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大最小值规则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被罗尔斯认为是适合原初状态的选择方法。但这一规则受到海萨尼的尖锐批评,他认为,忽视对或然性的计算将导致不合理的选择结果,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才是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佳选择方法。海萨尼对罗尔斯的批评虽有不足之处,但也使罗尔斯的最大最小值理论不那么完美,这主要表现在:一、对无知之幕的解释含糊不清;二、两种论证两个正义原则的方式前后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包括两个原则即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他运用“词典式”序列说明了两个原则的优先关系。罗尔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现实 ,集中批判了传统功利主义 ,从新自由主义立场出发来解决当代社会正义问题 ,形成多元正义论。  相似文献   

3.
丁利 《思想战线》2006,32(2):14-20
两种最重要的社会正义观念———功利主义和平等主义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对它们的形式刻画的研究表明,其区别主要来自对偏好的人际间比较的不同假设;在实证基础上,它们对理性决策的预设也有着本质不同,特别是在不确定性情形下的信念方面。从高阶理论的角度看,区分局部适用场合是解决这两种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冲突的合理途径,但其可行性不应被高估。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社会不公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和贫富差距的扩大。权力、机会、规则、制度的不公是导致我国社会不公的主要原因。我们应以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为指导,构建以权利公平为基础、以机会公平为基本内容、以规则公平为调节手段、以制度公平为补充的社会公平体系。  相似文献   

5.
金城布衣 《人大研究》2006,(1):F0002-F0002
罗尔斯认为.当所有的人都在这样一重“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背后作决策时,他们所一致公认的社会契约,就是正义的。这样一种人人都无知,因而人人都无偏私的状态,罗尔斯管它叫“原初境况”(original position)。其实,对“原初境况”这一相当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可以借助于佛教的理念进行中国语境化的理解——这不就是那些尚未投胎转世的灵魂所处的状况吗?  相似文献   

