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定社会中调整社会与个人及个人之间的行为规范准则,构成了社会的道德标准。生产资料公有制使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有了不同于私有制社会道德标准的全新内容。近几年来,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取  相似文献   

2.
王继辉 《求实》2002,(1):46-48
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 ,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且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个体道德建构就是个人道德上的实现过程 ,它是通过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道德内化来完成的。个体道德建构的动力是自我实现的道德需要 ;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是个体道德建构的机制 ;良心和人格是个体道德建构的结果 ;个体道德建构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行为规范的约定俗成的道义准则。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道德滑坡、道德无序、道德沦丧、道德危机这类词句频频在报刊出现,不少公民都遇到甚至品尝了非道德的苦果。因此,加强道德建设非常重要。公共场所与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维护正常生活秩序所必须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公德盛者其群必盛,公德衰者其群必衰。”近年来,一些人的“缺德”行径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公园里供游人小憩的石凳石桌,不仅被游客弄得脏兮兮的,常常还“缺胳膊少腿”;街头的公用电话亭等设施…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越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越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时隔一年,党中央又特别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在《准则》中开宗明义地向领导干部提出了“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的严  相似文献   

5.
从政道德是领导者执政用权应自觉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从政道德的优劣,直接影响领导效能的提高和领导目标的实现。只有从本质上弄清从政道德的内涵,才能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一个称职的领导者。 一、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从政道德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制定正确  相似文献   

6.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和道德都是社会最主要的控制工具,也是人们行为的具体准则。两者的关系如何,是法理学理论中由来已久至今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法和道德有无必然联系?法和道德的冲突如何解决?本文试从这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仕奎 《求实》2005,3(5):34-36
在当前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互利成为调节人际行为的基础性道德原则,它体现了个人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反映了道德的功利性特征与要求。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共生性和常态下的道德情境,是互利原则合理发挥其作为道德原则的规范调节功能的必要条件。互利原则不是调节人际行为的唯一准则,也不是最高的道德原则和最终的道德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婚姻的道德观念自然也不能例外,有史以来,每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都有与其社会制度、文化特征、政治法律尤其是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婚姻道德准则。这些道德准则,制约和规范着人类的婚姻生活。蒙昧时代的群婚制,野蛮时代均对偶婚制,等等,今天看来无疑是丑陋的、不道德的甚至是罪恶的,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却被认为是合  相似文献   

9.
《党建》1996,(Z1)
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与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一个社会的道德风尚的好坏,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需要一整套与其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相适应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观念,用以调整社会成员的相...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的任何发展阶段,都存在着道德问题,存在着道德困惑与道德建构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道德建设不断完善和更趋合理化的历史。 (一) 道德属于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倡导的道德准则是不同的。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总是统治阶级的道德,但道德不同于政治、法律,  相似文献   

11.
爱祖国,是我国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义务和道德素质,是评价人们道德水平的最起码准则。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美德,是蕴藉于整个中华民族中的一种非常深厚、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具有历史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继承性,和社会主义在本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社会道德,只有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依据社会成员不同的思想觉悟层次提出相应的道德要求,才能成为社会的道德准则。在充分肯定道德的广泛性要求的同时,我们又要积极鼓励和倡导道德的先进性要求。在道德建设中,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区分道德的层次性.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要照顾多数,又要鼓励先进。一、道德建设必须以现实经济基础为依据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也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注意道德建设的科学性。即注意道德建设的现实性,可行性和层次性,任何超越或落后于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官员道德与公民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员道德与公民道德是不同道德主体的不同道德水平要求,两者在表现性质、内容、形式和手段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当前,我们既不能以官员道德替代公民道德,也不能以公民道德取换官员道德,公民道德是官员道德的基础,官员道德是公民道德的延伸和发展。一、从性质上看,官员道德表现为群体性道德,公民道德表现为个体性道德所谓官员道德,即指官员的职业道德。它是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在官员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既是官员在工作实践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也是他们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修养。官员道德作为党和人民对官…  相似文献   

14.
道德他律是依靠外力来推动和约束的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服从。道德他律的作用在于,保证社会秩序和道德维持一个基本的界限,大家有一定共同的生活准则。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强化道德他律,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是基础;学校德育是主渠道;政策引导、社会管理、社会机制调控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所谓“道德”简言之就是社会意识形态内客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也就是说:1.道德也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内容,它必须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2.共同的生活及行为准则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受长期的传统习惯的影响,与目前  相似文献   

16.
1986年以来,理论界对道德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道德的涵义在语言中,“道德”一词的涵义有二:其一,指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不同社会有不同的道德”;其二,指道德评价的肯定性结果,如,“某某人的行为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这两种涵义显然不同,前一个涵义是道德的基本涵义,而后者则与“好”、“坏”、“高尚”、“低下”这类褒贬道德概念相同。但事实上,无论在日常语言还是  相似文献   

17.
道德是什么?     
道德起源于人这个“政治动物”(亚里斯多德语)的相互交往、相互依存和组织。“道德”两个字在我国的秦汉以前是很少连起来用的。那时候,道是道,德是德。那时的“道”与“天”都是最难界说的两个字,意义无穷。比如“道”,有时指形而上溟溟蒙蒙的东西,有时指道路,有时指原则或法则,有时又代表道德。而“德”字的指向则是明确的,古人解释是“德者得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充满机遇与挑战,道德对社会生活的调控与激励作用更加显著.行政道德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公务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地位的特殊与影响的深远,新时期从我党开展的"三讲"、"三个代表"活动要求出发,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角度出发,行政道德建设必须明确其战略重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发挥其在新时期应有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论道德领域的法治化趋势张晓林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拓展,道德领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其中一个显著变化就在于出现了法治化的趋势。何谓法治化趋势?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原本由道德准则来调节、规范的一些行为,现在交由相关的法规法纪来管束。比如,人们...  相似文献   

20.
文章立足中外学者研究道德困境状况,厘清道德困境的客观存在性,并揭示利益性困境、角色性困境是道德困境产生的间接原因,道德规范的多样性是道德困境产生的直接原因。建立优先级排序原则,依据"保留"与"取窄"以及添加第三规范消解标准,构建具有严密性、层次性的道德规范系统。进而探讨道德信仰、道德原则、道德准则内涵,将自下而上的道德体系作为优先级排序原则范式。另外,横向研究各个道德规范系统内部优先级原则,探究全方位、合理化的道德困境消解路径,对新时代我国道德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