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1949年2月11日,中央军委指示:“在渡江战役期间,照旧行使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渡江战役总前委仍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5人组成,邓小平为书记,刘伯承、陈毅为常委。”这就为渡江战役胜利作了组织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正决战淮海,总前委驻扎文昌宫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对于这次战役,国共双方都非常关注。淮海战役前夕,蒋介石曾几次强调此战实为国家存亡的最大关键。毛泽东也明确指出: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及全国局面基本可以解决。1948年11月6日,人民解放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正式打响,这也标志着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的正式开始。在淮海战役期间,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淮海战役总前委先后进驻濉溪县临涣集的文昌宫、韩村镇的小李家村和萧县蔡洼村,在淮北这片热土上,运筹帷幄,度过了50个永载史册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3.
半个世纪之前,在淮北大地上进行的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决战阶段的一次关键性的战役。由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决策,以邓小平同志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筹划,卓越指挥,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援,60万人民解放军和地方武装,经过66天的浴血奋战,打败了国民党80万正规军,歼敌55.5万人。战役历时之长,规模之大,歼敌之多,都是世所罕见的。在中国人民战争史和世界战争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淮海战役连同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直捣南京,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淮北市是淮海战役主战场之一,也是总前委所在地。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著名的双堆集歼灭战,就在我市濉溪县双堆集地区进行,人民解放军经过23天艰苦卓绝  相似文献   

4.
顾育豹 《党史文苑》2007,(12):46-47
1979年,笔者曾在昆明军区围防话剧团从事编剧工作,了解了我军首部反映淮海战役题材的话剧的创作全过程。 邓小平指示:创作一部反映淮海战役的大型话剧。 1950年秋,重庆解放还不满一周年。曾任刘邓大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指示西南军区文化部长陈斐琴写一部反映淮海战役的大型话剧,并尽快在军内外上演。  相似文献   

5.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军作战思想作出相应调整的情况下,毛泽东指导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同实施的与国民党军的一场战略决战。在淮海战役的酝酿和实施过程中,毛泽东根据济南战役胜利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及时批准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确立作战方针,决定把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投入战场;针对战役发起后的敌情变化迅速调整战役方针,指导中野部队发起徐蚌作战;协调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并采纳其建议,调整战役第二阶段作战重心和歼敌任务,把战役重心调整到战场南线;着眼于抑留和歼灭华北战场的敌军集团,调整战役第三阶段的作战进程,推迟总攻时间。毛泽东的全局指导和前线指战员的浴血奋战,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继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又一次伟大战役。战役自1949年4月20日20时发起,至6月2日止,历时4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渡江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划江而治"的阴谋,宣告了蒋介石集团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谱写了人类正义战争史上的又一恢弘乐章。安徽是渡江战役指挥中心所在地。早在1948年12月17日,淮海战役总前委在安徽萧县蔡洼召开会议,专门讨论渡江作战计划,1949年2月淮海战役总  相似文献   

7.
将帅协谋,在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上坚定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淮海战役能够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战役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方针的形成问题上。随着淮海战役的逐步展开,打黄维兵团这一方针的确立,在中央军委、毛泽东与淮海总前委和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之间,有一个研究商榷、集中决策的过程。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超过国民党军,而且在数量上也超过了国民党军。根据形势的这一变化,毛泽东于11月7日20时,即淮海战役发起后的第二天,向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发出了一份电报。值得指出的是,这份电报除提出华野、中野在淮海战役的第一仗中应力争歼敌二十一二个师外,还初步提出了扩大战役规模的总体设想和首次提出了打黄维兵团的问题。电报指出:如淮海  相似文献   

8.
1979年,笔者曾在昆明军区国防话剧团从事编剧工作了解了我军首部反映淮海战役题材的话剧的创作全过程。邓小平指示:创作一部反映淮海战役的大型话剧1950年秋,重庆解放还不满一周年。曾任刘邓大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指示西南军区文化部  相似文献   

9.
《广东党史》2013,(9):2
1948年底至1949年初,我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抵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任总前委书记。淮海战役历时66天,歼灭国民党军队56个师55.5万人(包括起义部队在内),解放了长江中下游  相似文献   

