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刑事赔偿制度之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宇冠 《法学研究》2004,26(1):133-139
参照联合国人权公约的有关规定 ,应对我国刑事赔偿制度进行如下改革 :错案赔偿不能以一审或二审是否判无罪为标准 ,而应当是在终审判决有罪以后发现新证据并经再审改判无罪的情况下对已经服刑的当事人赔偿 ;如果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合法执行公务 ,即使被告人最终被判无罪 ,也不应当赔偿被告人在诉讼期间因为被逮捕、拘留或其他执法行为所带来的损失 ;如果系非法拘禁 ,即使被告人被判有罪 ,也应当赔偿 ;应当将搜查、扣押财产列入刑事强制措施之中 ,以区别合法的搜查、扣押和非法侵犯财产权 ,并落实对侵犯财产权的赔偿。  相似文献   

2.
马爽 《法制与社会》2013,(21):20-21
沉默权是现代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权利,是被告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制约公权力侵害的重要手段,起着体现刑事诉讼价值、实现刑事诉讼程序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权利体系。在刑事诉讼中明确沉默权的规则,并建立配套的保障机制,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实现实体公正与程序正当、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等诉讼价值上进行选择的态度,也能够反映出一国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的保护状况和诉讼过程的文明程度。现从沉默权的起源与发展谈起,解析沉默权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沉默权对于发现案件真实的利弊,结合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现状,建议设立有限制的沉默权,从而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刑事沉默权(the Right To Silence),是指刑事诉讼中,嫌疑人和被告人所享有的,可以对司法人员(包括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的讯问保持沉默,而不自证其罪的权利(the Privilege against Self-incrimination)。①此权利自“米兰达规则”建立之始,时至今日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乃诉讼程序特别是侦查程序中人权保障之标志。然而沉默权在我国却是命运多舛,在全面保障被追诉人诉讼权利与保证刑事追诉质量的激烈争论中,至今仍未得以确立。笔者以中国现实司法状况为基础,以沉默权自身价值为前提,拟提出有限沉默权制度,以期在各执一端中寻求中点。  相似文献   

4.
论沉默权制度及其在我国的确立与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目前已签署加入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有关刑事被告人人权保护的国际公约 ,意味着中国已承诺并承担了保障这些公约中所确立的被告人最低限度人权之义务。但是作为这些基本权利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的沉默权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尚未明确规定。沉默权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 ,已成为现代国际刑事诉讼主要价值取向和重要内容。我国应当确立有限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5.
无罪推定,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无罪推定所强调的是对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须有充分、确凿、有效的证据,如果审判中不能证明其有罪,就应推定其无罪。这是西方现代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诉讼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体现了程序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无罪推定原则是指法律事实裁判者确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罪以前,假定其无罪的法律原则。根据无罪推定,在案件终结时,如果法律事实裁判者不能作出有罪认定,则推定无罪。从逻辑认知基础上来说,如果不能认定有罪,则事实上仍有无罪和有罪两种可能性。但根据无罪推定原则,不能认定有罪,就要推定其无罪,这一推论过程具有非单调的逻辑特征。文章将从法律论证的视角下,从证明责任和缺省推理两方面剖析无罪推定原则存在的合理性基础,以期为法官裁判提供正当化的逻辑依据,从而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刑事司法公正,并推进其他诉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刑事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直接关系着其权利的保护状况和损害的弥补程度,保护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有利于刑事诉讼架构的平衡,有助于实现刑事诉讼的公正,也是保护公民人权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在刑事被害人保护方面存在缺陷,如何完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无罪推定,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无罪推定所强调的是对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须有充分、确凿、有效的证据,如果审判中不能证明其有罪,就应推定其无罪.这是西方现代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诉讼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体现了程序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法律如是说:你有权保持沉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向"有权保持沉默"发问众所周知,保持沉默是诉权的重要内容,为世界多数国家和联合国通过的诸多国际法律文件所确认,并被视为保护基本人权的强有力工具。其基本内涵,集中表现为不能强迫公民自证其罪。1、沉默权何以引发争端根据联合国国际法律文件的要求,任何受到刑事指控的人均不得被迫作对自己不利的证言或供认有罪,并将这一规定视为公正审判和刑事司法的最低标准之一,许多国家据此确立了沉默权。如英、美、德、日等国在《刑事诉讼法》或《法官规则》中均有明确规定。通观我国的刑事立法,对沉默权却大打折扣,既不肯定,也不全…  相似文献   

