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静 《工会博览》2008,(14):6-8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开始实施,这是继《劳动合同法》之后,又一部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法律。 恰逢《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两个月之时,7月1日前后,记者对该法实施效果展开了调查,请读者和我们一起看看新法给劳动关系各方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工会博览》2008,(3):69-70
近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并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针对当前中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和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国家先后制定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还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章、司法解释,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劳动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开始实施,这是继《劳动合同法》之后,又一部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法律。恰逢《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两个月之时,7月1日前后,记者对该法实施效果展开了调查,请读者和我们一起看看新法给劳动关系各方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连景春 《工会博览》2008,(24):32-32
为迎接“12·4”法制宣传日、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工作,12月3日,全国总工会与北京市总工会共同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先后在地铁运营公司和公交414路车队为职工送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学习材料1000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学习材料500本、劳动法律法规汇编200本以及《劳动合同法》挂图400套。  相似文献   

6.
目前,加班费争议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劳动争议问题,引起了广大职工的关注。为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使企业制度更加规范,使职工诉求得到合理支持,共同创造稳定和谐的劳动  相似文献   

7.
一、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建设意义重大 在《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建设的意见》中,对劳动争议调解的定义为: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以教育、疏导、协商、和解等方法,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深入宣传贯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把调解作为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摆在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全面推进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王英红 《工会博览》2008,(13):49-49
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的调解水平,日前,东城区总工会根据《2008年东城区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工作计划》和《2008年“工会及劳动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月活动安排》,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举办了“劳动争议案例分析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9.
马清 《工会博览》2008,(21):61-61
本刊讯 日前,市外施工会联合会举办了为期一天的来京施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员培训班,邀请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秘书长张恒顺,中心主任助理刘正赫为大家授课。两位老师就《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内容为学员进行了辅导讲座,来自各基层施工企业的近百名工会干部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0.
姜颖,1963年生,现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主任、教授,兼任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会理事,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常务理事,兼职律师。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修改、《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的立法起草和论证工作。出版有《劳动合同法论》、《劳动争议处理教程》、《工会干部培训教程》等多部教材和著作,发表了《我国劳动立法与劳动者权益保障》、《三方机制在中国的建立、发展和完善》等学术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11.
周静 《工会博览》2008,(20):33-34
新形势下,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化、多元化,各级工会组织也都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创新维权思路和维权方式,进一步扩大工会维权工作的覆盖面。《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劳动法律法规的立法过程中是如何考虑工会的法律地位,工会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应该如何发挥实质功效等问题,是工会维权工作关注的焦点。就此,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主任姜颖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2.
王敏 《工会博览》2005,(15):38-39
劳动争议调解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要内容,解决争议的重要方式。其任务是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劳动争议查明事实、分清责任,促使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互谅互让,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矛盾。劳动争议调解具有及时、便捷、经济、安全等特点,在协调劳动  相似文献   

13.
《工会博览》2014,(31):14-17
由北京市总工会牵头建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六方多家联动机制,5年来解决了大量劳动纠纷。为充分借助和发挥各自在联动机制中的优势及丰富经验,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在社会矛盾提前化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今年7月28日.市总工会和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二中院)签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联动工作的合作协议》,双方就建立委托工会调解劳动争议案件机制等内容展开合作,这是全市首个中级法院与市总工会签订的协议。  相似文献   

14.
简讯     
仇秋夫 《工会博览》2010,(15):36-36
根据北京市劳动争议调解五方联动机制《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建设的意见》,顺义区总工会、区人力社保局、区司法局、区政府信访办、区法院于日前召开五方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建设、工作制度衔接和全区劳动关系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会上成立了顺义区劳动争议调处工作领导小组,由顺义区总工会主席刘永发任组长,其他各方主要领导任副组长。会议标志着顺义区劳动争议题解五方联动机制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15.
刊中之报     
《工会博览》2008,(13):24-25
“职工帮扶与职工法律援助”讲座举办;天恒集团工会开展文明礼仪答题活动;北京电控公司举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培训班;“奥运大讲堂”走进门头沟雁翅镇;中铁建工集团职工参加罗江县援建工作.  相似文献   

16.
知识问答     
正发生劳动争议怎么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解决:1、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2、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3、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  相似文献   

17.
《工会博览》2005,(24):62-62
近日。为了进一步规范劳动争议调解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海淀区总工会制定下发了《海淀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则》、《海淀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规则》,以规则的形式将组织形式、工作程序、工作制度等内容条文化、标准化、规范化,有利于执行落实。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朝阳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在市总和区司法局的指导下,在朝阳区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精神,建立健全了全区范围内的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19.
《工会博览》2010,(15):44-44
日前,原崇文区召开推进劳动争议调解五方联动机制大会。会议决定建立区总工会、人力社保局、司法局、信访办及法院五方劳动争议调解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劳动争议处理在各个环节上的有序衔接,并进一步推进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原崇文区委常委、  相似文献   

20.
谨言 《工会博览》2006,(17):11-12
日前,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北京市宣武区劳动保障局、司法局要求在各街道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在劳动纠纷多发地、新型企业和非公企业集中的商业街区及社区建立调解工作站,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劳动争议预防与调解工作力度,提高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制度,已经成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目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制度中还存在的问题,各界专家学者对其进一步完善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