10.
正淮海战役是粟裕建议发起的,他是主要领导人之一。1949年11月,华东军区副参谋长王德专程到北京请示粟裕,与到南京了解淮海战役胜利原因的苏联大使尤金说些什么。粟裕告诉王德要有四个"突出":突出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突出总前委常委首长的正确指挥;突出广大指战员英勇顽强;突出华东人民,特别是山东人民全力支前。  相似文献   

11.
1949年四五月间的渡江战役.是继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国共两党军队的又一次大规模交锋.此役最终以人民解放军的全胜和蒋家王朝的覆灭而载入史册。一时间,风云际会,举世瞩目。可是谁曾想到.这场战役的指挥系统——渡江战役总前委的驻地却在合肥附近.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一个极其普通的小村庄瑶岗。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纪念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1948.11.6~1949.1.10)的伟大胜利,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战斗英雄们的革命精神,1959年国务院决定兴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和淮海战役纪念馆,1965年11月6日建成开放。馆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凤凰山东麓,占地79万平方米,由淮海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淮海战役碑林、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徐州双拥展览馆、徐州国防教育馆、青年湖等组成,是历史内涵深刻、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色优美的革命纪念地和风景游览区。  相似文献   

13.
马啸 《党史纵览》2021,(1):48-50
瑶岗成为渡江战役的指挥中心 1949年2月9日,淮海战役的硝烟还未散尽,邓小平、陈毅等5位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在河南商丘召开了有中原局和华东局负责人参加的总前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华野、中野指挥机关拟于3月初移至合肥及六安,各派先遣部队迫近江边了解情况,并做准备.会后,总前委将会议讨论的结果上报中央军委.2月11日,中...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来,淮海战役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可喜成果,现综述如下:一、关于淮海战役研究的概况1988年,值淮海战役胜利40周年之际,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等6家单位于10月23日至28日在徐州联合召开了“纪念淮海战役胜利4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大会论文的作者,多学科、多视角地研究淮海战役,无论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丰硕成果。为了巩固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成果,会议领导小组成立了编委会,会同(淮海论坛)编辑部共同编辑出版了(纪念淮海战役胜利四十周年专辑)。这是迄今为止研究淮、海战役内容较为全面、水平较…  相似文献   

15.
正淮海战役期间,刘伯承、陈毅奉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命令,离开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奔赴西柏坡,商讨淮海战役结束后的渡江作战事宜。途径山东单县时,他们作了短暂停留。期间,县城内发生了一桩来自淮海战役前线的解放军伤员随意开枪扰民的事件。当地干部尽管一再表示谅解,没想到横扫千军如卷席、身肩大事的刘、陈两位首长竟"小题大做"起来,亲自对这件"小事"进行了认真严肃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同国民党在淮海地区进行的战略决战。随着战役的发展,投入决战的有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和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共60多万人,建立统一的指挥核心,十分重要和迫切。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在电报中指出:“此战  相似文献   

17.
鞠开 《新湘评论》2012,(5):44-45
今年1月10日是淮海战役胜利63周年,特写此文纪念我的老首长粟裕,表示我对他深深的怀念。"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这是毛泽东同志对粟裕的极高评价,也是对他光辉一生战功的一个总结。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当时的总前委,有五位同志: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为什么单独提粟裕立了第  相似文献   

18.
鞠开 《学习导报》2012,(5):44-45
今年1月10日是淮海战役胜利63周年,特写此文纪念我的老首长粟裕,表示我对他深深的怀念。"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这是毛泽东同志对粟裕的极高评价,也是对他光辉一生战功的一个总结。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当时的总前委,有五位同志: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为什么单独提粟裕立了第  相似文献   

19.
1979年,我曾在昆明军区国防话剧团从事编剧工作,了解我军首部反映淮海战役题材话剧的创作全过程。邓小平点题,拉开创作帷幕1950年秋,重庆解放还不到一周年,曾任刘邓大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指示西南军区文化部长陈斐琴要写一部反映淮海战役的大型话剧,并尽快在军内外上演。雷厉风行的陈斐琴部长决定立即组织起一支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是淮海战役胜利65周年。笔者因为工作之需,有幸参与电视文献片《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支前纪实》的摄制,对淮海战役民工支前的感人事迹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在此,谨以以下几段采访散记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