10.
在刑事诉讼中,沉默权是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是诉讼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国外沉默权制度的发展演变,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的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11.
刑事被告人证明责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卞建林  韩旭 《法学论坛》2002,17(3):98-106
根据无罪推定原则 ,控诉方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 ,被告方不承担证明责任 ,这是一项基本原则。但证明责任包括证明有罪的责任和证明无罪的责任 ,被告方不承担证明有罪的责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被告方仍要承担提出证据证明自己无罪的局部责任 ,这在许多诉讼制度和证据法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成为普遍认可的实践。我国对此应予以借鉴 ,它符合诉讼合理主义的要求 ,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即刑事政策、证明难易、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12.
人权,顾名思义就是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的实现要靠法律的确认和保护,没有法律对人权的确认和保护,人权要么只能停留在道德权利的应然状态,要么经常面临侵害的危险而无法救济。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地位上存在差距,诉讼能力上被告方又存在局限,这使得不公正现象有所发生。现代刑事审判虽然把证明责任赋予控辩双方,但被告方因自身诉讼能力的局限,仍然无法与强大的控方平等对抗。所以我们更应该强调法官对有利被告证据信息的调查,实现控辩审之间权力/权利的动态平衡,这是现代型审判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要在我国建立完整的刑事诉讼制度,实现刑事诉讼公平公正民主,就必须建立沉默权制度。沉默权被称为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沉默权是现代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个人利益得到保护、实现刑事司法公正的最低标准。而在国际上,沉默权作为一项基本的准则,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是适应国际发展的要求,也是完善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杨榕 《法制与社会》2013,(23):255-256
沉默权是一种在刑事诉讼中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重要诉讼权利。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原则的确立,沉默权成为职务犯罪侦查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应该重新审视沉默权,积极面对,研究其起源、成因以及因对策略,以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与打击职务犯罪案件并重,保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尊严。  相似文献   

15.
沉默权是英美法系国家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蕴涵了现代诉讼理念中公平、正义的合理内核,并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活动始终。在我国,鉴于侦查阶段最易侵犯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在侦查阶段确立沉默权就有了特殊的意义。因此,有必要从沉默权的基本理论入手,在分析侦查阶段确立沉默权的必要性的同时揭示出其局限性,以对我国在侦查阶段确立沉默权进行制度探索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论沉默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是现代刑事诉讼中一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诉讼权利 ,是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内容。本文从沉默权在世界各国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地位出发 ,着眼于其对诉讼公正尤其是对程序公正的重要意义 ,论述其产生之后即取得各国认同与接受的原因即其自身在实现刑事诉讼基本价值过程中的作用 ,及其对刑事诉讼走向文明、民主、法治的历史性贡献。而我们立法对此作了恰恰相反的规定 ,似乎与现代刑事诉讼法治化的国际潮流不相一致 ,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想南辕北辙。本文在最后认为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沉默权规则乃大势所趋 ,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通过后,强化了对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使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取得了巨大进步,不仅为实现司法公正提供了立法保障,也极大地促进了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程序公正意识和人权保障观念的提高。程序正义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司法公正是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统一,是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的统一,已成为司法理论和实务界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18.
坦白从宽与沉默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国章 《法学杂志》2002,23(1):53-54
坦白从宽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刑事政策 ,它在感召犯罪人悔过自新、分化瓦解犯罪集团、促进罪犯改造等方面都发挥过积极作用 ,直至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依然被广泛运用并行之有效。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所反映的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的精神 ,极大地保障了刑事诉讼中被追诉方的人权 ,因而被认为是“人类在通向文明的斗争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随着 1 998年我国政府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引起了国内法律界和舆论界对我国法律是否应该引入沉默权制度的空前关注。但无论是否赞同引入沉默权制度 ,较多的观…  相似文献   

19.
《法学》1989,(2)
问题的探讨从两个假设开始: 1.如果任何公民被指控为被告,那么他必须提供充足可信的证据来证明他无罪,否则,他即被推定为有罪; 2.如果任何公民被指控为被告,那么控诉人必须提供充足可信的证据来证明他有罪,否则,他即被推定为无罪。这两个设定从现象上表现为诉讼活动中两种不同的举证责任制度和推定制度,然而,剖开其外表,我们不难透视出两种对立的法律观,冲突的焦点就在于对人权的绝然相反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沉默权的发展现状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对沉默权与保护人权等问题做了论述,旨在说明我国不应当设立沉默权制度,最后对应对我国当前刑事诉讼中刑讯逼供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