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筑与和谐     
当代城市建筑的最大特点是综合美,这种美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其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和谐。环顾我国的城市,像丽江、平遥这种规模不大、能整体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少之又少,大多数城市都是不断发展、生长的。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城市的和谐有赖于建筑的和谐,建筑应与城市、环境和谐,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霍胜男 《世纪桥》2009,(11):51-52
建筑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的文化综合体,是历史长河中不灭的记忆,对于它,我们要学会欣赏和保护。文中提出建筑了形式美、意象美、社会美几项建筑欣赏的方面,并力求通过对这几方面的讨论使欣赏者或者说社会大众都能够充分的读懂建筑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画家吴冠中笔下的旧时江南,白屋连绵成片,黛瓦参差错落,是很多人记忆中的故乡。当网友们看到杭州市富阳东梓关农村回迁房的照片——三层的白色建筑错落形成46幢的建筑后,赫然发现,水墨江南竟走进了现实。回迁房的“走红”也说明,在新农村建设中,复制和模仿是不够的,必须把当代村民的生活放进去,重构乡村的美与生活。  相似文献   

4.
张之沧 《唯实》2003,(11):4-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既需要发展经济 ,更需要文明建设 ,包括精心呵护生命 ,培养审美情趣 ,祛除社会陋习 ,建立审美模式 ,塑造文明人格 ,实现完美人性。美不是个别 ,而是整体。尤其是生态美 ,应是整体美、系统美、结构美、和谐美 ,以及生命与环境美的统一。美不是有闲人掌中的玩物 ,而是人类勤劳、智慧的结晶。不论是觉识美、欣赏美还是创造美、保护美 ,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劳作。  相似文献   

5.
王凯 《党史文苑》2008,(6):64-65
弋阳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集自然风景和革命旧址旧居与一体。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龟峰已广为人知。常年游人如织,而位于附近的弋阳卧佛,则有待宣传。它位于龟峰附近,其鬼斧神工,依山建造,整体与大自然的风光浑然一体。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本文从轰轰烈烈的弋阳革命历史说起,以庄子及其后学所倡导的“天然美”从芙学的角度论证了弋阳卧佛的“天然美”和“大美”。  相似文献   

6.
林楠 《党史博采》2013,(12):26-30
北京的建筑格局很有特点,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在这里和谐统一;庄严美丽的天安门广场建筑群成为北京名片;全城建筑整体协调;整个城市建筑布局合理;地面和地下建筑协调统一。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大量外来人员涌进北京,北京城市人口超负荷的情况下,仍然能正常运转、这个结果,与毛泽东奠定的基础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周娜 《学习月刊》2011,(14):28-30
作为人文景观或文化景观(culturescape),民居建筑是人类长期从事劳动实践和创造的结晶,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地处长江中游的鄂东地区民居建筑,在工艺美、风情美和意境美三大范畴中,均具有突出的审美特性,是长江流域文化遗产集成中具  相似文献   

8.
贵州生态博物馆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博物馆是指将某一社区或某一区域整体作为博物馆。当地居民利用其有文化遗产以及自然环境作为资源,吸引参观者,在保护多元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的同时,通过旅游服务,进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区的知名度。生态博物馆打破了传统博物馆建筑模式,不再是有围墙的建筑,而是由平民构架而成具有特定地域文化的社区。在这个特定地域内,生活着的社群仍然保持和延续着包括建筑、语言、服饰、饮食工艺、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比较完整的文化形态,形成独立的文化品种。为强化其文化展示传播功能而建有资料信息中心,通过实物陈列、  相似文献   

9.
桂西北山区聚居着汉、壮、苗、瑶、侗等众多民族,他们居住在被称为"干栏"的民居建筑中,这些建筑具有自然环境之美、村寨聚落之美、外在形态之美、结构之美、装饰之美、生活色彩之美、崇信之美,揭示"干栏"民居建筑特殊的美学现象,有利于加强和促进民族地区建筑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整体优化与企业文化创建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整体优化的强大动力。企业文化是微观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在企业的缩影。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企业首脑人物长期不懈地倡导,全体企业人推动所形成的共识、价值观。企业文化的理论产生于80年代,企业界、学术界在比较美日企业文化中发现美国的企业管理注重技术、设备、规章、方法、组织机构和财物分析等硬因素,而日本企业管理则更多地强调目标。信念、宗旨和人的价值等因素。这便是东西方文化之差别。有人道“十九世纪是英国人世纪,二十世纪是美国人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中国…  相似文献   

