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上班时间打瞌睡被砸伤 李恩暄是江苏金莲纸业公司造纸一车间的造纸工。2006年10月20日上夜班时。与同班次的另两名职工共同负责15号、16号机器的操作。三人当班的具体工作是:用15号、16号机器将各自的造纸辊芯分别安装在造纸机上.由机器运转成约2米长,直径1米的纸卷(重约270公斤)。期间约需一小时。然后将机器上完的纸卷吊卸堆在旁边,再将新的造纸辊芯安装在造纸机上。次日凌晨5时45分左右,16号机器操作工翟成明用电动葫芦正常卸吊半成品纸辊,  相似文献   

2.
伍敏敏 《求索》2010,(8):119-120,128
普特南机器功能主义的提出,一是反对行为主义和心身同一论,二是要解决私人感觉问题。机器功能主义认为人的心理状态是图灵机或者图灵机状态的析取,人的心理状态有多重实现的可能性。机器功能主义在解决心身问题上有一定合理性,但因其理论自身困难,解释感受性困难而遭到众多责难。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1,(22)
正不到三千字的《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机器"一词出现了28次。如今它是南京博物馆最重要的文物之一,发黄的纸面上,"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清晰表达着金陵机器制造局的创设目的。南京,旧称金陵,是我国东南地区的历史名城和工业重镇。出中华门,经长干桥过秦淮河,是一片低矮楼房连绵而成的区域,声名显赫的金陵机器制造局旧址便坐落在南京市区中华门外正学路上的晨光机器制造厂内。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机器有三个隐喻——“器官”“竞争者”和“武器”。“器官”隐喻指明了作为对象化知识创造物的机器是人的身体的延伸,是实现人的意志的肢体。“竞争者”隐喻描述了作为劳动资料出现的机器,在资本主义应用过程中,把工人贬低为“机器”,且随时可以使工人“过剩”。“武器”隐喻则揭示出被改造为工人敌对力量的机器被资本家所控制和利用,充当了资本统治的帮凶,成为镇压工人反抗资本统治的最强有力的武器。马克思的机器隐喻表明了机器在本质上是增进与确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性存在,阐明了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是主客体关系,论述了资本逻辑衍生出的机器异化的现实存在,传递了消除机器异化,使机器复归于其本质的迫切诉求。马克思关于机器的三个隐喻对于科学认识当下智能机器的本质以及构建和谐人机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田禾 《北京观察》1999,(10):22-24
机器的位置题目有些怪,科技能和人才挂上钩,机器不过是一种生产工具,和扳手钳子一样,怎么与人才连带上了?何况机器离现代生活、现代科学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了,人们几乎忘却了它的存在。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市政协委员程源先生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在课堂上他不止一次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现代生活、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乃至现代的一切科技,哪一个行业能离得开机器? 中草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典型的国宝,可是在国际市场上,百分之九十的贸易额归日本占有,我国才占百分之五,为什么?我们现在仍然用原始的方法大锅煮药,味道苦涩难咽不说,药中没用的起副作用的成分也被熬  相似文献   

6.
“理想范式”,那就是:系统地有意质疑现有知识、不断寻找新的更好方案,以对抗对现有解释的潜移默化的接受。在技术层面上,这种方法就是不断用新的更有效的机器来取代现有的机器,这是一个新理念不断注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不破哲三指出,在国家观上,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存在着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和是否废除“民主共和制”等思想的严重误读,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原意是指“改造旧的国家机器”。但列宁却在《国家与革命》中认为“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就是全部“破坏”、“粉碎”等意思,将马克思恩格斯对“民主共和国”的肯定曲解为废除“民主共和国”。其原因在于列宁并未读过马恩的相关著作,就根据当时俄国的具体实际得出了被后来人们认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杨树芬 《思想工作》2007,(10):10-11
曾几何时.这里也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野.如今的草原上已是厂房林立.机器轰鸣:  相似文献   

9.
首先,游戏机仍是一种机器。人与机器的关系是奇妙而变化的,最早应用于生产的机器曾是手工业劳动者的敌人。18世纪后半叶英国工人路德曾发动过一场砸烂机器的运动(他想砸碎的是贫困的根源),这场运动的日益蔓延迫使英国政府在19世纪初还颁布了《制约破坏机器法案》...  相似文献   

