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宏莉 《前沿》2010,(16):154-156
意识流小说是现代文学中的取得较高成就的一个文学流派,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当之无愧地成为意识流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它为我们认识人类、认识社会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们更深刻、更直接地认识和了解我们所身处的世界与人类。因为,解读《尤利西斯》则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手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学阅读水平与创作水平。本文在此抛砖引玉,旨在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来共同研究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技巧,提高我们的文学造诣。  相似文献   

2.
王正杰  芦海英 《求索》2008,(11):197-199
王蒙和白先勇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率先采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都因对意识流手法的创造性采用而具有了“现代主叉”色彩,同时又在小说的结构、情节以及人物塑造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共同突出了“传统”的根基作用,其意识流文学也因为传统与现代的较好融合而顺利实现了东方化进程。当然意识流文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东方意识流文学也是如此,王蒙和白先勇的意识流小说在具有共性的基础上也具有鲜明的个性,二人在众多方面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新时期文学大量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及其思潮理论的影响,作家们开始注重文学的主体性特征,西方文学意义上的意识流小说作为一股现代主义潮流被引入中国,被中国当代作家吸收借鉴并在运用过程中发生归化和嬗变。这种变化对中国当代文学融入世界文学潮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于艳玲 《理论月刊》2005,(8):139-141
英国小说大师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Woolf,1882-1941)不仅以其意识流小说蜚声于世界文坛,而且作为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为世人所公认。她的小说通过对时间的精心处理使其独特的意识流技巧对其后形形色色新小说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的出现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她塑造出的女性人物形象大大促进了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学强 《前沿》2013,(4):141-142
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以其独特的意识流小说表达方式,对传统小说写作手法造成一定的冲击,其意识流小说的表达方式使作品中任务的意识、心理活动与情境进行完美的融合,并以意识流的小说构架表现出作者独特的生活观和对生命价值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许秀云 《求索》2012,(11):113-115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为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是20世纪世界文坛上的重要现象,思想上公然摒弃理性主义转向非理性,在艺术手法上强调反传统与创新性。它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西方文学在文学观念、创作方法、表现技巧上的重大突破和反叛。这种反叛,表现在思想内容上,即作品所表现的人的异化感、荒诞感和孤独感、恐惧感、失落感;表现在艺术形式上,即象征、荒诞、意识流手法的广泛使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以牺牲理性为代价,使现代主义真实观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走上反现实、反文学的极端。  相似文献   

7.
郑茗元 《求索》2012,(3):203-205
"小说诗学"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概念,是对小说的创作风格和叙事形式进行研究的审美策略,或者说是一个以接受理论作为雏形的研究方法。而意识流小说中隐含的诗学品性则彻底打破了人们基于传统、保守的文学观而作出的种种误解,启示着人们努力思考小说的可能性限度以及小说能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人类象征性的存在图景。意识流小说超越文体、结构等具体手法,不仅预示着小说创作在技术层面的革新,还意味着小说在功能使命和精神品质上的变迁。小说的未来在意识流诗学的启示下正不断地走向对话与多元:一元化思想的退位、复调性精神的张扬。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小说采用意识流文体进行创作,一方面是人的主体意识的复苏和觉醒,另一方面也是文学自身的艺术创新和发展趋势的一种体现,"向内转"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和创作倾向.本文认为.经历了"文革"精神创伤的新时期作家采用意识流文体应该是一种叙事策略,通过描绘人的意识流动、情绪感受、知觉印象这种艺术形式间接表达作者对于社会现实、人生经历、意识形态的反省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刚刚过去的20世纪,可以说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在精神文化方面亦如此。仅就西方文艺思潮来说,19世纪曾风行一时的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渐成强弩之末,而唯美主义和象证主义等新生流派则为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开辟了道路。从世纪初的末来主义开始,各种先锋派文学艺术不断涌现,如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和存在主义文学等等,文学史家一般将这些有别于现实主义的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0.
发端于詹姆斯的意识之流,经过曲折复杂的历程,跨越哲学、心理学和文学三个领域,在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形成了异常复杂的“意识流”文学现象。它的影响还不仅仅在于形成了一个“意识流”小说的独立流派,而且一些现实主义的作家也吸收了“意识流”的创作技巧。因此,在当代的西方社会,独立的“意识流”小说派别虽然早已由盛而衰,但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依然在广泛流  相似文献   

