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5,(4):24-25
今天,我想首先强调的观念是“:信”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得以延续,得以发展下去的一个基本前提。如果不讲“信”,那人类就没有办法存在下去。所以我要强调,并不是仅仅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才有“信”的资源,西方也有,各大文明中都有它的资源。其次,大家都知道我国目前面临的诚信问题,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大家关注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处在非常微妙的状态,这种状态  相似文献   

2.
赵山明 《探索》2003,(1):76
自我是什么?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但是确认了“我”的存在 ,这被认为是历史性的功绩。胡塞尔的“本质直观”认为 ,自我是个无法界定的问题 ,或者干脆说不应当作为问题 ,因为一切问题、一切界定必须以“我在”为前提。正统(学院式)心理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讨论什么自我 ,因为自我既不能被实验 ,也不能被客观地观察。能够实验或观察的是“刺激 -反应”(S -R联结)以至脑组织结构、神经细胞(元)神经介质等等越来越微观的一系列物质。原来以为这样可以越来越精确、越来越量化(意味着越来越可以控制和把握) ,没想…  相似文献   

3.
《实践论》是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著作。本文仅就这一著作关于认识过程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作出的主要贡献,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实践论》深刻阐述了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就两个飞跃的问题,分别做过论述。但他们并没有把两个飞跃联系起来,做为统一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思历来就极端重视农民问题。早在1848年至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就曾多次论述过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在一些农民国度中,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必须有农民的支持,如果没有农民的“合唱”,无产阶级的“独唱”就会变成“孤鸿哀鸣”。然而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长期未被社会主义者所认识。直到19世纪90年代法、德等国的社会民主党人出于在合法斗争中取得农民的支持的需要,才从忽视农民问题转到开始重视农民问题,并且开始讨论和制定土地纲领。无  相似文献   

5.
从近代开始,认识论研究在哲学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但认识论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对象又是什么?对于这些认识论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似乎还没有真正解决。许多哲学论著往往在认识史、哲学史同认识论史之间划上等号,把认识的对象、哲学的对象同认识论的对象混为一谈。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弄清认识论的对象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对象.否则,就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认识论、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认识史、哲学史和认识论史为了弄清认识论的研究对象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对象,有必要大略地考察一下人类的认识史、哲学史特别是认识论史。  相似文献   

6.
赵玉君 《理论学刊》2004,(5):116-117
存在主义哲学一开始就与文学密切相连。作为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创始人的克尔凯戈尔,其主张往往通过小说、戏剧和日记表现出来。克尔凯戈尔既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也否认黑格尔所主张的理性精神的存在,在他看来,世界是“人的存在”。他所说的人是指一个非理性的、孤独的个人,所谓“人的存在”是纯粹个别的主观性,即非理性的、孤独的个人所体验和感受的一种具有超越性的精神状态,因此他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颠倒为“我在故我思”。这派哲学由  相似文献   

7.
哲学界在讨论或解释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时,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所谓“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把本体论规定为“是指研究思维以外的客体的学说,即研究客观世界,包括自然与社会的运动规律的学说”,我觉得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本体论是哲学研究中与认识论不同的一种关于世界(存在)的本质(本原)的理论,有它确定的含义。人们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中论述关于存在的本原的学说叫做本体论,或叫做本体论的宇宙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在哲学上的不同体系中,可以区分为本体论的唯物论或本体论的唯心论,或本体论的心、物二元论。那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谓“本体论”有没有它的地位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呢?  相似文献   

8.
说政声     
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地方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热外冷”、“上热下冷”的现象。从表面上看,工作抓得声势浩大、轰轰烈烈,但深入探究一下,就会发现基层党员对党建工作并不那么关心、热心、入心,群众也没有感觉到明显的变化,工作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9.
现在,有些人说成绩滔滔不绝,俨然是一块无瑕的“美玉”。说到问题,一言以蔽之:当然也有“失误”。再加上新事物层出不穷,难免“失误”的补白,便什么毛病也找不出来。不管什么性质的错误,用“失误”一盖而过,由大化小,由小化了,就与成绩融为一体了。如此下去,“失误”便成了某些人的“遮羞布”。 大家明知这种说法是极为有害的,但既然“失误”成了“套话”,别人说得,我为何不可说呢?这样下去,一种油腔滑调、偏嘴绕舌、掩盖错误的邪风就刮起来了。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认识和实践总是有差距的,主观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左”的根子很深,时间很长,影响很广,纠正起来也难。直至今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受到主要来自“左”的干扰,正如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分析,“左”倾思想的认识论根源是主观唯心主义,即“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从根本上违背了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