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两岸和平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重要标志,现阶段海峡两岸仍然难以商签和平协议。两岸和平协议实质上是国家统一前的过渡性协议,“一中框架”是其政治前提。海峡两岸的认知差异应当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获得合情合理的解决,采取灵活方式,循序渐进地解决相关问题,包括程序性问题与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23日是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签订5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我作为50年前签订“十七条协议”的原西藏地方政府首席全权代表,扶今思昔,感慨万千。在举国上下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们更加深切怀念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他们的英名永远活在西藏各族人民心中。同时,我要向当年签订“十七条协议”,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尽心竭力、多方操劳、  相似文献   

3.
今年高考政治试题第4题的B肢是正确选项,其内容是“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全面自治”。我认为B肢中应去掉“全面”二字,或者把“全面”改成“有限”。第一,“全面自治”的提法是没有根据的。在1993年9月14日《人民日报》第1版题目为《中东和平进程的里程碑,巴以签署和平协议》中称:“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平协议——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原则宣言的签字仪式,今天上午11时在白宫南草坪隆重举行,这是中东和平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该报9月15日第6版题为《巴以和平协议要点》一文中也无“全面自治”的提法。《半月谈》杂志1993年…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12·31”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六点重要主张指出,两岸要“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提出了探讨两岸政治关系和军事安全问题的新主张,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展示了我们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善意、诚意和决心。  相似文献   

5.
台海和平环境的建立,是两岸当局与人民自1949年内战之后一直的期待。两岸对和平远景的期待可以理解,但从理想走向实际却需要一段漫长而且曲折的过程。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包括前言、两岸创议“和平协议”的历史背景介绍、两岸终止敌对状态协议设计与推行、两岸对“和平协议”解读的相互冲突,以及两岸“和平协议”签署的展望,来解析两岸对此一问题的立场与要求,并整理出双方对此事件的不同解读,以及彼此尚无法“跨出门槛”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6.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签定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同年十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依照“十七条协议”,胜利进驻拉萨,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大业,巩固了国防,驱逐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这是西藏与祖国关系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它是西藏人民永远结束黑暗、痛苦,走向光明、幸福的历史转  相似文献   

7.
刘红 《统一论坛》2008,(6):5-7,53-57
陈云林会长访台和“陈江会”的“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迈出的历史性一步,也是“两会”制度化协商机制开始运作的重要象征。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标志,“陈江会”和“四项协议”,是在共同缔造“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8.
陈述 《时事报告》2007,(3):22-2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是我们党关于两岸协商谈判主张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协议(又称“十七条协议”)签定50周年,发生在半个世纪以前的这一历史事件,使西藏重新回到了祖国大家庭中,为西藏后来50年的发展变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那么“十七条协议”是怎样签定的呢?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立即宣布废除民族压迫和剥削,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当时,除了西藏和台湾,全国已基本解放。党中央和毛主席从国内外形势和西藏的特殊性出发,确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毛泽东同志指出:只有采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才有利于消除长期历史形成的民族隔…  相似文献   

10.
《西藏统一战线》2001,(2):15-15
50年前的今天,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沉重地打击了西藏的分裂主义集团及以美英帝国主义为首的敌对势力。1959年,昌都战役和昌都解放时期,我所在的地方属于昌都地区。当时,我们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开展工作。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遵守“十七条协议”,认真学习贯彻“十七条协议”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捐助物资,支援解放军。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人报告中指出,“希单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这是中共中央对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的三大政治愿景与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一年里,人们曾看到过和平的曙光:“路线图”计划推出,《日内瓦倡议》(以下简称《协议》)出台。这曾一度让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为之振奋。  相似文献   

13.
余克礼 《黄埔》2012,(1):4-6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是中共十七大确立的新时期对台工作中心任务。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岛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祖国大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契机,积极落实中央对台工作战略部署,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4.
刘红 《台声》2008,(12):13-15
陈云林会长成功访台,二度“陈江会”和签署的“四项协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担负着推动两岸关系向前迈进、扩大两岸交流领域和提升两岸交流层次,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任的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首次在台北这一特殊地点,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开端的特殊时刻,肩负着特殊任务,进行特殊聚会,将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下旬,海协会和海基会在南京签署的“三项协议”和形成的“一个共识”,作为一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大潮的继续,是和平发展的重大成果,是推动两岸交流的重大举措,是两岸大交流大发展大合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辉煌五十年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史称“十七条协议”。“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宣告了帝国主义妄图分裂我国、策划西藏独立之图谋的破产。  相似文献   

17.
张文生 《两岸关系》2011,(11):15-17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就提出“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相似文献   

18.
李伟 《统一论坛》2012,(3):16-18
2008年以来,在两岸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台海关系和平发展得到了两岸民众的普遍认同,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欢迎。但不能不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两岸关系要继续发展,除了要排除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干扰破坏外,必须改变两岸交流“只经不政”的状况,必须把发展两岸政治关系、签署两岸和平协议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天堑变通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山 《两岸关系》2008,(12):31-32
2008年11月3日至7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正式见面,这是继2008年6月第一次“陈江会”之后的第二次陈江会谈。第一次“陈江会”使中断了近10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两会协商得以恢复,此次“陈江会”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及“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4项协议,对两岸和平发展和经济繁荣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9,(2):56-58
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西藏人民求得解放是分两步实现的:第一步的标志是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的签订。第二步的标志是平息叛乱和民主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