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毛泽东是大历史观的主张者和践行者,他的大历史观蕴含了“古与今”“中与外”“形与势”等辩证逻辑。“古与今”的辩证逻辑,即毛泽东大历史观“通古今之变”,实现了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形成了自觉的时间意识、自省意识和使命意识,从而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中与外”的辩证逻辑,即毛泽东大历史观自觉以更宽广的视野研究党内、国内和国际历史,具有立体存在的空间意义。“形与势”的辩证逻辑,即毛泽东大历史观善于从历史之“形”中把握历史之“势”,明晰了历史的实质和趋势。由此,毛泽东大历史观实现了对其他大历史观理论观点的价值超越。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世界观,经历了从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的转变过程。青年毛泽东是一个在近代中国历史巨变中追求进步、追寻新式知识的旧式知识分子。毛泽东早期关于“大本大源”的看法,关于历史治乱循环的看法,关于“巨夫伟人”的看法,表明他的历史观是陈旧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1920年以后,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毛泽东历史认识的基本观念。毛泽东的历史观的最主要的内容,是他对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坚定信念。支持毛泽东历史观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是阶级斗争史观和人民史观。一切从人民出发的人民史观,对中国共产党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
魏健 《世纪风采》2012,(2):24-27
陆定一在中国共产党内,素有“秀才”之称,连毛泽东都经常崩“秀才”来称呼他,在某些场合,“秀才”甚至成了他的代号。所谓秀才,用在陆定一身上,大概指的是他聪明、博学、善记、才华横溢,能写一手好文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也。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知识分子理论形成于抗战时期,建国前后进一步发展。这一理论曾对纠正党内错误思想,吸收大批知识分子投身民主革命,壮大人民力量,制定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具有功不可没的历史意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今天,如何历史地、全面地把握毛泽东知识分子理论的精神实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知识分子理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无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初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重大挫折,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严峻考验。此时此刻,一股“毛泽东热”在华夏大地悄然升起。1990年1月,在北京《大学生》杂志召开的一次青年知识分子的座谈会上,一些年轻人发出重新认识毛泽东的呼吁,之后的一年多,数以千计的大学生投入“寻找毛泽东”的行列,社会上也涌荡着对毛泽东的普遍思念之情。在一个非同寻常的历史转折关头,如此壮哉“奇观”究竟预示着什么? 一、“毛泽东热”的内涵“毛泽东热”首先是一种政治现象。它反映了当代青年和群众力图重新认识毛泽东的倾向。“文革”一结束,社会上曾流行一股全面否定毛泽东的思潮。尽管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但这股思潮在社会上、在青年中的消极影响并未被清除。近几年,随着大量有关毛泽东生前生活的著作的出版,许多大学生开始了重新认识毛泽东的探索。结果  相似文献   

6.
一代伟人毛泽东与红安(原名黄安)之间有许多的联系,他对红安的人、红安的历史,红安的革命和建设有一种特别的情感。英雄的红安人民也最听毛主席的话,打心眼里爱戴领袖毛泽东。茫茫黑夜的中国,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全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13名代表相聚一堂,开创了“群英结党救中华”之先河,来自湖南的青年毛泽东与来自湖北黄安的清末秀才董必武第一次相识,他们携手并肩创建了伟大的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7.
浅议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分子问题是关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系统的知识分子思想,有失误也有杰出贡献。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思想。  相似文献   

8.
水新营 《湘潮》2013,(12):12-14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精辟地指出:“我们应当重视专门家,专门家对于我们的事业是很宝贵的。”1949年9月,在全国政协一次会议期间,他在会见科技界代表时充满感情地谈到:“你们都是科技界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很重要,我们建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新中国成立后,他对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类专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对大名鼎鼎的科技界“三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毛泽东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关注。“三钱”这个别号最初就是由毛泽东喊出的。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领袖,连任中共中央五届书记,在早期生涯中,有着许多“独秀”之处。 东拼西凑中“秀才” 陈独秀院试考中秀才是个天大的笑话。试题是“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的截答题。独秀一看这乱七八糟的题目,就想来个东拼西凑对付,他把读过的《昭明文选》上鸟兽草木的难字和《康熙字典》上荒谬的古文,牛头马嘴一装,狗尾续貂一拼,连大哥看了他的草稿都直摇头叹气,斥之“胡来”! 这“奇文” 偏被阅卷大师“慧眼”相中,让他中了第一名秀才。 由此可见,青年陈独秀是个不受束缚的追求个性自由、思想开化的小知识分子,对墨守成规的仕途,仅是难违家长教导而违心地应付。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在延安整风运动的背景下,毛泽东重新厘定党的文艺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并直接指向造就为本阶级服务的“有机知识分子”,进而夺取中国革命的“文化领导权”的政治目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整顿文艺队伍、使知识分子有机化以及确立党对文艺工作的政治领导等方面人手,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文化领导权的蓝图和操作手册。他从知识分子文艺家必须做党的事业的“工具”和“螺丝钉”的逻辑前提出发,将知识分子文艺家内心“化大众”的伟大使命转换为“大众化”的现实任务,成功地解构了他们的精英心态,消除了其内心个人主义思想的抵抗,完成了知识分子有机化的塑造过程,从而走出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对知识分子与工农关系的认识方面,使用了“知识分子工农群众化”与“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两种表述.但是“相结合”的表述使用得更为普遍.这种表述的差别,体现着毛泽东对该问题认识上的理念,即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都是非常重要的.延安时期,毛泽东为推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采取了多种措施,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轻视知识分子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1945年黄炎培先生对毛泽东作过一次著名的历史周期率之谈。他说,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总有一个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不怕“艰难困苦”,努力“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结果是“其兴也勃焉”;但随着事业的成功,权力的扩大,“环境渐渐好转了”,历时一久,便“惰性发作”,且“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便“无法扭转”到头来是“其亡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知识分子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知识分子思想,这既是对马列主义知识分子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理论来源.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不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客观系统地考察分析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镜鉴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总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石国亮 / 1— 4我国宗教界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 /林祥庚 / 1— 1 0关于反对教条主义与理论创新的思考 /陈坤山 / 1— 4 0农村合作社事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黄兆康 / 2— 1 9简述“五四青年节”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精神象征意义 /黄金象 / 3— 36从实事求是到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演进及其重大意义 /郑 镇 / 4— 4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问题的认识演进 /蒋贤平 / 5— 4  二、专题 :纪念毛泽东诞辰 1 1 0周年解读毛泽东心目中的知识分子 /范守信 许广亮 / 6— …  相似文献   

