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农产品交易关系治理机制:基于角色理论的整合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闯  林曦 《学习与实践》2012,(12):38-46
学界对农产品交易关系治理机制的研究主要是从新制度经济学和社会交换理论与关系契约理论两个角度展开的,但两种视角的研究呈现出了不同的导向,都不能充分地解析农产品交易关系的治理机制。本文将营销渠道治理理论与角色理论相结合,从角色理论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农产品交易关系治理机制的整合性研究框架,并根据交易关系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一个订单农业交易关系动态的治理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2.
黄嘉涛 《岭南学刊》2013,(6):105-110
基于文献研究,构建节能服务产业治理机制与治理绩效的关系模型,并以广东地区企业为背景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合同治理和关系治理对节能服务产业治理总体绩效和不同维度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合同治理和关系治理对节能服务产业治理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合同治理与关系治理的交互作用对节能服务产业治理绩效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安徽肥西县中间商主导的订单养殖土鸡为背景,从订单交易关系的经济与社会两个维度,详细描述了“公司+中间商+农户”交易模式。研究发现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第一,中间商参与的订单养殖模式有效克服了“公司+农户”模式中的弊端,连接了公司与农户之间的信任,降低了交易成本,改善了农户的谈判地位,稳定了交易关系。第二,根植于农村社会的人际关系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关系治理机制能有效地弥补契约机制不足。抑制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绩效。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成因和企业的性质是公司治理的基础问题。本文力图从纷繁的企业理论流派中有选择的对某些有代表性的基础理论加以剖析 ,通过研究企业契约理论、超产权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近年来的发展 ,阐述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市场竞争与治理机制、人力资本与共同治理的相互关系。结合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治理结构缺陷的实证分析 ,提出了应当通过建立新型金融资产管理体制 ,大力培育二级产权主体 ,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和 EVA绩效管理模式、加强对银行治理结构的引导等措施来改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银企交易中,只有银企双方能够最方便最合理地坚持一致同意规则,银企交易治理控制绩效才是最优的。本文分析了一致同意规则对银企交易治理控制的影响,探讨了在一定的制度环境和控制技术条件下一致同意规则与银企关系两种倾向的相互影响,并对银企交易不同阶段银行控制权运用了理论分析,提出了银企交易控制权有效的制度安排特征。  相似文献   

6.
马跃如  彭丽君 《求索》2013,(12):239-241
本文借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理论与范式.对雇佣关系模式中交易机制与治理机制及制度规范作一般理论性分析。基于人的自利性所导致的机会主义与交易成本问题,雇佣关系模式中的交易机制向治理机制转化。在治理机制中,约束性制度通过建立秩序来降低不确定性.增强雇佣双方的信任度.降低履约成本.维持交易的可持续性,提升交易效率。这是雇佣关系模式指向组织绩效的关键。由此印证了亚当·斯密的基本论点。即人在追求自利的行动中能建立固定的秩序,从而使彼此受益。  相似文献   

7.
陈谆吾 《理论月刊》2000,(11):62-63
在银企交易中,只有银企双方能够最方便最合理地坚持一致同意规则,银企交易治理控制绩效才是最优的。本文分析了一致同意规则对银企交易治理控制的影响,探讨了在一定的制度环境和控制技术条件下一致同意规则与银企关系两种倾向的相互影响,并对银企交易不同阶段银行控制权运用了理论分析,提出了银企交易控制权有效的制度安排特征。  相似文献   

