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这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为什么要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其实,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解决这些问题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因此,毫无疑问地说,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论述,为建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享有”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的分配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发掘和研究邓小平的分配理论。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1992年初“南方谈话”后,邓小平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关注和思考着当代中国在市场化改革基础上的和谐发展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重要的理论探索。邓小平指出。必须要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本:要用发展的眼光防止和解决两极分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纲;要通过集约化和集体化解决当代中国的农村农民问题。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为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系统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春梅 《探索》2007,2(4):20-22
邓小平的著作和讲话中没有直接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在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却蕴涵着丰富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思想,它为我们党系统提出和谐社会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研究邓小平的社会和谐思想,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建华 《唯实》2011,(12):77-79
邓小平法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入研究邓小平法治思想,追溯它形成的条件,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创造性的发展认识与实践.如今,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对社会主义认识与实践的深化,也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重大理论课题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邓小平没有明确提出过,但在邓小平理论体系包含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蕴涵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体现出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所在,同时它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邓小平没有明确提出过,但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述逻辑地指向这一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则历史地指向这一命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取向、基本思路和根本途径等方面都蕴含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综合创新等和谐发展内涵。分析探讨邓小平文化建设理论的和谐发展意蕴,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伟  杜辉  张建成 《求实》2007,3(5):12-14
邓小平同志围绕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致富的一系列观点,其致富理论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致富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正确的财富观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陈燕萍 《党史文苑》2005,4(12):30-32
邓小平反腐倡廉理论继承、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政权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反腐倡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是指导我们党新时期反腐倡廉斗争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解放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发展生产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又是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解放生产力本质是解放人;发展生产力,目的是为了人;消灭剥削,实质是消除奴役人;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邓小平没有明确提出过,但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述逻辑地指向这一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则历史地指向这一命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时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先富共富"论,是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所设计的一个大政策,是我们处理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富与共富关系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在发展中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并且已经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重温邓小平"先富共富"论,可以使我们受到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深入剖析邓小平求实精神与创新品质的时代特征和科学内涵,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弘扬邓小平的求实精神与创新品质,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现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毛泽东的贡献是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这一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初步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与措施.邓小平发展了这一理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和措施深化和具体化,强调制度建设与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和新一代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推进了这一理论.所有这些理论,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面对当时世界风云变化盼局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了国际局势发展的规律,总结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30年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当时时代的特点和我国的社会客观现实,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符合当时社会客观现实。20多年来,已被实践证明,它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当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总结和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现实,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不仅是指导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举措,也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与时俱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由"不是完全清楚"到逐渐清楚的发展过程。列宁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在实践中犯了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总结。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论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丰富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集中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崔立辉 《世纪桥》2009,(13):10-11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又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