10.
你知道吗?     
《创造》2011,(11):91-91
防打鼾机器熊 声音过响干预睡姿 在日本举办的国际机器人展上,早稻田大学发明的名为“深度睡眠”的防打鼾机器熊首次亮相。从会展上的有关视频中可以看到,这种发明装有内置扩音器,一方面具备枕头的功能,另一方面在人们打鼾声音过响时,它会轻柔地推动入睡者的头部,使其调整睡姿保持呼吸通畅,停止打鼾。据悉,这个机器熊适用那些打鼾会影响体内血氧水平的人群。它配有一个单独的熊形手掌监控器,用以测量人体内的血氧量是否下降。  相似文献   

11.
正"味中味"里吃小吃福州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味中味的。20世纪60年代的初期,一座两层楼的,集闽菜大全和各种福建小吃的餐馆,出现在八一七中路上,使得过往行人不免驻足多看几眼。听说味中味里有两大神器,一个是佛跳墙,一个是包饺子机。佛跳墙自不用说,闽菜第一把交椅非君莫属。包饺子机绝对是一个稀罕物,在60年代能用机器来包饺子,还是第一次听说。一个旋转的机器设备,底下走面皮儿,上面落馅儿,如同蚌壳一样的铁皮一张一合,机器饺子就算做成了。随着机器的旋转,包好的饺子纷纷落在案板上,然后被下到沸腾的大铁锅里。大家都来尝尝鲜,品品机器饺子什么味道。  相似文献   

12.
正文化是社会抽象的代名词,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社会单元,无处不在,只要有社会,就会有文化。如果把社会比做一部运转的机器,文化就是这部机器的动力,机器如何运转,取决于它的动力如何,社会发展需要有文化来指引。同样,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城管文化的发展也需要有一种文化来引领。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  相似文献   

13.
<正>全市"机器换人"和"两化融合"工作现场会8月19日在瑞安召开。在劳动力成本稳步攀升、传统行业盈利空间不断压缩的背景下,我市近年来通过以"机器换人"为抓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不少企业尝到了"机器换人"的甜头。2014年,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42亿元,增长56.1%,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机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在试点企业取得"提质增效"的成功后,我省工业企业对"机器换人"积极性普遍较高。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由于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对于部分企业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而言,开展"机器换人"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成本是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被调查企业中,约有71.1%的企业认为首要问题是成本太高。在已经完成"机器换人"改造企业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资金投入回收期在4年以上的企业比重达36.8%。因此,企业要开展"机器换人"  相似文献   

15.
<正>在人机融合的过程中,人类的价值观和机器的事实处理是相互作用的。人类的价值观是基于文化、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因素,而机器的事实处理则是基于数据和算法。当人类与机器融合时,人类的价值观可以指导机器的决策和行动,同时机器的事实处理也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发现     
《创造》2014,(6):100-100
正记住梦境的读梦机用机器读取人类梦境内容,这听上去像是电影《盗梦空间》的情节,但科学家们确实在努力"追梦"。英国《每日邮报》最近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台机器,能在你睡觉的时候读出你的梦境,并将其投影在大屏幕上。据介绍,这项技术已被用来检测、重构人们脑海中  相似文献   

17.
范颖华 《小康》2015,(3):56-57
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发展机器人产业是我们追赶发达国家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迫切要求。所谓"机器换人",是指使用机器人及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代替人工劳作。这是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转型发展的一条必走之路。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谈到,"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习近平明确要求:"我们不仅要把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坎特伯雷大主教贾斯汀·韦尔比在谈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对财富重新分配的需求时说:"这不只是关于钱的问题,而是关于人何以为人。"人何以为人?他没说。但我想,人之所以为人大概不在于我们被机器从日常劳动中解放出来以后能有闲心去思考艺术和哲学,而在于相对于机器,我们更关心同类的生存。人工智能抢走人类工作这件事早就不再是科幻  相似文献   

19.
台商在浙江永续经营的故事陆备,连锦添合作在高新起点上在一万平方米的宽敞车间里,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天窗,把每个角落照得透亮。工人轻按电脑,机器轰鸣,生产线高速运转,有条不紊,终端就是包装好的中央空调主机。浙江制冷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言荣指着进口机器...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把机器置于人的现实存在的历史境遇中,批判性地探讨了机器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建构和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中的根本作用。从文明面看,机器推动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推动了整个世界的资本主义化和现代城市的形成;从悖论面看,机器的推广和应用使人的存在进一步异化,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在机器所开创的历史性的生存境遇中,人的异化得到进一步凸显。作为一个行动纲领,《宣言》不可能就机器及其相关问题展开长篇大论,但《宣言》对机器的双重阐释的思路却极大地影响了《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机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