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悟生命     
猛然间听到倩儿死去的消息,我好一会儿回不过神来,那样一个清纯美丽的女孩怎么会猝然离开人世呢? 然而倩儿确确实实已离我们而去,倩儿的哥哥夏雷说,她是死在心脏病手术台上的,临死前,她紧紧抓着夏雷的手说:“哥哥救救我,我不想死,我还要……”然而死神竟末让她说完最后一句话,便带走了她仅17岁的生命,那不瞑的双眼里,倾诉着她对美好生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一般家庭的住宅大多是独门独户的小洋房,屋前或屋后有一个大小不一的花园,周围有精心培育的草坪。把家里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陈列在院子里,标明售价,任人选购,这就是美国各地到处可见的牙赛儿。牙赛儿,是英语院内贱(yard sale)一词的音译,意思是在院子里出卖旧货。因为他们不喜欢把过了时的或用不着的东西长期放置在家里,尤其是服饰一类。这里没有什么"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观念,冬天处理夏衣,春天处理冬衣是很普通的事。  相似文献   

3.
咨询台     
保罗 《新青年》2007,(3):56-57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是在我们左邻右舍里第一个安电话的。我至今还很清晰地记得那擦得锃亮的挂在墙上的电话匣子,闪闪发光的接听器挂在匣子边上。我还太小,够不着电话,可是,我常常好奇地听妈妈对这电话匣子说话。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在这个神奇的匣子里,住着一位神奇的  相似文献   

4.
和男友贺家成分手的原因很简单,他幸运地攀上了高枝,得到公司老总千金的垂慕.于是,他毫不留情地抛下我,直奔他辉煌灿烂的前程而去. 失恋后我心情郁闷,为了排解烦忧,我拼命吃东西,很快便把原本窈窕的身材吃得臃肿无比.  相似文献   

5.
脑筋急转弯     
《新青年》2013,(8):64
1、盆里有5苹果,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1个,但最后盆里还有一个,为什么?2、把24个人按5人排列,排成6行,该怎样排?3、什么东西请人吃没有人吃,自己吃又咽不下?4、为什么两只老虎打架,非要拼个你死我活绝不罢休?  相似文献   

6.
我经常在家自己做菜,除了性价比高外,我们全家吃东西都求一个"鲜"字,什么菜品鲜美,吃了一顿就还想再吃.我问老公,究竟有什么吸引他.他说,那种美味的感觉就是在我已饱时,嘴巴仍不能停下来.  相似文献   

7.
连环套     
小时候玩过一种叫“九连环”的东西,九只钢环依次套在一起,解下一两只容易,可真要把九只环儿都顺利取下,甚至再完好套回原样,那可非高人莫能。还别说,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喜欢解环的游戏,不过他们面对的不是钢环,而是一只只无形缥渺的环儿,套住了手,缚住了脚,连身心都无法挣脱出去了。就说我中学时的好友大罗吧,他是个崇尚追新的人,什么新品出来,他都喜欢去体验一下,几年前我们才刚刚买了V C D,他却托朋友从沿海带来一部D V D,好容易弄到些高画质的碟片,他又嫌电视机不够清晰了,于是花了大价钱买了部背投。后来,他感觉音质又不带劲了,索性…  相似文献   

8.
梅子     
李平 《新青年》2002,(11):16
梅子刚参加工作没多久,还保持着不少学生的作派。比如说不喜欢穿职业套装浓妆淡抹,喜欢一袭长裙素面朝天;不愿意外出应酬吃吃喝喝,宁愿到小摊上吃一碗凉皮儿;当然更不会参与那些家长里短的闲谈,无事时便捧一本书静静地看。这样她就显得和周围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和同事的关系都是淡淡的。梅子虽然不喜欢过多地和人打交道,有时却也不免心里有些闷。  相似文献   

9.
吃蟹     
我的舅妈是苏州人,她很会吃螃蟹。难道还有人不会吃螃蟹吗?是的,也可以说有些人并不很会吃,把蟹腿儿什么的放到嘴里嚼,吃不净,在活蟹不断涨价、阳澄湖大闸蟹几百元一斤的今天,岂不是很大的浪费吗?  相似文献   

10.
1.一天晚上,与朋友阿伦正在某快餐厅里吃洋快餐。我有个习惯,喜欢边吃东西边看人。有两个民工模样的年轻人端着汉堡包、饮料等正准备坐在我们旁边的一个座位上,从他们有点慌乱、不知所措的举止上看,显然他们是第一次来这种快餐店。可能是看见了我杯里的吸管,他们小声地商议了几句,其中一个便自告奋勇地来到垃圾箱边徘徊,观摩了一圈又折回座位上,显然他们不知道吸管该从何处取。这时,我听见他们中的一个人叫服务生过去,只听见服务生客气但大声地回答说:“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汤匙,更没有筷子!”我为那个农村男孩焦急,更为那…  相似文献   

11.
抄对联     
正我不敢轻易写对联,国学底子弱呀,但这并不妨碍我有欣赏对联的爱好。我喜欢抄对联。遇见感兴趣的对联,就抄下来,能背下来呢,更好。我喜欢各种类别的对联。譬如,民间的、接地气儿的。我上班的路上,原先有个小饭铺,门左右上书:"要健康喝驴汤,想长寿吃驴肉。"门眉:"河间美食"。可惜,扩宽马路后,驴汤  相似文献   

