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上海《申报》1928年5月2日第九版发了一条《湘粤赣会剿边境匪共》的消息,称:"二十六日南昌通信,共党首领毛泽东、朱德、洪钧、袁文才、王佐等,率领匪徒,串扰湘粤赣边境。"消息所称的毛泽东、朱德是当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部队的首领,袁文才和王佐则是井冈山的两个绿林头领,经过改编成为革命军的。而"洪钧"又是谁呢?而  相似文献   

2.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有两个王佐。一个是井冈山茨坪(原遂川县)的王佐,他曾因和袁文才一起打开山门迎接毛泽东上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创建做出巨大贡献而名扬天下;另一个是莲花县高洲乡的王佐,他是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引路人,但知道他的人并不多。  相似文献   

3.
1930年2月24日,王佐、袁文才在江西永新县城被红军枪杀,死时都只有32岁。关于王佐、袁文才被谁杀死的问题,史学界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当时毛泽东、朱德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率领红四军离开了井冈山。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留守井冈山,杀死王佐、袁文才的是彭德  相似文献   

4.
晓农 《党史博采》2005,(2):31-34
提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的两位“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大家都耳熟能详。他们在毛泽东的改造和带领下,积极配合正规军作战,为井冈山的武装割据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后来袁文才、王佐为何被湘赣边界特委诛杀?《袁文才、王佐被错杀之谜》一文,以引人入胜的语言,为我们记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连环杀案,揭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斗争的一段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5.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当时,井冈山有两位绿林武装的领袖人物,一位是茅坪的袁文才,另一位就是茨坪的王佐,茅坪和茨坪遥相呼应,控制了整个井冈山。在袁文才、王佐的许可、支持下,毛泽东及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扎下了根。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来到宁冈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相似文献   

6.
《湘潮》2020,(5)
正人民军队初创时期,部队成分比较复杂,农民和从旧军队过来的人员占相当大的比例。如何教育改造他们,将部队建设成由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是事关革命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土地革命时期,何长工曾数度受命对地方武装和旧军队进行改造,为人民军队的建设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造王佐地方武装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余部到达湘赣边界,积极团结、改造当地地方武装袁文才、王佐部。为了团结、改造袁文才的部队,毛泽东派徐彦刚、陈伯钧等一批干部到袁文才部工作。  相似文献   

7.
《党史天地》2007,(8):22-22
毛泽东严肃军纪 刘华清谱曲传唱 1927年10月23日,毛泽东三湾整编后进军井冈山。同井冈的王佐、袁文才率领的贫苦农民组成的武装合兵一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人际交往十分广泛,且贯穿其生命始终,留下了无数传世佳话.毛泽东与袁文才、王佐的相识相交,虽然时间短暂,也没有留下多少文字记载,但由于这段史实发生在中国革命最为艰难的时刻,发生在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最初时期,也发生在毛泽东的革命之路极为坎坷险峻的年月,所以,在毛泽东人际交往中,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值得我们回味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80周年之际,我们不应忘记最早在井冈山地区领导革命斗争的袁文才、王佐。这两个曾被称为"土匪"的人物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在共产党领导下在井冈山地区从事革命斗争,毛泽东及工农革命军能够在井冈山站稳脚跟并从井冈山开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路,袁文才、王佐这二位井冈山双雄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80周年之际,我们不应忘记最早在井冈山地区领导革命斗争的袁文才、王佐。早在大革命时期,这两个曾被称为“土匪”的人物就在共产党领导下在井冈山地区从事革命斗争。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所以能够在井冈山站稳脚跟,并从井冈山开始走出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袁文才、王佐这二位井冈山双雄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袁文才袁文才、王佐及其所部,曾对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使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安下了家,站住了脚。袁、王所部被改编后,袁曾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2团团长、红四军军委委员、32团团长、湘赣边界第一第二届特委委员、红四军参谋长等职。王佐曾任工农革命军第2团副团长、红四军军委委员、湘赣边界第一第二届特委委员、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主任等职。可以说,袁王二人为创建和保卫中国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井冈山,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担负着湘赣边界党政军重要职务的袁文才和王佐,却由于湘赣边界特委某些…  相似文献   

