<红灯记>诞生的前前后后作一披露.  相似文献   

2.
姚辛 《党史文汇》2008,(1):49-52
左联的文学 左联作家们置身文化围剿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仍然毫不气馁,短短6年间,在各种报刊发表了大约1500篇各类作品,出版小说集、散文集、诗集、戏剧集、电影文学剧本、文论集和翻译文学作品488种(部),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抨击黑暗、讴歌光明的文学作品,给人民灌注力量与信心,激励他们去改造生活、争取祖国解放,其中鲁迅的《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茅盾的《子夜》,夏衍的《包身工》等早已成为我国新文学的经典,为人们所熟知;鲁迅的许多杂文名篇和其他作家的一些作品.人们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3.
清贫者无畏     
罗慧 《学习导报》2011,(13):63-63
清而不割,贫而不困,这是有信仰者的无畏。在方志敏《清贫》的字里行间,一个光辉而充实的人生写照如水印般渗透出来。清贫,不等于一无所有。《庄子》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庄子衣衫褴褛地去见魏王,魏王问他为何如此困顿不堪,庄子回答说":贫也,非惫也。"贫穷与困顿不一样,穿着破烂,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2,(2):86-86
我已所剩无几,其余的都在整个无忧无虑的夏天漫不经心地挥霍掉了。现在,它只够谱一首短歌唱给你听;只够编一个小小的花环,轻轻拢上你的手腕;只够用一朵小花做一只耳环,像一粒圆润的粉红色的珍珠,一声羞赧的低语,悬垂在你的耳边;只够在黄昏树荫下,小小的赌赛中,孤注一掷,输个干净。  相似文献   

5.
白英 《党课》2020,(5):101-103
《杨门女将》中,众女将头戴七星额、耍起翎子功,威风凛凛;《徐策跑城》中,老徐策意气风发,将纱帽两侧的翅子耍得虎虎生风;《打金枝》里,公主凭借头上珠翠闪烁的华丽凤冠惊艳全场……舞台上的戏曲绝活让人眼花缭乱,戏曲演员们头上的盔帽无疑为之增彩不少。这些做工精细、品种繁多的盔帽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有着“文献名邦”美称的古州平定(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就有一位至今仍坚持采用传统手工艺制作戏曲盔帽的老艺人董涛山。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一座城市的气味。 如同《茶馆》之于北京,《长恨歌》之于上海,《边城》之于凤凰。无论时光怎样流转,世事怎样变幻,一座城市都应散发她文学的光芒一正因如此,在高楼和GDP崛起之外,重庆需要一次文学的远征。  相似文献   

7.
徐光木 《学习月刊》2010,(19):50-51
在读罢老舍的《茶馆》原著过后,再来品一品电视剧《茶馆》,你会觉得,你不是在看一部普通的电视剧.而是在品味一件既精雕细凿.又古色古香的艺术品。在糟蹋和亵渎经典似成时尚的今天.  相似文献   

8.
朴素者难觅     
《理论与当代》2011,(6):57-58
韩东在3月9日的《南方周末》上撰文指出:朴素不是节俭。也不是吝啬。它和本色相近,就是尽量少的加以掩饰。朴素给人以一种清澈、透明之感。人们说赤子之心。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朴素.是朴素的极致。在我们的交往中,朴素者难觅。  相似文献   

9.
2013年1月20日,86岁的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永远告别了他深情依恋的生活、情寄一生的话剧舞台。这一夜,中国话剧人、中国话剧观众的内心极不平静。相识的、不相识的人们纷纷在微博上发表悼文,送别这位塑造了中国话剧史上“王掌柜”、“程疯子”等一系列经典形象,却一直自称为演员的话剧表演大师。  相似文献   

10.
在地方戏曲日渐衰落的背景下,黄梅戏通过对曹禺的名剧《雷雨》的改编异军突起,成为时下中国戏剧舞台上的明星。本文试图从文化研究的视角,细致解读黄梅戏版《雷雨》的改编和接受情况,并以此为切入点,思考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思想状况和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1.
曹禺23岁就写出《雷雨》,震动了文坛,此后佳作迭出,《日出》、《北京人》、《原野》……39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获得了很高的名誉地位,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却没有写出理想的好作品、大作品。进入不惑之年的曹禺更注意别人的议论,尤其重视领导对自己的看法与态度,更多地接受外界的影响,在创作上愈来愈缺乏自信。  相似文献   