12.
聚元号的两件镇店之宝聚元号今天还有两件镇店之宝。第十代传人杨福喜轻易不肯示人。那是一张小巧精致的弩弓。按杨福喜的说法:这叫铺底货。据老辈讲,是清朝一位皇太子留下来的。杨福喜的爷爷回忆说,这还是当初盘下"聚元号"店面时从王家接过来的呢。当年铺里的老伙计沈六和周纪攀回忆说,不知道是哪一位皇太子特意派宫里的太监专门把这张弩弓送到"聚元号"来修理。当年弩的黄匣子处还塞了一个纸捻儿,上边写着××皇太子送修。日子也有,只是记不得了。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纵横》2000,(4):39-39
越南饮食习惯:越南人受中国广东口味的影响较深.以食大米为主,喜欢喝中国茶和咖啡.口味特点:喜欢吃鱼、虾蚧、鲍鱼、海参、鱼翅、海味、瘦肉和鸡.也爱吃狗肉.吃饭时,菜要多,口味宜清淡,不喜欢吃辣,喜吃酸甜、糖醋和蚝油.烹调上喜欢炸、清蒸、烧卤等.菜例:脆皮炸鸡、红烧鱼翅、川炸丸汤、脆皮乳猪、咕噜肉、软件球、开煲狗网、扬州锅巴、咖喱鸡等.柬埔寨饮食习惯:柬埔寨人大多信佛教,教徒们尊重鸟兽,不肯杀牲畜.平时也少吃动物肉,吃饭时习惯不用桌子和椅子,脚向后席地而坐.用盘子、叉子、匙子,不用筷子,一般都用手抓饭  相似文献   

14.
原本并不是喜欢她,说不上为什么不喜欢,反正并不心仪.直到此刻落笔,也不觉得喜欢,骨子里的东西很难改变,但我慢慢学会欣赏这个女人.她就是李静,创办<超级访问>、<非常静距离>的李静.  相似文献   

15.
水仙花     
正妻子端来一盆水仙花,说是朋友送的。这盆水仙花有两头,还没有开花,,不认识水仙花的,还以为是两头大蒜。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总喜欢把一瓣一瓣的大蒜,用一根细铁丝串起来,围成一个圆圈,放到一个磁盘里,加上水。十天半个月后,蒜头冒出嫩芽儿,绿绿地一圈。渐渐地长到一  相似文献   

16.
半臂的距离     
他们结婚不过一年,彼此已经感觉,无论生活习惯还是性情爱好,都与对方格格不入。她是个精细的女子,喜欢扎着围裙在厨房里研究各种菜的做法,他却天性简洁,简单的米饭馒头就能打发过去;她喜欢逛街,专拣偏僻的小街巷里的小店,淘碟子或者一些精致的小玩艺,一呆就是半天,而他,宁愿呆在家里打游戏。还有:他喜欢吃糙米,她喜欢吃精米;她的衣服每天必换,他一双袜子能穿一个星期……当初恋爱的时候,不是没有发现这些不合拍,但那时候只往美满的地方想,不是说性格互补的两个人在一起才是最完美的吗?没想到结婚后,这些琐碎的一点一滴,都成了利刃,把他们的…  相似文献   

17.
正我出生在日本,11岁时,由于生活艰难,父母带我回国,住进北京一个胡同。1948年,15岁的我喜欢逛东安市场的旧书摊,看到沈从文、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的书,就买回家细细读;还喜欢到天桥看京剧,听相声,看宝三、沈三摔交,看拉洋片、杂耍。我喜欢的是那个时代的青年都可能喜欢的东西,他们大多与这些东西擦肩而过,而我却在心中埋下了热爱艺术  相似文献   

18.
马德 《新青年》2006,(5):32
黄昏来了,天色逐渐地暗下来. 父母下地还没有回来,我便把书包扔在老五子家,跛腿的五婶正好在,她把我扔在炕边的东西往里收了收,顺手从瓷盆里拿出些吃物来给我,我便又一蹦一跳地出去玩.这是我记忆中童年的影像,清新而真切地沉积在了我人生的大幕上.  相似文献   

19.
好东西     
从那个小纸箱子上用笔标着"好东西".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那个小纸箱子就静悄悄地躺在我书房里的书架上面.我喜欢抬头就能看到纸箱子的那种感觉.纸箱子里装的是那些多少次想扔而又没扔的零零碎碎的东西.这个箱子伴随着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地搬家,也不知道在多少个阁楼上默默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如果小偷把箱子打开的话,他不会拿任何东西.可是,如果我们家着火的话,我在向外跑时,一定会带上这个箱子.  相似文献   

20.
出了正月,年事已毕。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又是一个节日。古人的天文历法就是厉害,那时候既没仪器也没资料,居然把二十八星宿的规律弄得那么准,与农时的配合算得那么精确,简直令人匪夷所思。"龙抬头"是星象,到了民间讲究可就多了。按老礼儿,二月初一到初三不能动刀剪做针线活儿。主妇们会把忌讳的东西藏起来,说是怕伤了龙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