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革命前的闽西由于受封建地主、官僚军阀的反动统治,捐税沉重,名目繁多。以龙岩一县来说,捐税就有四十多种,每人的负担要二十八元(按当时谷价,相当于十一担干谷——笔者)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立即废除了旧政府的苛捐杂税,并通过调查研究,反复实践,逐步建立了适应革命战争需要,又符合实际情况,深受广大革命群众拥护的  相似文献   

2.
闽西地区的革命报刊活动有着光荣的传统.大革命时期,闽西青年创办的各种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及马列主义的报刊,在全省占有重要的地位.进入土地革命时期,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革命报刊活动有了相对稳定的环境,青年报刊的活动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主力红军长征以后,在原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范围内,于1935年4月成立了中共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闽西的红八团、红九团、明光独立营等红军游击队,坚持三年不屈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的“清剿”终于迎来了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个时期,即称为闽西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西具有报刊活动的良好基础。即使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极为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党刊党报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坚持活动,并在反“清剿”斗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说明这份材料是在延安整风时,我在中央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的发言。现在看来,这份材料无论在文字和内容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次排印若干份,只是为了保存党的历史资料。同时,供今后进行讨论修改之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战线中的一条必要的和重要的战线。”闽西苏区的革命文化,无论在土地革命前,还是在革命根据地建立后,都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60周年之际,由龙岩地区文化局、老区办联合主办的《闽西革命文物》正式创刊出版。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同志题写了刊名,伍洪祥、王直、熊兆仁等老同志也分别挥墨题辞。  相似文献   

7.
8.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和编写中央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对于研究我国的土地革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开辟的闽西革命根据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红色区域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推动土地革命战争的深入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党取得全国政权后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反映在如下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在征集、研究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党史研究室下达我省的“二战”时期“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武装斗争发展情况”的党史专题中,遇到闽西革命根据地范围如何确定的问题,也就是说闽西革命根据地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县份。有的同志说,应当以《毛泽东选集》为依据,《毛泽东选集》在《抗日战斗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指出:“历史  相似文献   

11.
一、抗战爆发后中共报刊活动的迅速恢复及成因历史就有这么巧合,抗日战争时期闽西中共报刊活动的恢复是与抗日战争的进行几乎同时开展起来的。还在抗战爆发后的第5天,由闽西地方党组织的最高机构——中共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即在其机关报《红旗》第18期上,集中大部篇幅,刊登有关文章,对争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进行探讨,从此迈开了抗战时期中共报刊活动的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12.
龙言 《广东党史》2002,(2):48-49
报刊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纵观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报刊在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社会动员等方面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正因为如此,对报刊史的研究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出版的研究成果也蔚为可观。近读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叶文益先生的新作《广东革命报刊史  相似文献   

13.
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是闽西进步报刊从萌芽到初步发展时期。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一代先进的知识分子率先奋起。他们学习新思想,宣传新思想,勇敢地冲破黑暗势力的各色羁绊,开展创刊办报活动,揭开了闽西现代报刊历史的序幕。一、进步报刊活动的时代条件与地方背景与福建沿海城市福州、厦门不同,位于山区的闽西,地处偏隅,“风气闭塞”,交通很不便当。所谓“上山入云巅,下岭到溪涧;对村喊得应,相通走半天”,便是当地民间歌谣极为传神的描绘。如此闭塞的地理环境,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又长期统治,反动力量异常  相似文献   

14.
闽西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较早而比较巩同的红色区域,后来又与赣西南苏区连结成为中央苏区。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邓子恢、张鼎丞等遵照“八七”会议精神,在农村积聚力量,领导著名的闽西暴动,开始了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一九二九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入闽,不仅在军事上给了闽西土地革命以巨大的推动,巩固和拓展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革命斗争"红旗不倒"有三个显著的标志:一是党的组织长期存在,党的红旗始终不倒;二是革命武装长期存在,武装斗争从未间断;三是土地革命果实长期得到保留。整个民主革命时期真正称得上是红旗不倒的地方有两块:海南(即琼崖)和闽西。  相似文献   

16.
罗明同志逝世了。噩耗传来,不胜哀念!罗明同志是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去年冬,笔者有幸亲聆罗老回忆在福建的革命经历,其中“四上闽西”给我们留下了深  相似文献   

17.
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韩伟中将,不幸于1992年4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根据他生前遗愿,骨灰于26日从北京护送到龙岩,安放在闽西革命公墓。韩伟将军1906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一个工人家庭。早年积极投身革命,曾参加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及井冈山斗争。1929年随红四军入闽西,曾任红十二军、三十四军一○○团团长,杭、永、岩、武、新军分区司令员兼第八师师长、福建军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对闽西地区基督教问题的处理,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将斗争与改造相结合,充分发 扬了革命现实主义精神。革命时期党对闽西基督教的斗争改造,是我党早期宗教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作为中央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闽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闽西具体情况相结合,领导闽西人民进行了一场以变革旧的土地制度为内容的改革试验,妥善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创造性地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土地政策和法律制度,为我党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和土地法律制度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商业是组织商品流通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是生产和消费、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中心环节。发展商业是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之闽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处在农村,农业和手工业占绝对优势。红色区域广大军民需要不同程度的商品流通和同城市的经济联系。但是,由于敌人主要占据着城市,控制着工业生产。这样,红色区域的农、副产品同白色区域(敌占区)工业品(主要是布匹、食盐、煤油、药材)的交换,就必然形成敌我之间的尖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