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柏连学 《台声》2007,(7):71-72
如果你到台湾没有去过台北迪化街,你只能算是到岛一游,不能真正了解台湾,更别说了解台湾历史。当我走进台北迪化街,置身于繁华古雅的小巷,仿佛历史的烟云从我眼前拂过,我感到是那样地熟悉,又好像是那么地陌生。古巷空街,不知又响起了谁的脚步,他或她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总之我是迷上了这条神秘而斑驳的小街。  相似文献   

2.
小说家吴敬梓对镇远情有独钟,他所著的《儒林外史》中有三个回目描写这里的风情与故事。尤其是书中那些古地名.至今尚能一一对应。镇远位于黔东南,有“湘黔咽喉”之谓。从陆地掸尘登舟,走水路弃舟上岸,这个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留下了无数历史名人的背影、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爱台湾”似乎已成为岛内一种口头禅,而且用“爱台湾”与否作为区分省籍、分裂族群的尺度。其实,一个人爱不爱台湾完全在于他对台湾社会是否有所贡献。凡对台湾社会有贡献的人,即使不是在台湾土生土长,也算是爱台湾;凡对台湾社会不但无贡献, 而且有危害的人,即使在台湾土生土长,也不能算是爱台湾。  相似文献   

4.
在台湾共产党的历史上,蔡孝乾是一个重要人物。他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早年参加台共,当选中央常委。曾参加过中央红军的长征,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总政治部敌工部长等职。抗战胜利后,他奉命潜返台湾,担任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初期,蔡孝乾被捕叛变,出卖了台共组织,最终导致整个台共组织被侦破。蔡孝乾变节后长期在国民党保密局从事“匪情研究”,被授少将军衔。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其经历至今令人感叹。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句流传很广的名言:“知道他的过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现在;知道他的过去和现在,就能预知他的未来。”一个人如此,一个政党和一个政权亦如此。李登辉身上的外国影子在不久前出版的《台湾的主张》一书里,李登辉对于自己处于日据时期的童年,有着充满幸福感和自豪感的追述。“最大的幸福是生长在一个小康之家,让我有机会接受完整的教育”Z日本统治台湾“若从历史观点来看,或许可算是个悲哀;但若从个人自身来说,毋宁是幸福”,“直到今天,我仍然感谢时代让我能有些体验,开启我幸福的人生”。因为父亲是日本刑警,“从小学、到中…  相似文献   

6.
台湾自1895年《马关条约》被割让给日本后,出现了许多仁人志士,他们不甘当亡国奴,不断地为台湾回归祖国而努力。谢南光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早年在台湾从事民族解放运动,30年代以后,他返回大陆参加抗日战争,为光复台湾尽力。战后,他到日本当外交官,50年代初回大陆,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仍致力于台湾和大陆的统一,人们至今怀念着这位爱乡爱国的老前辈。  相似文献   

7.
王缇娜 《台声》2011,(12):78-78
2003年初我从台湾前来大陆工作至今,除了为自己当年孤注一掷的“先知先觉”而沾沾自喜外,也为两岸在签署ECFA之后对未来有更深的期许,历史的见证已从过去一窝蜂的“台湾的大陆热”转换到现在的“大陆的台湾热”。  相似文献   

8.
假设你在40多岁时失业了,你会怎么办?下面我们来看看遭遇这种人生变故的人是怎么办的。“周春明”这个名字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是陌生的,但他在台湾出租车界里可算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刘建林 《台声》2013,(7):64-64
鼓浪屿,一个美丽迷人而浪漫的海岛,一个文人墨客吟诗作词的好去处。那些透着历史沧桑至今留在石头上的诗词字,诉说不尽当时文人到此游玩时的喜怒哀乐。在那儿,有个独具特色的石洞,石洞顶部的那块飞来巨石上刻着“古避暑洞”四个字。这四个字,印记着历史上一位诗人的足迹。他就是在诗文中常以“台湾的苏轼自比”的施士洁。  相似文献   

10.
早听说“大茂酱菜”在超市卖得很火,酱菜在上海很多,为何台湾的“大茂”能在上海市场取得如此佳绩?带着疑问,笔者来到了位于吴中路的大茂食品有限公司,走访了该公司上海行销中心经理陈铭棋。   陈铭棋是台北人, 30出头,中等个子,戴着一副眼镜,显得很儒雅。讲起大茂食品,他如数家珍般告诉笔者:大茂总公司在台湾南端的屏东市,该公司属家族企业,已有 40多年的历史。“大茂”产品在台湾是同类食品中的第一品牌。台湾《卓越》杂志市场调查资料显示,大茂黑瓜从 1997年至今连续荣获台湾罐头食品年度排名第一。   “大茂”公司 19…  相似文献   

