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言 《瞭望》1984,(13)
不久前,沈阳市郊区清水乡泥沟堡的一部五十门电话交换机开始启用,四十九户村民家里安装上电话。农民高兴地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过去只是梦想,今天全实现了。泥沟堡是个近五百户、两千人口的自然村。随着农业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全村商品生产大发展,目前有村办和联办企业十一个,全村百分之八十三的人从事工副业生产。全村工副业产值也超过百万元。生产发展了,大家分外感到信息不灵通。全村只有一部电话,联系个事可不便呐。咱们不能多装  相似文献   

2.
办好公益事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九道沟村村民委员会,为了发展公益事业,改变全村面貌,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人参生产。村办参场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五年共提供了公共积累三十三万元。用这些积累,村里兴办了十件事。  相似文献   

3.
袁家村在改革中前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乡的袁家村与昭陵博物馆毗邻。是一个只有52户人家的小村子,村民227人,男女劳力98人,耕地380亩。1988年全村工副业总产值达到650万元,全村人均产值2.95万元,劳动日值12元。袁家70年代初起步,80年代崛起腾飞,是改革唤醒了袁家,是乡镇企业富了袁家。  相似文献   

4.
他有什么秘诀吗?他说——我们华西村是个小村,325户人家,1400口人,600多亩土地。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100万元,去年到了5.42亿元。目前全村户均存款达8.75万元,户均占有固定资产72万元。问怎么创出这些成绩?我说是有“三靠”。即一靠教育,二靠政策,三靠干部。这三靠,概括了我们华西人过去、现在所走过的路。一靠教育。教育要讲究特色。比如华西的奋  相似文献   

5.
张伟 《求知》2007,(2):27-27
天津市静海县唐官屯镇长张屯村,是一个拥有286户,968人的中等村庄,全村有可耕地911亩,大小企业30多个。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该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协作、奋发拚搏,带领群众同走致富路,使该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心思进。2006年该村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该村村民目前的生产生活现状是农业生产机械化、农民就业工业化、生活环境城镇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在该村已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镇白鹤村党总支书记庞远贵有一句话,叫做“市场需要,百姓需要就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其实,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之后,更重要的是真抓实干,正是由于有了村党总支一班人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组织和依靠全体村民,解放思想、奋力拼搏,勇敢地闯出了一条适应白鹤村小康建设的发展之路,才有了今天白鹤村的新面貌,使昔日的一个普通村庄,率先迈进重庆市的亿元村行列。请看一组简单的数据: 1978年,全村总产值74万元。收入 76.2万元,资产 93.6万元,人均纯收入195元;1988年,全村实…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鹤壁市故县村在党总支部书记唐巨林带领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由1 999年的5000万元上升到2005年的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 999年的400元提高到2005年的4500元。故县村党支部也先后被评为“省级五好党支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8.
吴解生 《党政论坛》2006,(12):42-43
地处七宝镇外环线以东的九星村是2005年上海市百强村的第一村,全村1600亩地,1117户人家,3757名村民,外来流动人口20000多名,2005年该村的劳均收入达35000元,全村农方收入3.3亿元,上交税收1亿元,净利润收入1.8亿元。九星村成为上海市文明村,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特色村,党支部书记吴恩福成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十大优秀村官。十年前,吴恩福同志接任村党支部书记时,九星村负债1780万元,村劳均收入不足3000元,九星村是个贫困村。十年来,吴恩福同志在地方党委的支持下,带领村民艰苦奋斗,一心一意谋发展,抓住改革开放的每个机遇,创造性地、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9.
一个村庄 变迁的轨迹 东漖村位于广州市芳村区腹地,人口2300多人,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长期以生猪、蔬菜、果木等种养业为主。199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60万元,村级利润仅40万元。但到1995年,这个村的总收入已达2.5亿元,利润1811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33万元。全村650户,拥有各类汽车65台、摩托车280多台,80%的家庭装上了电话。  相似文献   

10.
72岁的谭纪顺老人随全村成建制地迁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山头镇河北北村已近一年,成为河北北村村民后,老人按规定办了退休,逐月领取生活补助.老人过去生活在距河北北村40公里远的东白石村.过去,全村人均收入不足700元,现在人均收入增长了4倍.地处偏僻山区、生活生产条件十分恶劣的东白石村,一年前就从中国的版图上消失了.有着250多年历史的东白石村,只是留在了谭纪顺老人的记忆深处.在山东半岛,穷村被富村或企业集团兼并而消失,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趋势.据有关部门估算,自1987年以来,山东半岛至少有200多个贫困村被富村或强企兼并而消失.  相似文献   