6.
在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深刻反思基础上,基于对现实的人及其生存困境的关注,罗尔斯和马克思都建设性的给出了自己有关正义的理论构想。但是在对正义实现的具体诉求上,二人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罗尔斯从"无知之幕"的设定引发出自己的正义理论,试图通过后天再分配来保证平等;而马克思则是从现实的生产关系出发来关注正义问题,认为要实现正义,就必须打碎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就是要"解构"资产阶级各种关于正义的普世永恒的学说,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正义范式,即生产正义。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提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并把社会的基本结构作为自己正义理论的主题,试图为现代立宪民主社会提供一种正义理论。其代表作《正义论》系统阐述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论,为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他把正义观念严格限定为政治正义观念,提出了用于制度的“正义二原则”与“优先二规则”,并采用契约论方法借助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等理论预设构建起其理论大厦。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独具特色。对于我国建构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启发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德]威尔福莱德·亨氏著,倪道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被证明的不平等理论在主要观点上是与罗尔斯理论相联系的。当然,从方法论角度看,它与后者有区别,在内容上则向需求正义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在罗尔斯的理论中,与现代社会相应的正义原则是作为自由平等公民的一种目标导向的理性决策结果来论述的,在无知之幕背后处于原初状态下的自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与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的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磊  张志忠 《前沿》2008,(11):81-84
马克思和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是两种既不相同,同时又有许多相同之处的关于分配的正义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分配正义做出了各自的阐释。对两种分配正义理论进行比较,抓住其本质上的不同点,并且将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分配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国家是政治哲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关于国家的理念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政治哲学的理念。由南京政治学院政治理论一系丁雪枫副教授在其博士后出站报告基础上精心改写的《政治正义论———罗尔斯与诺齐克政治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12.
“为政之德”意蕴深远,不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重要标准,也是对当前从政人员内在建设的具体要求。政德建设,既要萃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又要结合时代不断发展,从而博古通今以资镜鉴。“为政之德”其主导思想是要求从政人员以德政和道德来约束其权力。但仅从道德角度出发,就会缺乏一定的制约效力,因此要将宪法规范置于为政之德构建的中枢来考察宪法制约范畴下的政德观念,以价值秩序、规范秩序和躬行践履三重维度来理解当前从政人员应该如何培养自身情操,锻造自身品质;并结合宪法实施的设计总则,从宪法根源追寻为政之德构建的依据,从宪法制约方向要求从政人员要令行禁止,并以此为根本,诠释宪法视域下的政治建设,为新时代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张艳 《人大建设》2001,(3):40-41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益临近,加快与国际接轨,遵循世贸组织的规则进行运作已成为我国企业的必经之路。国民待遇原则是世贸组织的一项基本原则,本文拟就外商投资企业、内资企业所应享受的国民待遇问题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环境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是环境法律制度的主要任务,构建环境治理的法治体系成为应对环境风险的重要手段。以环境风险为重要议题的社会风险理论内含了风险的成因分析与风险解决的路径探索,对中国环境治理法治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环境治理的法治构建上,应当重视制度自反性,构建"回应型"环境立法;预防"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强化责任导向的环境执法;遵循风险预防原则,探索能动性环境司法;实现"政治再造",形成公众参与的环境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1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正义的实践形态。以纳斯鲍姆的能力进路正义理论为参照,对共同富裕的正义意蕴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从能力进路视角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正义内涵。能力进路正义理论强调对公民核心能力自由发挥的保护,并且指出实现每个人有尊严的生活是社会正义的最低限度,这些内容为理解共同富裕的正义内涵和正义限度提供了启发性指导,“能力平等”“有尊严的美好生活”“共享发展”等彰显了共同富裕的正义内涵和价值意蕴。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途径,在共同富裕的推进中彰显社会主义正义的优越性;以可行能力为基础,在推进生产正义中实现共同富裕;关注“能力差异”,在推进分配正义中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民事特别程序基本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民事特别程序已日益落后于时代需要,亟需修改和完善。其中,关于如何选择立法体例、科学界定其调整范围、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等特别程序的基本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关国家的相关研究资料和立法轨迹,为我国特别程序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基本原则,这已然成为我国法治建设新时期一个基本命题。但时贤多将研究视域狭隘化于引介经典理论亦或肯定宪法价值层面上。笔者试图另辟蹊径,以原则的司法适用为主轴围绕四项核心命题展开挈要论证,即为什么引介德国比例原则替代合理性原则之意涵?比例原则是否具备直接的司法适用效力?在此前提下,笔者拟通过实证分析法探究现行比例原则适用失范困境的诱发原因,提出"新"比例原则阶层论及与之匹配的司法审查标准以期完善我国有关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司法审查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8.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近年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明显增加,均等化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理念创新不够、管理体制不顺和运行机制不活等。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共享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管理体制,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真理理论的研究贯通整部哲学史.而要对真理理论研究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作出合理的判断与评价,进行中西比较是必要的.无论是从古希腊经中世纪到近现代,还是从先秦经近代到现代,中西双方大体上都是沿着哲学与逻辑学两个领域展开对真理理论的探究.比较研究是认识中西真理理论差异性的正确路径,是引发中西真理理论通融共进的合理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源于对已有青年分类的反思,在对社会分层和代际更迭两种路径进行批判分析的同时,提出基于时间洞察力理论的“成就预期”概念。成就预期是未来时间洞察力具有高水平解释力的时间点,是一种可以被青年构建起来的身份模拟假设,它的重要功能是对自己5年后存在状态的一种身份地位想象。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索建立了成就预期的拟构模型,认为成就预期的形成不仅涉及对国家整体趋势和政策走向的宏观认识,还包含着对自身所在行业和所处圈层的中观感知,以及对家庭资源叠加个人能力可达“天花板”的微观评估。继而,本文尝试从成就预期视角对青年群体进行新的划分,将当代青年分为摆烂青年、躺平青年、和解青年和上游青年四个类型,测算出每一类青年的人数占比,并对不同类型青年的社会心态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基尼系数悖论作出了新的理论阐释,对成就预期可能引发的情感阻塞风险和后情感社会风险进行了研判。最后,本文建议,在社会转型时期,应更加注重对青年价值观的引导,培育适度进取的成就预期和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引导青年努力发现日常生活的意义。文章旨在通过对成就预期的研究,丰富对当代青年问题的多维度认识,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青年学科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