12.
快乐大叔 《党课》2008,(12):100-101
许多年前,作家张爱玲曾发出过警告:“中国人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连《红楼梦》也读不下去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越来越多的流行文化的冲击下,张爱玲的这个担心正在一步步地变为现实。对于许多迷恋网络的青少年来说,《红楼梦》《大卫·科波菲尔》《巴黎圣母院》《百年孤独》《复活》等这些名著似乎太沉闷了,离他们现今的时代太遥远,而且也太厚了,  相似文献   

13.
曹禺23岁就写出《雷雨》,震动了文坛,此后佳作迭出,《日出》、《北京人》、《原野》……39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获得了很高的名誉地位,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却没有写出理想的好作品、大作品。进入不惑之年的曹禺更注意别人的议论,尤其重视领导对自己的看法与态度,更多地接受外界的影响,在创作上愈来愈缺乏自信。  相似文献   

14.
听从党召唤     
《学外语》《苏三起解》《换包装》……这些耳熟能详的相声作品伴随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在笑声中人们也结识了相声演员王谦祥和李增瑞。深秋,记者来到中国煤矿文工团采访了“祥瑞组合”中的捧哏演员李增瑞。  相似文献   

15.
赵畅 《前线》2013,(4):88-88
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走了,但他留给人们诸多宝贵遗产。比如,他的酷爱读书。于是之出身贫寒,幼年辍学,可他后来竞成为一名受广大观众尊敬热爱的演员,还完成了从演员到学者的转变。靠的是什么?读书!于是之说过:“演员必须是一个刻苦读书并从中得到读书之乐的人。”他一生尊重那些有书生气的“学者化”的同行们。他知道,不读书,仅靠初中文化水平,怎么给自己所表演的人物“提供很好的营养”?不能深刻地理解、塑造人物,又怎能打动每一个观众。  相似文献   

16.
点烟者说     
王端阳 《奋斗》2005,(7):55-56
在我的老家。若是斥责某人爱说大话、吹牛皮。常用到这样一句乡间俚语:“就会讲枯经!”话里透出一种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语气。  相似文献   

17.
闻,最开始的意思是听。《说文解字》云:闻,知闻也。从耳门声。在古汉语中,闻多作动词用,比如《木兰诗》中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的闻,是听见、听到的意思;《出师表》中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闻,表闻名、传扬之意。闻也作名词用,比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的闻,指的是见闻、知识;《论语》中“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的闻,指的是名声、名誉。  相似文献   

18.
《韩非子》里有篇文章 ,写一个乡官啬夫 ,当晋国的中行文子得意时 ,他极尽拍马溜须之能事 ,谄媚主子。中行文子爱装束 ,啬夫就送给他玉环 ;中行文子爱音乐 ,啬夫赠他以鸣琴。而当中行文子因事逃难时 ,啬夫就扣留住他的马车 ,送给新主以求容于人。千载岁月过去 ,这个故事却一点不陌生。平心而论 ,媒介上曝光的一些贪官也并非开始就为千夫所指 ,他们中有不少人是靠着多少年兢兢业业的苦干才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的。手中有了权 ,便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现代的“啬夫”便想方设法凑上前“关心”领导。领导下基层时 ,有“啬夫”前呼后拥 ,献上不菲…  相似文献   

19.
陈云和于若木夫妇育有5个子女。为了帮助子女们更好地学习,陈云专门为他们开出了必读书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并规定了一些必读篇目,如《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20.
周家华 《当代贵州》2009,(21):78-78
求学在京时的一个晚上,初识《当代贵州》,我一下子就被其精美的装帧所深深吸引。2006年回到贵州工作后,捧读贵刊,每每感受良多,也因此获取了大量关于省情、发展动态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加深了我对全省旅游、生态、石漠化、资源等问题、的了解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