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莞石龙镇设立慈善捐助超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公益物品和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意义深远。它不仅降低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满足了受助者的个性化需求,扩大了福利产品的供应力度和广度。同时,对于城市非强制性的公共福利产品,地方政府应该从生产者的角色逐步向制度安排人的角色过渡,并逐步倡导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公共服务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国度,要保持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理想,尤其要在青少年教育中加强慈善意识教育。要努力纠正青少年慈善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  相似文献   

3.
与合同法上的赠与行为所不同的是,慈善捐赠特指受赠人为享有"慈善抵扣"的慈善组织。慈善捐赠撤销权的行使取决于慈善捐赠的性质和撤销的"法定事由"。行使慈善捐赠撤销权的主体并非只是捐赠人,因撤销权的设立价值不同,可以是捐赠人、捐赠人的债权人、利害关系第三人之一种。捐赠撤销之后捐赠行为无效,捐赠财产所有权的归属,需要综合考虑捐赠者的主观判断、受赠人具体现状和捐赠财产所有权转移等因素。建议慈善立法进一步完善捐赠财产事前评估制度,建立慈善募捐征信制度,适当限制除斥期间,兼顾慈善捐赠撤销权行使中捐赠人、受赠人和债权人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4.
对于03年的到来,啤梨希望今年自己各方面都进一步,同时还希望今年能发起更多慈善活动,召集Fans一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啤梨这么热心公益,可会跟家庭教育有关?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慈善超市的特点与发展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来,慈善超市在我国从无到有,发展极为迅速。与国外相比,当前我国慈善超市具有自己的特点,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使慈善超市向正规化、私营化、专业化、市场化、常规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NGO(尤其是慈善公益类NGO)的蓬勃发展,为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繁荣搭建起有利的平台。而我国工会工作在经济体制转型和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环境下遇到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困难职工群体的帮扶工作这一现实问题。在现阶段,要解决这一问题,工会在依靠政府支持和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从更加广阔的社会领域中去寻求资源和帮助。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要加强工会与NGO(尤其是慈善公益类NGO)的良性互动和合作。  相似文献   

7.
第三次分配制度化是形式上制度的建立,但更强调过程和目标上制度要求的实现,即第三次分配相关活动的持续和重复。基于中观的公共组织行动者视角,研究发现,在一定的公共空间内个体参与第三次分配的热情和效果得以持续。以H大学的支教事业为例,此校由外而内将支教注意力纵向分配,并通过正向激励,动态实现了个体持续以志愿服务参与第三次分配的制度化要求。第三次分配制度化实现的行动方法论是:一方面,公共组织的注意力分配是第三次分配制度化实现的行动起点,组织向外确保注意力分配的科学性,向内则将注意力层层分配;另一方面,公共组织的正向激励是第三次分配制度化实现的行动保障,通过采取物质和精神的综合激励方式,针对第三次分配的参与类型,在参与准入或过程维度对参与者施以差别标准,同时吸纳多元反馈,动员和维系社会力量的慈善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8.
探讨创新中国社会体育组织运作方式,为社会体育组织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咨询。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对我国现有的体育基金会运作性质作三种类型分类,借鉴境外体育基金会在运行模式的理念,创新本土体育基金会的发展思路。主要政策建议:一是境外体育基金会给社会组织领域带来的新的理念和操作手段,甚至引发组织管理创新;二是境外体育基金会为我国体育慈善注入了新的公益理念,对体育的理解、体育的力量增加了新的注解和元素,可以成为我国体育慈善思想不断丰富的源泉之一;三是未来社区体育基金会作为体育慈善的补充会走向前台。  相似文献   

9.
建设幸福广东、创造幸福生活,是每一个广东人的心愿,也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志愿者为之奋斗和努力的目标。我作为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研究与教育的专业工作者,特别关注公益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在创造幸福生活中的积极功能,特别关注志愿者在建设幸福社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调查分析,归纳出以下主要论点,提供同仁交流分享。  相似文献   

10.
草木 《工友》2011,(8):59-59
2010年12月26日,在省慈善总会、湖北省楚慈书画院举办的“为了我们的孩子——救助大病儿童”书画拍卖活动中,王中民捐赠的两幅花鸟画拍出了一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