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展中欧关系的积极步骤施鲁佳最近,欧盟决策机构外长理事会正式批准了《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对华政策新文件。这是欧盟在对华关系方面采取的又一个积极步骤,必将有助于促进中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文件认为,在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大国关系不断调整的情...  相似文献   

2.
杨元华 《党政论坛》2006,(12):26-28
欧盟委员会于10月24日公布了题为《欧盟与中国:更紧密的伙伴,扩大的责任》的对华政策文件和一份欧中贸易和投资的文件。这两份文件统称为欧盟委员会发布的第六份对华政策文件。文件对欧中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评估,阐明了欧盟对发展欧中关系的基本立场和政策措施,并提出了未来欧中关系发展的总体构想。如何来评估这份文件所反映的欧盟对华关系的基本立场?这份文件与过去五份文件相比有什么新变化新特点?这是一项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新课题。发展欧中关系是主线从文件的内容来看,这是一份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更加务实的纲领性文件,反…  相似文献   

3.
一些强硬姿态实际上是一种“谈判语言”,是谈判过程中的要价10月24日,欧盟委员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发表题为《欧盟与中国:更紧密的伙伴、承担更多责任》的对华政策文件。这是欧盟委员会发表的第六份对华政策文件。这份长达二十多页的文件指出,欧中  相似文献   

4.
过去的一年是中国与欧盟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中欧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中欧各自针对对方政策文件的发表、“伽利略计划”等合作协议的签署、欧盟对华军售禁令实行14年后出现松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果表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走向成熟、走向务实。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关呈远大使感慨万千。在他略显简陋的办公室里,关大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在欧盟出台对华长期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得以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彼此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更加扩大,交往的内容更加广泛。 近来欧洲国家继续扩大对华政策的调整幅度,这一方面是由于整个西方对中国及其亚洲进行了冷战后较为全面的战略审视,另一方面也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高温不下的经济发展继续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客观上也为欧洲国家对  相似文献   

6.
陈新 《瞭望》2016,(29):17-17
7月12日至13日,第十八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双方领导人在会晤中积极评价中欧关系发展,并就欧洲一体化建设、中欧经贸关系、欧盟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会晤后,中欧领导人共同见证了有关合作文件的签署。  相似文献   

7.
今年中国和欧盟迎来了双方建交30周年。9月5日,中欧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在北京举行,中欧关系进入了“最具有活力和卓有成效的时期”。作为国际舞台上两支不断上升的力量,中欧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作用与日俱增,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双方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立场。在双边关系方面,中欧相互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自明的。2004年,扩大的欧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跃升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8.
全球要闻     
《瞭望》1998,(28)
全球要闻6月29日—7月5日)欧盟外长批准欧委会对华新政策欧盟15国外长6月29日在卢森堡批准了欧盟委员会于今年3月提出的欧盟对华政策新文件———《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欧盟新的对华政策旨在支持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协助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改革。新...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欧盟第三次领导人会晤 10月23日在北京举行。就 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是中欧建交25年来,尤其1998年中欧领导人伦敦第一次会晤以来,中欧关系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建立中欧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全面伙伴关系,是双方共同的政治愿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发展与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置于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在中欧领导人第一次会晤中,朱镕基总理就曾指出,欧盟是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必将成为多极…  相似文献   

10.
欧洲三大国——德、法、英领导人相继更迭以来,对外政策包括对华政策动向,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在中德关系出现紧张和欧方趁中欧峰会之机配合美国在人民币汇率、贸易逆差问题上向中方施压的情形下,人们对中欧关系的前景感到担忧。  相似文献   

11.
2014年3月《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中欧加强交通运输关系潜力巨大,双方决定共同挖掘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欧盟政策的契合点,探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开展合作的共同倡议。"从欧盟以及中亚的回应态度来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接受性还是很高,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中亚又处于中国和欧盟的中间地带,所以如何在中亚地区找到中欧战略对接可能性,探寻双方的战略对接基础,对于在实践层面运行"一带一路"倡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玉刚 《党政论坛》2008,(20):51-51
一位美国同仁曾告诉笔者,在应对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上,欧洲远远没有美国调整和准备得充分。从中欧关系这一年所经历的磕磕绊绊来看,这话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期间,美国对华政策以太平洋战争为转折点。在此之前,美国对日本进攻中国的事实一直持冷漠态度,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直接卷入战争,出于自身的利益,美国调整了其对华政策。“扶蒋反共”是史学界对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较为一致的概括。事实上这种概括并不能完全反映1941年至1945年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全貌,美蒋之间既依赖又矛盾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也是影响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主要因素。本文拟从上述方面来考察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阶段性特点及其对美蒋关…  相似文献   

14.
挑战之一:中欧下一步从2006年到2007年,欧洲的三驾马车德法英完成了领导人的交接:默克尔,萨科齐和布朗成为"新三剑客"。新三剑客在对华政策上,似乎并不像其前任那样"甜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假设遭到质疑随着中国在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越来越多展现其不断增长的经济、外交和军事实力,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上的共识正在逐渐瓦解,这也引发了有关未来美国对华政策向何处去的争论。其实早在奥巴马政府2011年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彰显其对亚太地区的  相似文献   

16.
新年的祝愿     
《瞭望》1999,(1)
欧盟主席展望中欧关系新年到来之际,欧盟委员会主席雅克·桑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为亲笔签名。我对中国,并对香港、澳门进行了一次非常富有成果的访问。这次访问是在最近欧盟和中国关系得到加强的背景下进行的。未来的岁月将以新的模式发展我们双方的关系。1月1日欧...  相似文献   

17.
实用主义与美国对华政策的矛盾性刘建飞实用主义在美国的外交中,特别是在冷战后的对华政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对华政策主要特性的剖析,结合美国外交的历史传统,探讨美国外交的基本指导思想,进而展望美国对华政策趋势。一、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主...  相似文献   

18.
"共乘一艘船,同过一座桥"。12月7日,当参加中欧思想库圆桌会议的代表在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前夕与温家宝总理座谈时提出中国与欧盟目前的关系究竟是在同一条船上,还是在同一座桥上时,温家宝总理如是说。这不无风趣,极富哲理的话,准确描述了今天中欧之间既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双边合作,又需要通过加强对话解决分歧的关系现状。  相似文献   

19.
第二届欧盟—拉美国家首脑 会议5月18日闭幕。此次 会议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在当前新的国际形势下,欧盟与拉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二是两大地区的领导人对美国实行的单边主义政策同声谴责,并将这种谴责写进《马德里宣言》,这在美国、欧盟和拉丁美洲这个大西洋三角关系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欧盟和拉美与美国之间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裂痕有所加深。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一位报界人士在评论黑格访华之行时,用“寻求精细的平衡”这句话。来描述美国对华政策上这样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要照顾美国亲台帮的压力,一方面又要推进同中国的战略关系。通俗一点说,是在踩钢丝。坦率一点说,是既要谋取在与苏联对抗中发展中美战略关系的好处,又要保持多年来它在台湾的地盘。因此,美国的对华政策摇摇晃晃,蹒蹒跚跚。 这并非共和党政府的“特产”。民主党政府同中国建交以来也大体如此。去年前任国防部长布朗访华,还没离开华盛顿,美国就先宣布向台湾出售一批武器的新交易。不过,由于去年共和党在竞选中说了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