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与仓夷同志相识,是1941年冬天调到《晋察冀日报》以后。在被敌人烧毁残缺的编辑部办公室里,第一次和仓夷同志见面。仓夷同志是晋察冀边区著名的记者,报告文学作家,是晋察冀日报最年青活泼的一个同志。他的个性是那样的潇洒而富于热情,在他的脸上总是浮现着轻松而愉快的笑容。在工作的时候,坐在办公室里,皱着眉头安静细致的挥动着笔;休息的时候,他和同志们亲切地聊天,说笑话,有时和一群小鬼打球、唱歌。他最得意和爱唱的歌就是《再会吧、南洋》,由于他生长在南洋,对于这支歌有如故乡般的眷恋。仓夷同志原名郑贻进,1921年出生…  相似文献   

2.
"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人力支援中国抗战的重要群体,他们为中国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对南侨机工与南洋华侨社会关系的考察,发现"南侨机工"在中国能够积极参加抗日运输工作,与南洋华侨社团和机工家属对返国机工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南洋华侨对"国"和"家"的观念是分离的。二战胜利后,在东南亚民族主义高涨的背景下,南洋华侨"国"和"家"分离的观念差异成为影响南洋华侨政治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海内与海外》2014,(9):80-80
北京华商会参加市侨联新侨人才工作座谈会 2014年9月4日,北京华商会部分会员参加了关于《北京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与新侨发展研究》的专题调研座谈会。市侨联副主席、市侨联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主席陶庆华主持会议,各行各业新侨30余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4.
对鸦片战争以前南洋华侨的人口数量与职业、籍贯构成的分析较为困难。日人成田节男说:“从来关于华侨的文献都只写到暗示华侨存在的程度,要据此以考察华侨的人口和生活就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中国史料向来缺乏统计数据,西方资料除荷属东印度公司的吧城史料外,也缺乏鸦片战争以前的华侨统计材料,而大多是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数据。除黄文鹰先生根据吧城荷文档案,对17—18世纪的吧城人口  相似文献   

5.
南洋問題資料譯叢是厦門大学南洋研究所所發行的定期刊物之一,自1957一月起創刊第一期,嗣后每四、七、十月發行各一期。这个刊物和-般國际問題刊物旨在報導和宣揚的性質不同,它的任务是选譯外文(包括南洋各國、苏联和資本主义國家的語文)有關南洋各國的經济、政治、文藝、歷史、地理以及國外学者对于南洋華侨問題的学術論著和統計資料等藉供本所和國内有關机構的参考。因此,本譯叢發表的譯件,並不就是南洋研究所的見解,代表南洋研究所各  相似文献   