12.
戴华桂 《党史博采》2013,(12):27-29
1930年2月23日晚,永新县城,边界特委领导朱倡偕等人,在中央特派员彭清泉的主持下,请来红五军部队协助,率部包围袁文才、王佐及其部队住处,当场将袁文才击毙在床上,王佐闻声跳窗而逃,溺死在永新县禾水河中。这就是震惊江西苏区的袁、王被杀事件。袁文才、王佐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3.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当时,井冈山有两位绿林武装的领袖人物,一位是茅坪的袁文才,另一位就是茨坪的王佐,茅坪和茨坪遥相呼应,控制了整个井冈山。  相似文献   

14.
正1927年10月,袁文才和王佐一同敞开山门将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迎上了井冈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开始创建和发展。而袁文才上井冈山其实离不开一个叫胡亚春的人。胡亚春与袁文才当年都因不堪忍受地主豪绅的重重压迫而先后走入井冈山的山林成为绿林中人。然而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胡亚春却在历史大潮中落后了,没有紧跟时势及时改造、提升自身,反而沦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破坏者和敌人。在这种情况下,袁文  相似文献   

15.
说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不能不提到"井冈山土匪"袁文才与王佐。对于井冈山这块中国第一个红色根据地的创建,此二人无疑是有大功的。然而对于二人后来的被错杀,长期以来却少有提及。笔者采访到了袁文才与王佐的诸多后人,围绕着人们关心的几个问题对他们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6.
在毛泽东引兵井冈、首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对袁文才、王佐农民武装实施了成功改造。1928年2月上旬,袁、王这两支农民武装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朱、毛会师后,又升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二团。这标志着这支部队获得了政治上的新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正规的革命军队,也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顺利创建。  相似文献   

17.
正古城会议旧址古城会议旧址在井冈山市古城文昌宫内。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驻古城,在联奎书院文昌宫召开前委扩大会议,总结秋收起义经验教训,讨论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及团结改造袁文才、王佐的方针。这次会议确定了在湘赣边界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决策,为  相似文献   

18.
陶朱问 《党史博览》2005,(12):30-36
袁文才曾经婉拒毛泽东上井冈袁文才,1898年生,祖籍广东梅州,祖上迁往江西宁冈县茅坪马源村,属客籍人,1921年考入邻县永新的禾川中学。几年后,因反抗当地豪绅压迫,参加了井冈山的绿林武装“马刀队”,因有文化,不久担任了参谋长。1926年9月,在当地农民运动的影响下,他率部举行了宁冈暴动,并建立了农民自卫军,任总指挥。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袁文才率部退出宁冈,在茨坪一带坚持斗争。为了站稳脚跟,他和山上的王佐结为“老庚”(同年出生),彼此约为兄弟,相互支持。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留存下来的余部向罗霄山脉…  相似文献   

19.
何长工在1927年至1928年,随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酃县(今炎陵)一带开创革命根据地。其间,他屡屡临危受命,而又屡屡不辱使命,屡建奇功。由于他卓有成效的周旋,沟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与湖南省委、湘南特委的联络;改造了号称山大王的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促成了毛泽东和朱德这两位伟人的早日会面;实现了各路红军的井冈山大会师,从而壮大了革命力量,为井冈山斗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被誉为“井冈山上的飞将军。”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派巴山人上井冈山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巴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关键时刻,对巴山人的信赖。毛泽东正确地依靠和使用了巴山人徐彦刚、游雪程、陈伯钧等人首批登上井冈山,做王佐、袁文才的工作。徐彦刚等人没有辜负毛泽东的殷切期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立了首功。1927年9月中旬,毛泽东在起义军进攻长沙失利,处境十分危险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到浏阳县文家市集结,放弃了攻下长沙的计划,开始向井冈山进军。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