11.
李家泉 《台声》2013,(10):47-48
1983年8月9日至12日,两岸学者20余人.齐聚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了自1949年两岸分割以后的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至今已整整30年了。本人系与会者之一,当时的会议主题是“台湾之将来”,称为第一届会议。此后在福建厦门又开过第二次会议,算是第二届,本人也参与其中。如今,时移势易,抚今思昔,不禁感慨系之。  相似文献   

12.
朱余生 《两岸关系》2008,(10):40-41
王国达1959年出生在台湾,1989年开始到大陆寻找商机。1992年底他在上海七宝镇开创力国针织有限公司,从事袜子生产,至今已15个年头。“我的祖先从大陆移居到台湾已经是第8代了。1992年我从台湾移居到七宝镇,从我算起我是第一代……”回忆这段经历,王国达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1,(5):98-101
台湾铁路创建于清光绪年间的1887年,为清朝巡抚刘铭传所倡导,之后,历经日据时期的扩展,到光复后北回铁路与南回铁路的连接,环岛铁路网才成型,至今台湾铁道历史已经超过百年。台湾本岛的环岛铁路是由西部干线、东部干线、北回线、南回线所组成,东西铁路连成一体,相当便利。  相似文献   

14.
赵辉 《台声》2007,(7):82-84
李国修从1976年起为台湾岛民创作剧本,至今发表了30多部舞台剧作品。依题材、内容、形式,可将作品分为5大类——实验剧、时事剧、喜剧、悲喜剧、改编剧。1986年后组建屏风表演班,集经营者、演员、导演、剧作家于一身,是现今创作力最旺盛的台湾剧坛人物。 2007年适逢中国话剧百年。在台湾剧场界有“莫里哀”之称李国修带着他的经典作品《莎姆雷特》来到北京,致敬中国百年话剧诞辰。《台声》杂志对话台湾戏剧大师李国修,畅谈他和他的话剧。  相似文献   

15.
刘铭传不仅是清朝任命的首任台湾巡抚,也是抗法护台的英雄和建设合湾的“现代化之父”。他修建了台湾的第一条铁路和第一座煤矿。在电视连续剧《台湾首任巡抚刘明传》中饰演刘铭传的台湾著名演员刘德传这样评价他的这位“当家子”:“他为台湾老百姓所做的一切,至今在台湾老百姓心目中仍占有很重的地位,我很佩服他,他是我的偶像!”  相似文献   

16.
王天玺 《创造》2017,(8):76-78
正岛内有一部分人想搞台湾"独立",但真正死心塌地走台湾独立的人毕竟是极少数。李登辉可算是独派的标志性人物。但此人善变,年轻时一会儿说是日本人,一会儿又说是中国人;他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又可以叛变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他鼓吹"两国论",企图分裂中国,前几年又说他从来没有主张台湾独立,还想访问大陆。陈水扁同李登辉在台独政治上有"父子  相似文献   

17.
《劳动保障世界》2006,(8):28-29
他是台湾首富。身价54亿美元;他的企业创建至今已50多年。他当了50多年的董事长;他被誉为台湾经济奇迹的象征;他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也无专著出版;现在。他交出了权力棒——  相似文献   

18.
刘建林 《台声》2014,(9):55-56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也是值得尊重、敬佩的。然而,有的生命却如初夏的荷花,未等尽情绽放,便被无情的风雨摧毁,幽然失去。在台湾的历史上,有那么一个年轻人,在辛亥革命爆发时,抛头颅、洒热血,誓死与日本帝国主义抗争到底,为此,他的生命定格在了1914。那一年,他仅仅29岁,灿烂如花的生命,过早地凋谢了。台湾人民却没有忘记他,将他的名字深深地雕刻在了流淌着的历史丰碑上。他就是台湾领导反日的辛亥志士罗福星。“荒草没残垣,时有荧火燃。”短暂的生命,犹如千年古槐,散发着不灭的希望,使得台湾人民无比的敬仰、崇拜。  相似文献   

19.
沈正一 《台声》2003,(3):15-16
近来,岛内“台独”分子大肆鼓噪“台湾正名运动”。陈水扁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台湾适合当一个独立国家,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民进党大老、“总统府”资政姚嘉文肆意歪曲郑成功复台史实,将郑成功所述“东都明京,开国立家”,编造出“郑成功三百年前就在台湾建立王国”的论调,为“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台湾独立建国”炮制历史依据。作为明清之际的爱国名将、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他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和历史地位,早已光照史册,名驰中外,岂容任意歪曲篡改!据历史记载,郑成功自幼聪慧,…  相似文献   

20.
梁勇 《乡音》2008,(11)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涌现出一大批颇有建树的历史名人。这些名人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文人骚客,在社会发展中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其中有些历史名人,如秦始皇、张骞、刘邦、刘秀、狄仁杰、韩愈、包拯、欧阳修、沈括等,虽不属于河北人,但他们与河北有割不断的某种关系。本刊从今年第9期起,向读者介绍这些历史名人在燕赵大地演绎的一幕幕活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