11.
正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村是革命文学作品《暴风骤雨》的原型地,被誉为"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全村现有610户人家、1870口人,耕地9800亩,土地规模经营总面积2.1万亩。经过40年的艰苦创业,2019年,全村总资产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万元,从昔日的"光腚屯"变成今天的"亿元村",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国家级文明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穷则思变 既靠"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初,地处廊坊安次区西部与北京大兴接壤的王小寨村还是个贫困村,全村70多户人家,300多口人,年人均收入仅六七百元。1992年,民进廊坊市委把王小寨村定为科技扶贫联系点,发挥会员中拥有林果专业科技人才的优势,帮助这个村打井办电,开发沙荒地,建起果园,栽种了短枝红星、红富士苹果和白葡萄,使村民走上致富之路。199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相似文献   

13.
浙江宁波市奉化萧王庙镇滕头村,几十年坚持抓物质文明不忘精神文明,抓经济发展不忘生态环境建设,抓先富不忘共富,引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去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13.5亿元,实现利税1.35亿元,村民人均收入14300元。村先后被命名为“全球生态500佳”、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环境教育基地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84,(8)
这是几则来自农村的简讯,是记者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花圃里采摘来的几朵花: ——山西省乡宁县前河生产队队长崔高生成了“万元户”以后说:“我一家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去年,他挨门逐户帮助群众制订勤劳致富计划,带领大家搞好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使全村每人平均收入达到一千元。“万元户”带出了“千元村”。——四川省巴中县城守公社农民马兴武,致富不忘国家。他同两个儿子从事家庭副业,一九八二年全家收入二万六千多元,自愿购买国库券一万多元;去年,他家收入增加到四万多元,又  相似文献   

15.
日前记者在河北定州乡下采访,听到了两件令人感触颇深的事:其一,某村一干部被免职下台后,致富不忘乡亲,带领全村搞起了40家板栗加工企业,年创产值2500万元,使该村人均收入净增200元。其二,邻村的另一个干部同样被免职下台后,却拉帮结派,鼓动村民上访告状,致使该村工作瘫痪9个月,造成300亩梨树被砍掉,经济损失达3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在驻军的帮助下,从党建入手挖穷根。全村的党员抱成团,带领群众一门心思奔小康。十年共建,十年发展,十年巨变。全村人均收入由1987年的400元,猛增到如今的1680元,扎扎实实翻了两番。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 这就是陕西省兴平市官庄村。 官庄村地处关中平原,毗邻陇海铁路,发展经济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长期以来,官庄人得势不得“分”,守着“聚宝盆”挨饿受穷。不  相似文献   

17.
正塔元庄村位于石家庄北侧15公里,滹沱河北岸,距正定县城西侧1.5公里。上世纪八十年代,塔元庄还是个穷村,为改变落后面貌,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正定工作期间就曾多次到塔元庄村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从2003年开始,在党支部村委的带领下,以幸福乡村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村面貌发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07,(4):31-3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重要的一点是就是要因地制宜,走最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发展路子。安定庄村位于蓟县的平原地区。近年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发展温室大棚323座,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0%,成为日光温室大棚蔬菜专业村,全村人均收入达到8200元,比全镇的平均水平高出1000元。  相似文献   

19.
高挺 《瞭望》2008,(46)
地处大山深处的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村,曾是个高山极贫村,直到1988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300元。20年来,在以孙开林为首的村党组织一班人的带领下,尧治河人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斗志,历经千辛万苦修路开矿、筑坝办电、改田建园、兴办企业,终于挖掉了世代延续的穷根,工农业总产值从3.2万元猛增至5亿元,村级固定资产达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昔日的高山极贫村一跃成为保康县首富村和全国文明村。20年,尧治河完成了原始积累,实现了突破发展,走向了快速扩张,改变了贫穷落后,实现了脱贫致富,走向了共同富裕;20年,尧治河弘扬了艰苦奋斗,实现了与时俱进,走向了科学发展,告别了封闭愚昧,实现了素质提升,走向了现代文明。20年风雨创业史,尧治河不仅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更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谐  相似文献   

20.
日前记者在走访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凤岗镇西山村时了解到,由于积极组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这个村集体固定资产达1500万元,村财政收入为11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88元。全村有85%的农户建了新房,80%的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能领到养老金,成为全县闻名的小康村。像西山村这样把农科教结合与农民奔小康紧密结合起来的典型在全国还有许多。目前,全国有安徽黄山、山东潍坊、山西吕梁、湖南怀化、广西桂林、甘肃定西等国家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区12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