8.
供应链中的组织间关系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虹 《求索》2004,(12)
组织间关系治理是获取整体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本文对供应链中的非市场治理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制造商为适应市场不确定性而与其供应链中上下游客户建立特定的关系治理机制及与上下游关系的相互影响问题,提出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制造商选择相应治理模式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代公司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运作机制绩效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中国2004年全部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分别从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资本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得出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都对上市公司治理具有显著影响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0.
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和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德 《求索》2008,(6):60-61
家族企业治理包括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两种治理手段。根据两种治理手段强度的不同,可以把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分为弱契约治理、弱关系治理;弱契约治理、强关系治理;强契约治理、弱关系治理;强契约治理、强关系治理四种类型。影响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目前我国中小型家族企业实行以关系治理为主导的家族管理模式有其充分的合理性。对于大中型的家族企业,在目前外在环境不成熟的现实背景下,应实行强契约治理、强关系治理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警民关系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以公共治理为理论基础研究警民关系,把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还权于民、公民导向、绩效评估、服务导向等新的管理理念或管理工具运用到警民关系建设中,可以为公安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推进警民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要素所有者个人财产权利的交易形成了企业财产权利。个人财产权利和企业财产权利的行使同样受市场竞争程度、要素相对稀缺程度、政治法律制度和技术进步程度、财产权利的界定和分解所限制。这种限制形成了分配企业财产权利时各要素所有者不同的谈判力 ,由谈判力不同以及个人财产所有者地位不平等 ,形成了企业内部分配企业财产权利的结构和关系 ,即企业治理结构。最优治理结构是一种责权利和风险对称的动态谈判机制 ,体现在具有动态适用性效率上。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应从制度变迁及其对农村社会和村民行为影响的视角.考察我国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评估。具体说,就是运用政治发展理论和治理理论方法。从经济发展、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制度建设、乡村秩序和行为规范、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和政治文化和政治参与六个方面评估我国乡村治理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14.
以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是数字化时代实现乡村善治的迫切要求。探索性构建了“数字治理-治理能力-治理绩效”的逻辑分析框架,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数字乡村试点县与非试点县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探究了以数字化党群教育、数字化村务管理和数字化民主监督为表征的数字治理对乡村治理效能的影响效果及潜在路径。研究表明,农民数字治理参与显著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绩效,且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对乡村法治能力、德治能力以及乡村治理的政治绩效和福利溢出的促进作用。农民数字治理参与不仅直接促进乡村治理绩效改善,还可通过乡村治理能力尤其是德治能力和法治能力提升间接优化乡村治理绩效。研究还发现,农民数字治理参与削弱了村庄空心化程度对乡村治理能力的负向影响,强化了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环境对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绩效的积极作用。据此,从完善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机制设计、多路径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增强发展包容性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多中心理论与长三角区域公共治理合作机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着多种悖论与矛盾:利益主体多元与经济一体化的悖论,行政区分割与经济一体化的悖论,绩效评估价值与经济一体化的悖论,多中心体制与合作协调的悖论等。以集权的官僚政府组织取代多中心的公共管理背离事物逻辑,企业和民间自发、分散的合作意愿和经济要素的流动会全面推动长三角区域公共治理合作机制的建立。这就要求:创新区域公共合作关系、建立区域公共政策协调机制、明确区域公共治理合作主体、优化区域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6.
供应网络治理因其结合了市场交易和垂直一体化的优势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从联系的观点来看,供应网络治理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四个方面:专用于联系的资产、知识分享惯例、互补的资源和能力以及有效的治理结构,同时供应网络本身能作为一种隔离机制防止联系租金不被其他竞争者盗用或模仿。在不同的供应网络之间还存在绩效差异,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治理机制、网络结构、社会联系和文化等,企业必须学会建立和发展不同种类的高质量的联系以获得供应网络的优势同时避免劣势。  相似文献   

17.
长效机制是一种在公共问题长期稳定存在的状态下,以既有治理结构为基础,以实现可持续性绩效为目标的规范治理模式,具有稳定性、规范性、韧性和工具性特征。长效机制的建构包括发生情境、过程模型、运行要素三重要件。治理问题具有长期性与稳态性、治理结构具有绩效基础与转换空间、行动者具有强大行动能力与资源,是长效机制建构的情境条件。长效机制的过程模型包括情境识别、结构转换、机制优化三个单元,建构长效机制需要首先识别问题与情境的匹配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目标转换、结构调整和功能补正将既有的治理结构转变为机制模型,最后通过机制创新和资源供给来补正机制的有效性损失,并经由制度和规则的固定完成机制的优化。长效机制的建构依赖动力要素、衔接要素、协调要素和保障要素的共同作用,从而保持各个单元的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18.
“差序—协同”:基层治理主体间关系的意涵与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玉成  臧文杰 《求索》2022,(1):184-195
基层治理主体间良性互动是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治理主体的关系互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境。从认知层面归因,关系互动困境源于主体认知偏误和关系认知偏误,由此导致对治理主体间关系的界定偏差。这种偏差包括界定内容不全面和界定所涵摄主体类型不完整两种情况。对此,可整合元治理、协同治理、网络化治理以及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理念,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依据,萃取"差序"这一本土社会文化概念,将基层治理主体间关系界定为"差序—协同"关系,阐述其特征,诠释其生成互动逻辑,并提出相应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9.
陈谆吾 《理论月刊》2000,(10):62-63
在银企交易中,只有银企双方能够最方便最方便最合理地坚持一致同意规则,银企交易治理控制绩效才是最优的。本文分析了一致同意规则对银企交易治理控制的影响,探讨了在一定的制度环境和控制技术条件下的一致同意规则与银企关系两种倾向的相互影响,并对银企交易不同阶段银行控制权运用了理论分析,提出了银企交易控制权有效的制度安排特征。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和党组织双向嵌入既有治理体系形成的统合型数字治理已成为我国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模式,但既有研究尚未系统回应统合型数字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机制。基于策略关系国家理论构建了“知识+能力+行动”框架,结合深圳市龙华区“党建+科技+治理”的个案,对统合型数字治理推动有效治理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统合型数字治理兼容了统合型治理和数字政府的优势,实现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协调与平衡,通过理念思维再造、责任利益再造、激励约束再造三大机制,塑造了基层治理共同体的统一价值基础,并从结构力和能动力两方面重塑了治理行动者的知识、能力和行动关系,促成了治理行动者间的知识融通、能力集成和行动协同,有效解决了多元碎片化和集体行动困境的问题,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