6.
金秋 ,在粤东山城鳞次栉比的楼群中 ,又添新景———梅州文玉幼儿园屹立在梅江河畔 ,富丽堂皇。专程从马来西亚飞抵梅州的国际知名画家、艺术教育家、文化艺术推动者钟正山先生 ,在参加幼儿园落成庆典会上 ,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艺术学院的创办人钟正山先生祖籍广东梅州市郊三角镇 ,1935年诞生于马来西亚古城———马六甲。他生于南洋的书香家庭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薰陶 ,1956年毕业于南洋艺术学院 ,并考获旧金山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年仅21岁 ,血气方刚的钟先生 ,立下了“仁人志士所植立 ,横绝地维屹天柱”的雄心壮志。1957…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討論的虽然大部分是以不屬南洋范圍的印度为例,但它的研究方法及一些意見对于研究南洋各國的政治經济情况是有参考价值的,因为南洋各國和印度共有东方國家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8.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南洋姐”席卷世界上大部分的卖春市场,对她们人生命运的悲剧性解读,构成“南洋姐”研究的主流视角。但事实上,“南洋姐”奔赴海外,多多少少是一种主体性、主动性的选择。将“南洋姐”视为“被剥夺主体性的女性”,是很难准确捕捉到历史的全部真实的。“南洋姐”以娇弱之躯,在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同时,为近代日本的海外扩张开辟了道路,也为日本日后的“南进”运动奠定了第一座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南侨机工"是抗战时期南洋华侨社会人力支持中国抗战的重要群体。"南侨机工"人数除了"南侨总会"派遣的3192名华侨青年之外,还包括泰国、菲律宾社团派送的华侨青年、曾服务于中国各部门后经介绍参加运输的华侨青年以及"西南运输处"在越南招募的华侨青年组成。"南侨机工"是一个年轻、技术精湛的群体,他们返回中国参加抗战运输活动,对中国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征订启事     
《南洋问题研究》(原名《南洋问题》)是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出版的综合性学术季刊,从1988年1月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点反映东南亚地区和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历史、华人,以及社会、文化、教育、宗教、民族、民俗等问题的研究成果,为国际问题研究和教学提供基本的、系统的情况,是从事外事、国际经济、侨务等实际工作同志的理想学术读物。《南洋问题研究》为16开本,每期110页,国内售价每期1.30元,全年四期5.20元;海外售价全年四期10美元(含邮费). 《南洋资料译丛》是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于1957年创刊的季刊。该刊从大量的外文报刊、书籍中精选、翻译有关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华侨、华人等问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和新加坡南洋学会联合主办的"战后海外华人变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25日至2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观海园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国内外专家与学者一百五十多人,其中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荷兰、西德等国家及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四十多人,向大会提交的论文共有73篇。本刊征得该大会组织委员会的同意,也征得作者本人的同意,在本刊先行选刊了其中以中文撰写的有关东南亚地区的九篇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厦门人     
在中国沿海城市中,我觉得厦门是最有南洋风味的。南洋这个词有点陈旧了,但是它能代表一个时代,一个让中国人不能忘记的时代,南洋包含着多少中国人的辛酸苦辣的奋斗史,而厦门人是这段历史最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东南亚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叶。地处江苏的暨南大学南洋文化事业部开其端绪,中经20、30年代"北大三杰"的拓展、40年代南洋学会的创立、东方语专的创办,以及江苏的"南洋研究三杰"的耕耘,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现代东南亚研究成果不乏,规模初具。江苏是中国现代东南亚研究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4.
由于日本的移民侵略及其失败,二战后,包括遗孤在内的"开拓团"民大量滞留海外,其中,在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萨哈林南部及原苏联地区等地的日本人归国问题十分引人注目。中国养父母以德报怨,对日本遗孤施以人道主义救助,这是他们日后能够归国定居与亲人团聚的重要原因,这是滞留俄萨哈林等地的日本归国者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5.
前言:华侨一词的原义:既指侨居国外的侨民,又指居留当地的华民(华人)。华侨史分期:既照顾世界史,又兼顾中国史。第一篇:古代、中古时期的南洋华侨——公元前、后至十七世纪——第一章:公元前、后至九世纪汉唐间中南交往关系与“流寓”于南洋的华侨第一节:中、南交往关系的发生和发展第二节:“流寓”于南洋各国的华侨第三节:作为“生口”被贩卖到南洋各国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6.
二战之前,在东南亚地区数量相对有限的日本移民中,"南洋姐"一度"一枝独秀"。她们作为早期日本在东南亚扩张的先驱,为日本"南进"东南亚地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欧洲列强的海外扩张,打头阵的多是海盗和传教士,而日本最初的海外扩张,主力军则是以卖淫为生的"南洋姐"。当时,日本在海外经济实力难以抗衡西方殖民者的大背景下,"南洋姐"是日本政府默许的一种实用性输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实力的迅猛扩张,"南洋姐"曾经持有的"开拓"者地位急剧下降,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7.
抛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将私产无私奉献给国家,义无反顾地走上一条坎坷的、漫长的革命道路。他,就是海内外著名的爱国老归侨83岁的张楚琨先生。 楚老的一生是和中国历史和华侨历史分不开的。他在新加坡念小学和中学,大学毕业于上海。1931年,他从事抗日救国工作,参加上海反帝大同盟。1937年他在新加坡《南洋商  相似文献   

18.
十六、十七世纪随着华人移民海外浪潮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中国与南洋商业往来、手工业农业生产技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与南洋之间的文化传播信息亦日渐增强,不仅有大量的中华物质文明传入南洋地区,同时也有许多南洋物质文明输入中国,并对中国社会与经济产生了多方位的影响。一、新物种的引进与传播。早期大帆船贸易过程中,许多美洲植物如烟草、玉蜀黍、可可、棉花、菠萝、龙舌兰、落花生、靛育、木薯、番木瓜、人心果、番茄、南瓜以及秘鲁菜豆、沙葛,杨桃、美洲酸枣、腰果等传人菲律宾和南洋其它地区。(1)十六、十七世纪,上述农…  相似文献   

19.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于1986年10月12日至16日举行建所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外地代表共43人,分别来自下列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有关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广西省社会科学院印支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院东亚研究所、华侨大学华侨研究所、中尉华侨历史学会(北京)、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  相似文献   

20.
南萨哈林遗留日本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崩溃的产物。他们的形成复杂、多样,且带有鲜明的群体意识特征。所以,他们归国及归国后的适应问题,既与战后日本政府归国支援迟缓、萨哈林地区政府的消极对应有关,又与他们向群体内部靠拢的“故土”情结密切关联。南萨哈林遗留日本人问题既是历史问题,也是当今与俄日两国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