11.
林楠 《党史文苑》2013,(12):11-16
北京城区的建筑格局很有特点,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在这里和谐统一。庄严美丽的天安门广场建筑群成为北京的名片。北京全城建筑整体协调、布局合理。地面和地下建筑协调统一。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大量外来人员涌进北京.使得北京城区人口超负荷的情况下,仍然能正常运转。这个结果,与毛泽东奠定的基础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态度、文化自强的精神,正确处理建筑、景观、美不胜收。近日,辽宁省原副省长赵新良做客色”这一主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要有一种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自尊的环境的关系,使我们的城市各美其美、“阳明茶座”,就“建筑文化与城市特  相似文献   

13.
张薇 《廉政瞭望》2014,(21):12-12
黑格尔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作为一门艺术,比例与结构交织而成的韵律演绎出音乐之美。然而,如果黑格尔有幸光临当今中国.估计要一边高唱“多么痛的领悟”,一边修改自己武断的论断: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还可以是凝固的噪声。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发展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提供更为高级的服务设施。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关注公民生态意识的培养,用生态文明教育公民。把平等的外延扩充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观,使我国在城市的发展中,寻找城市的历史之美、特色之美、生态之美和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15.
数字乡村建设的目的是破除乡村公共服务制度隔离型碎片化、资源匮乏型碎片化和府际竞争型碎片化等历史积弊,提高乡村治理绩效。浙江“浙里兴村共富”场景化应用创设出一种以整体性治理理念为核心的“整体智治”范式,通过服务项目内容的整体统揽、组织体系架构的整体互联、平台数据资源的整体贯通,推动了乡村公共服务从碎片化供给走向整体化供给。从逻辑上看,“整体智治”在时空维度、纵向维度、横向维度融合了整体性治理理念,完成了场域延伸、权威展演与组织重塑,是乡村公共服务模式的变革性重塑。从本质上看,“整体智治”是整体性理念与数字技术双重加持下形成的“注意力竞争”,也是在变革型组织推动下形成的以“集成与共享”为核心的数字治理新范式。  相似文献   

16.
<正>黑格尔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作为门艺术,比例与结构交织而成的韵律演绎出音乐之美。然而,如果黑格尔有幸光临当今中国,估计要边高唱"多么痛的领悟",边修改自己武断的论断: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还可以是凝固的噪声。  相似文献   

17.
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以空间组织、景观变化为表现手段,将建筑物与自然或人造山水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建筑艺术的延伸。出于对游憩玩赏的需要,人们对园林艺术审美的要求往往要大于对其物质功能的要求。对园林艺术的鉴赏,可以从其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根据不同地域、时空、人文进行,如西方园林基于人与自然对抗的观念,以人工造园为美,通常有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两侧对称的是以几何图形为主的绿地、花池或喷  相似文献   

18.
与大通县境内的风景名胜察罕河、鹞子沟、金娥山不同的是,塔尔沟的森林是人工植树形成的。尽管如此。风景依然很美。每到盛夏。绿意盎然,色彩喜人,游客络绎不绝,尽显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1月,我参加了由自治区党委组织的赴西欧考察学习城市运营活动。蕴含着深厚人文、历史底蕴的欧洲大陆,那丰富的建筑语汇、美仑美奂的建筑作品,就仿佛一串串凝固的音符,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更牵出无尽的遐想  相似文献   

20.
西方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挣在美国,住在英国。”英国环境美,最美的是乡村。乡村的最高建筑——教堂的塔尖.依稀可见,远远地掩映在丛丛绿树中。随处可见的绿色草场高低起伏,点缀云片般的羊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