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平,合理既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又是税制建设的重要目标。早在18世纪,西方古典经济学鼻祖,资本主义财政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第一次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税收四原则为:公平、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在这之中,亚当·斯密将公平原则列为税收四原则之首。对于公平,亚当·斯密说:“一国国民都须在可能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享有的收入的比例,缴纳国赋,维持政府。”①这也就是说公民应根据自己的纳税能力来承担政府的经费开支,按照其在国家保护下所获得收入的多…  相似文献   

2.
使用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2013年和2018年的住户调查数据,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特征及其人力资本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城镇人均收入高于农村且内部差距更小,城乡收入差距随着收入分位点的上升而下降,且低收入组两年间的城乡收入比率上升幅度较大。总体不平等指数两年变化不大,组间差距有所下降,但组内差距有所上升。由于城镇人口和收入占比较大,城镇对全国不平等指数的贡献大于农村,且两年有所增长。从总体收入函数的分解来看,城镇和教育变量是总体收入不平等的主要贡献因素,城镇变量系数随着收入分位点上升而下降。教育是城乡组间收入差距禀赋效应的主要贡献因素,总体随着收入分位点的上升其禀赋效应越大,2018年中间收入群体的教育禀赋效应是最大的,系数效应随着收入分位点的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整体已达到小康。但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越发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会造成诸多不利,不利于社会稳定,容易导致社会结构失衡,给社会制度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带来挑战。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成因有多个,其中二元经济体制和二元户籍制度是根本原因。多年来,政府更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居民享有优越社会福利,发展政策向城市倾斜;城镇化发展战略未能明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也存在较大差距。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消除户籍壁垒和附着在户籍上的特定社会经济利益;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让城市反哺农村;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知识分子阶层内部主要有地区差距、行业差距、所有制差距、个人角色差距等4种类型的收入差距。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应以这样的高度正确认识和对待知识分子内部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收入分配问题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存在公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的现象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对公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探讨了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关系,努力建立公平与效率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动态平衡,为缩小公民收入差距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收入差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收入差距过大容易引发教育失衡,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教育差距的拉大也会进一步扩大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美国也不例外.本文将在简要介绍西方教育与收入分配理论的基础上,从剖析美国社会的收入差距现状入手.重点分析教育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而阐述教育与收入差距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法暴富和贪污腐败。解决的对策在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制度措施建设;加大对非法、非正常收入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而影响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的湖南,必须高度关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文中运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小及不同收入来源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测度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收入差距不能只看差距本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诚实劳动和市场环境公平的前提下,人们的收入也会有差距,但这是合理的,社会能够接受。社会公众难以“容忍”的还不是贫富差距本身,而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些深层次因素。我们并不能就事论事地针对收入差距本身来讨论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而应该着重考虑怎样消除造成差距“不合理”拉大的那些因素。  相似文献   

10.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似乎有一种观点认为,推进城市化扩大了城乡差距,应当放慢城市化的速度,来缩小城乡发展和收入差距。笔者通过数据分析,论证了农业生产增加值的下降,是一个世界性的规律。从中国的情况看,凡是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小;而凡是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就大。因此,笔者提出,要想缩小城乡发展和收入差距,最重要的是推进城市化。  相似文献   

11.
FDI通过竞争示范、产业联系以及人力资本流动三种溢出机制对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外购(outsourcing)可能导致母国收入不平等的增加以及东道国收入差距的缩小的结论有待商榷。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内,FDI对收入变化的影响作用均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个人收入差距呈逐步扩大的趋势。收入差距是否合理、差距有多大?尽管学术界因缺乏权威数据,尚未对“收入差距究竟扩大到何种程度”做出准确判断,但普通百姓通过典型事例与亲身体验而对收入差距的日趋扩大有所体察。最近山东省有关部门所作的调查表明,产业职工最不满意、“意见最大”的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扩大是否导致两极分化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两极分化”是有特定含义的,判断是否出现“两极分化”,至少有两条标准:其一是否产生两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极端”阶层,即凭借财产而占有更多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是当前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重庆改革开放以来的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相对差距和收入份额变动的实证分析,发现: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喇叭型不断扩大的趋势,且收入流动缓慢。区域资源差异和产业结构、二元户籍、医疗、教育制度障碍以及政府不合理干预,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积极发展非农产业、逐步消除制度障碍和建立服务型政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生产力巨大提高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结构性因素。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收入差距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从单一化、计划化向多元化、市场化的演变,否定了平均主义分配,拉开收入差距,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发挥了推动与促进效应。同时,在“渐进式”制度变迁过程中,“双轨”分配方式的长时期存在与制度生成的不规范,引发不合理收入与非“适度”收入差距,产生负效率、反公平公正及贫富悬殊效应。因此,规范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杜绝不合理收入,实现收入差距的“适度”控制,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余年来,在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急剧扩大,由此引发的各种新矛盾,成为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政治稳定的不利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了实现收入差距合理化、防止两极分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不断提高,收入大大增加,开始从温饱迈向小康,到达2 0 2 0年将达到全面的小康。但是,伴随着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这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我国收入拉大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当前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1.个人(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差距的逐步拉大,一个富裕阶层已经形成。1997年由国家统计局等6部委联合进行的城镇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占总调查户8 74 %的富裕家庭拥有6 0 %的金融资产。国家统计局199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8.
城乡差距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差距引起了学者们多方面的关注,国内学者主要从城乡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和财产差距来说明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从经济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选择及城乡二元体制等方面探讨城乡差距形成的原因,以及缩小城乡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魏杰 《理论前沿》2002,(20):11-12
收入差距由多种原因造成,既有因权钱交易而引起的非法性收入差距,也有因个体能力差异,能力稀缺性、选择机遇的勇气不同等带来的收入差距,因此,要正确认识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家庭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金凤 《理论前沿》2007,497(8):25-26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收入差距过大,收入水平过低,中等收入者比重过小。其经济原因是资本收入过高,人力资本过低,背后因素是机会不公平,各阶层掌握的资源差距过分悬殊,以及腐败和垄断。收入差距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有不同类型,本文主要从个人(或家庭)的角度来考察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