15.
人们不会忘记建国初期的“三害”“五毒”危害之烈、影响之大,人们同样不会忘记“三反”“五反”运动的成效之大、教育之深。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温这场斗争的历史,总结这场斗争的胜利经验,对于当前反腐倡廉,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全面深化改革,防止和抵制和平演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中国共产党一贯十分重视艰苦奋斗,除腐肃贪,以保持自身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纯洁性与战斗力。在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转折时期,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以清醒的头脑,敏锐的观察,科学的预见,深刻分析了中国革命胜利后国内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并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高度,极其英明地向全党提出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腐蚀我们党的肌体与革命队伍。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谆谆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知识非常渊博的大学问家。他一生追求通中外之学,究古今之变,探治乱之源,求大同之境。嗜读如命,涉猎宏广,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即使在工作、战斗极为繁忙之际也从未或辍。在各学科中毛泽东对历史学科情有所钟,在这个领域他同样给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 一 毛泽东早在本世纪20年代初就认定“读历史是智慧的事”。他从研读历史典籍中认识到“历史上凡  相似文献   

17.
由毛泽东亲自主编、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名义出版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1956年初在全国正式发行。这部书共分上、中、下三册,收入文章176篇,共计94万多字。毛泽东不仅为该书写了“序言”,还为书中的部分重要文章亲笔写了“本书编者按”。河南省有6篇文章入选,其中2篇出自许昌地区,并且两篇文章都有毛泽东加的“编者按”语。许昌地区入选的两篇文章,有一篇被毛泽东在“按”语中称作是“好文章”。其题目是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毛泽东写的“按”语全文为:“这也是一篇好文章,可作各地参考。其中提到组织中学生和高小毕业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特别注意。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另一篇,题目别许昌地区的办社辅导团》。毛泽东写的“按”语原文为:“这个经验很好,各地可以仿行。”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著作是毛泽东本人和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对党史研究来说,它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为其他所不能替代。一是它时间的长久性。毛泽东著作(包括大量书信、电报、谈话、批示等)从“五四”运动前后算起,到1976年达50余年,是我党创立、发展、历尽  相似文献   

19.
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之后,毛泽东从未停止过对“民主新路”的实践探求,意在反对官僚主义,永葆政权的人民性。当然,探索“民主新路”,是个开放的历史课题,在党外民主与党内民主的尝试都无从顺遂之后,毛泽东诉诸社会民主,也就是大民主,以激进的群众运动来保持对官僚阶层的强大压力。本文从上述三个层面考察了毛泽东探索“民主新路”的历史进程,分析了最终走向大民主的内在机理,最后简要总结了历史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20.
李琦 《党的文献》2011,(1):120-122
毛泽东爱读史,而且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读《二十四史》、古诗词等文史古籍的批注、评论。这些读史批语,一个个都使人印象深刻。注重品评历史人物,是毛泽东读史的一个鲜明特点。毫无疑义,作为大政治家的毛泽东决不是为读史而读史,而是以史为鉴,吸取和运用历史中的经验、教训、智慧和各种启示,来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服务,也就是毛泽东常说的古为今用。这也是毛泽东一生酷爱读史的志趣和目的所在。而他的读史品人,就具体生动地体现了这种志趣和目的。1969年6月3日,毛泽东在武昌读《南史.陈庆之传》时,写下一条令人浮想联翩的批语:“再读此传,为之神往。”陈庆之是一员名将,但其事迹在历史上并不算十分突出,毛泽东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