11.
台湾现代派小说在文学创作观念上强调文学要表现人的非理性心理,强调文学独有的形式特征及其非功利性和反传统性,这明显地受到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在内容上,台湾现代派文学注重展示人的内心世界,注重描写性爱,注重揭示人的生存困境,这明显地受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及其它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这一流派的文学作品注重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法来刻划人物的心理,在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叙述视角的选择、"复调"结构的使用及小说语言的新奇怪异等方面,都承接了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2.
"重要瞬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一个有关意识流小说的文学概念.伍尔夫通过对意识瞬间的捕捉,反映了存在作为现象的本质.更重要的是,重要瞬间还展现了存在的更高形式,诸如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等.这些都为小说人物最终到达天人合一的澄明之境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3.
于艳玲 《理论月刊》2004,(9):128-129
审美心理是一个民族综合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整个民族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对审美心理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拟就影响我国新时期文学最早、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的意识流文学对我国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加以阐述,旨在对意识流这一文学流派的社会功能有一个全面而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刘纪新 《理论月刊》2009,(6):133-135
当代壮族作家黄佩华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反现代性品格,以颠覆现代性为主题,将壮族现代主义小说推向成熟.黄佩华的小说揭示了现代性遮蔽下的丰富人性、多彩的民间生活,以及现代人被扭曲的心灵世界.在艺术表现方面,出现了非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使用了整体的象征、意识流等手法.  相似文献   

15.
杨增宏  曹德和 《求索》2011,(6):205-206,185
意识流小说是一个"原型范畴",它有自己最为重要的"属性",即描写人的非逻辑性意识流动、使用内心独白的叙述策略和适度变异的语言特色。基于"原型范畴化"考虑,本文以"属性"为着力点,进一步探究意识流小说的界定,发现意识流小说存在着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意识流小说和非意识流小说之间存在着中介现象,因此意识流小说界定需要"非此即彼"的观念,也需要"亦此亦彼"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以来,城市成为文学的中心主题,而女性则成为城市精神的象征.中国现代派小说通过摩登女性表现城市的他异性特征,并通过男女两性关系及男性对摩登女性的心理情感反应表现男性对城市的复杂感情.摩登女性的文学形象体现了男性对于自由知识女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外国文学对丁玲创作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形象的塑造方面。丁玲在外国作家典型形象塑造的启发触动之下,塑造了一系列独特的、有着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现代中国妇女。这些妇女与19世纪欧洲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中著名的妇女形象如小仲马《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以及整个俄罗斯文坛上风行了几十年的“多余人”形象有着分不开的渊源关系。这种外国作家笔下的人物,最大的特点便是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他们热烈地追求个人的幸福、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幻想,有着强大的“隐忍力”和鲜明的孤独感。比如《茶花女》中的玛…  相似文献   

18.
弗洛伊德以“无意识”为核心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催生了现代心理学的产生,而且对西方意识流文学具有发生学的意义,在用西方意识流文学理论观照中国古典诗词时,不应对“无意识”和“性本能”命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因此,只能说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大量意识流表现技巧的运用,但不能说中国古典诗词中有意识流。  相似文献   

19.
新小说是晚清被边缘化的文人和文学力图重新中心化的一种努力,同样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也在进行中心化的努力,小说和女性在新小说时期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同构性,新小说中的女性想象成为文学现代化和女性现代化的尝试。但由于文化的脱序,女性的现代意识既有正面的提出,也有通过被妖魔化的描写从反面被提出。新小说时期的新女性形象塑造,对形成20世纪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的传统,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雪红 《求索》2012,(6):69-71
上个世纪20年代末期以及30年代初期的时候,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在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领域内写作运用心理分析与意识流的方法,竭力去表现现代都市人的生存困境,进而写意出一种"奇异的陌生化"的文本效果的流派。可以说,这一流派如此的写作模式,彰显出了鲜明的西方现代主义的色彩。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即是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等,而他们的"流派"亦被称为"新感觉派"。本文即意在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这一大的方面和日本新感觉派小说写作这一小的方面,结合具体的文本来分析论述"新感觉派"小说体现出的鲜明标志性特征,以此来说明中国现代小说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忽视的与异域因素影响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