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诉讼法修改与民事检察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没有建立以诉权为中心的再审程序,而是尽可能完善以公权力为中心的审判监督程序。检察机关作为唯一进入诉讼程序的监督主体,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民事抗诉的改进非常有限,许多重要的问题急需民事诉讼法全面修改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现行《民事诉讼法》逐渐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如民事诉讼程序缺乏多样性,缺少与解决现代社会中矛盾纠纷相适应的一些诉讼制度,致使大量的纠纷仅依靠单一的程序予以解决,不符合诉讼解决机制的原理,不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同时也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现行的民事诉讼制度规定地不够具体、细致和完善,不利于矛盾纠纷的化解等。民事审判实践中最迫切、最需要通过修法解决的问题主要有:诉讼与非讼衔接机制建设、审判程序的完善、再审程序的改造、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完善、纠纷解决的多元化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修改前的起诉状难以符合起诉的法定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一定程度上造成起诉难问题。新《民事诉讼法》从区分当事人身份、增减当事人身份事项、增加电子证据、采用电子送达等方面对起诉状的制作与应用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起诉状降低了起诉门槛,提高了形式审查效率,有利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对我国民事立案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是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曾对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的部分规定作了修订。  相似文献   

5.
新的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在特别程序中增加了实现担保物权的案件一节。如何理解新条文与之前实体法条文的衔接与突破?如何适用这些条文规定的担保物权实现的条件、方式、程序?其制度设计的性质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目前的理论研究尚有不明确的地方,同时这也是当前审判实践亟须解决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厘清实现担保物权的模式分类,接着从比较法的角度考察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制度的构建,然后具体分析我国法律对于该制度的构建的优劣。  相似文献   

6.
新《民事诉讼法》第209条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设定为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的前置程序.从理论上讲,检察机关的地位更趋合理.然而,这种程序设计在实践中又有可能对司法公信力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继续研究检察权在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的科学配置,找准检察机关在该程序中的合理定位,对于民事诉讼制度和民事检察制度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包括理念、原则、制度和程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民事诉讼的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之中.民事审判程序中新修改的内容主要有先行调解、对当事人的起诉权保障、默示协议管辖、案件分流、判决书写明理由、简易程序的简易性、小额诉讼、第二审开庭审理原则、发回重审、申请再审管辖、申请再审事由、申请再审期限、检察院的检察监督等.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司法改革中,有关各方对民事检察制度的许多基础性重大问题达成了共识,特别是对于监督范围有了明确的结论,为完善民事检察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民事诉讼法修改中应当吸收这些司改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对于本次司改的基本成果,例如监督范围,应当确认巩固;对于其他一些成果,例如监督条件、监督措施、监督效力以及调查措施,需要修正完善;对于司改中尚未明确但又是实践迫切需要的其他内容,例如立案条件、再审中的检察职责与审判职责、检察权的保障,应予以增加补充。如此,可以在民事诉讼法中真正地完善民事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关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关系的问题已成为诉讼法理论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诉讼法一直被看作是实现实体法的形式和手段,因而诉讼法的工具价值被视其根本价值,忽视了诉讼法的内在价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构成了统一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内容从我国审判实践经验出发,较多考虑了民事审判的现实状况,比较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法全面修改的主要任务在于健全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并充分发挥其对现实社会冲突的排解能力,而理顺诉讼与仲裁的关系则是完成此项主要任务的关键。对《仲裁法解释》的进步与不足进行学理解读,可为在纠纷解决机制内部更加妥当地鲤顺诉讼与仲裁的关系提供基点,进而可为民事诉讼法又快又好的全面修改提供一种理性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满足社会或人民群众对公正、效率的诉求,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按照民事诉讼运行的规律对现行制度进行调整,其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有:小额诉讼程序、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恶意诉讼、虚假诉讼的抑制及第三人撤销诉讼、再审程序的完善、扩大和充实检察监督、送达制度的完善、立案制度的修改等。民事诉讼制度的调整和完善需要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充分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否则,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也只能是一种政治过程而已。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法》修改大家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肖建华(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感谢姚红主任、朱江院长、王亚新教授在百忙之中接受邀请。我介绍一下三位嘉宾: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主任姚红,她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参与和负责了几乎所有民事实体法律和民事诉讼法律的起草工作,目前正在忙于民事诉讼法的  相似文献   

14.
2012年8月31日,现行《民事诉讼法》再度修改,鉴于司法确认在高效分流案件、彻底消弭纠纷方面的突出功能,司法确认制度首度被纳入民事诉讼法典,该法在其第十五章特别程序中新设专节用于规范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司法确认重在构建诉讼与非诉讼的有效衔接,意在发挥社会救济与公力救济的协作优势,其多元合作、协力解纷的核心理念完美呼应了我国目前纠纷频发、诉讼爆炸的社会现实。以《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为背景,为助力我国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早日实现,对司法确认制度之历史与现实、立法与实践、缺陷与完善做一全面剖析和深入探讨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5.
民事再审立案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再审程序中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再审立案环节。在司法实践中,再审立案工作在立案审查的主体、审查的方式和范围等方面都很混乱,其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再审程序是当事人诉权和法院自由裁量权相互作用下的特殊程序,也没有认识到立案审查的相对独立性。应当从司法实际出发建构再审立案程序。  相似文献   

16.
证据交换与接收制度在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是一个重要内容,而现有的民事诉讼法里并未过多规定和涉及。在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里,对逾期举证后果以及法院的证据接收制度进行了简短规定。完善证据交换与接收制度,分析其构思的合理性以及操作层面的不足之处,能够有效补充现有的制度空白,提出完善策略,推进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是实体法和诉讼法共同作用的场。民事诉讼法不仅具有保障民事实体法实现之功能,而且具有内在独立之价值。两者在举证责任、当事人等制度上存在着相互交融,民事实体法在法律拟制、诉前禁令上填补诉讼法的真空。对两者在合同案件管辖、个人合伙的诉讼地位等方面存在的冲突,应当根据法的效力等级以及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来处理。  相似文献   

18.
比较研究是民事诉讼法研究中一种重要、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也有其方法论的问题。民事诉讼法比较研究应关注的关联因素包括诉讼制度与法系、诉讼制度密切关联和影响的外部环境、诉讼制度与理论构成的关系、诉讼制度相互之间的关联、诉讼制度与法治发展阶段的关联关系等。文章对民事诉讼法比较研究应关注的主要关联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升我国民事诉讼法比较研究的水平,推动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督促程序在大陆法系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我国却沦为“休眠程序”。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顺应学术界呼声对督促程序作了重大修改,但该程序目前仍存在缺陷:一是申请费收费过高;二是制度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尽快出台与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相配套的司法解释,通过完善该程序来提高其利用率和生效率,使之充分发挥化解民事纠纷主渠道作用,以解决人民法院面临的案件数量急剧增多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将再审事由的相关规定由笼统宽泛变得具体明确,增强了实际可操作性,这对解决我国"再审难"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时间的仓促,修订后的再审事由仍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鉴此,有必要通过对修订后的再审事由进行认真分析,阐明其不足,并对其进一步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