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民初武昌陶子麟书坊刻书业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凌 《长江论坛》2008,(4):82-85
清末民初的湖北黄冈人陶子麟,以擅长刊刻宋元旧椠闻名于当时。清光绪年间,他在武昌设刻书坊,既自行刊印书藉,亦接受委托刻书,为近代藏家、文人学者如缪荃孙、刘世珩、刘承翰、董康、叶德辉、杨守敬诸人摹刻了大量的古籍和文集。本文论述了武昌陶子麟书坊刻书的品种、数量及其刻书特点。  相似文献   

2.
姚荣 《思想战线》2011,37(1):121-124
明清江南地区的私家刻书十分繁盛,文化世族是其中的主力军。文化世族成员具有强烈的家族文化传承意识,通过刻书活动延续家族文化传统,甚至使刻书也成为家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因为文化世族具有人力、财力上的优势,其刻书活动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所刻别集、总集及大型丛书,保存和传播了各种罕见文献。刊刻的家集和家谱,更为保存家族文献、传承家族文化作出了特殊贡献。特别是家集,乃明清江南文化世族刻书活动中的创举,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价值和功绩值得大力肯定。  相似文献   

3.
正永安有个桃源洞,知道的人一定不少。倘若以时下流行的"名片"说法论之,桃源洞可谓是永安的几大名片之一,而且古已如此。一到桃源洞口,只要抬头一望,洞口绝壁上就刻有明代两郡司马陈源堪所书"桃源洞口"4个大字,还有他的题诗也嵌刻在高高的山崖上。单从这一点看,就可知道明代时期桃源洞风  相似文献   

4.
“臣工刊书进呈内府”现象是康、雍、乾时期出现在统治者上层领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臣工们以个人的力量承刻了部分本应由中央机构刊印的书籍,或直接将自己编刊的书籍连板进呈给内府,将其纳入中央机构刻印书的行列。这种现象出现得最为集中、涉及人员和书籍最多的时期在康熙朝中后期,这一时期承刊书籍的大多数臣工们在刻书风格的选择上都与江苏巡抚宋荦一样钟情于软字精写精刻。他们的积极参与,使得“康版书”风格影响迅速扩大、广泛传播,成为这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5.
晚明苏州书坊繁盛,成为重要的刻书中心。其兴盛的原因一是繁盛的经济为书籍生产奠定基础;二是文化普及促进了书籍的生产与流通;三是文人参与提升了书籍的品味。苏州书坊刻书集编、刻、售于一体,明晰的产业分工,有利于提高效率,不仅增强了书坊本身的竞争力,也促进了刻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兰亭序     
潘云贵 《福建乡土》2011,(4):29-29,34
水上书,一切太匆匆。或许只有那刻,一座会稽山才能背下一首千年诗。  相似文献   

7.
罗小平 《台声》2000,(6):44-45
建阳市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南麓 ,自宋代以来 ,这里刻书作坊林立 ,名家辈出 ,居民多以刻书为业 ,所刻之书种类、数量均居福建之首 ,成为宋代中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 ,并以“图书之府”之誉蜚声海内外 ,近在咫尺的台湾也因此闻得“书香”。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代 ,宋代进入繁荣时期 ,各地官、私刻坊林立。在众多的私刻雕版中 ,以福建、四川、浙江三省最为著名 ,浙江临安 (今杭州 )的刻本称“选本” ,四川成都的刻本称“蜀本” ,福建的刻本称“建本” ,三地刻书各具特色 ,并称全国三大印刷中心。福建“建本”的产地在享有“理学名邦”、“南闽阙…  相似文献   

8.
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教科书就那么几本,其他任何书籍几乎都是被禁止的,图书馆借不到,书店买不到,因此只能把教科书翻来覆去地读。语文书中的课文背了一遍又一遍,到现在为止每一篇课文都还像刻在心上一样。  相似文献   

9.
明代图书出版事业颇为发达,明初的黑口本可与宋元板相埒。即使在明代中后期,苏州、常州、金陵、湖州、徽州等地出版的图书,其质量也相当高。但就总的刻书质量来说,明代出版的图书不及宋元。特别是明代中后期,民间刻书风气变坏。表现为校勘不精,任意窜改和删节原文;装订不善,脱页较多;无用的序跋连篇累牍,甚至伪造古书。形成了一种“重经济效益,不重社会效益”的风气。  相似文献   

10.
周琪小記     
刚一入夏,北京的氣温骤然升到三十多度。青年漆刻藝術家周琪那間老式平房裏,這時益發顯得悶熱難耐。只有夜闌人静、暑氣稍退之後,他才能伏案開始一天的工作。一塊五十厘米見方的黑色漆板,亮得可以照出他那稜角分明的臉和那雙温柔而又刚毅的眼睛。他按白天的構思,在上面精雕細刻。當刻完最後的落款時,朝霞已映進了他的窗口。接着,斗室四壁又加上了一件新作品。  相似文献   

11.
钟叔河 《同舟共进》2008,(11):65-65
王平拍的照片和他的文章一样好,不久前他游开封,在仿古新建的"开封府衙"内,见到了刻在石头上的四句一十六个字:  相似文献   

12.
《红搂梦》里的贾敬,专心炼丹修道,梦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实这是一条盘坐在蒲团上慢慢消化民脂民膏的毒蛇。王熙凤称颂他”已修炼成了,也算得神仙了。”既然是神仙,那么,神仙过生日,就非同小可了。君不见,采办忙下乡。鸡鸭全遭殃。费尽心机,方准备停当。但、儿孙们还是不放心,深怕有想不周到的地方,总觉得“心里不安”。果然贾敬来了一道紧急令:“那‘阴隲文’叫他们急急刻出来,印一万张散人。”这是经他注解、出版的“劝善书”,是为了“积累功德”的,据说刊印此书比叫他“无故受众人的头还强百倍”。在贾敬看  相似文献   

13.
座右铭,是指镌刻在物体上的各自喜欢的格言、警句。因此还派生出诸如桌铭、镜铭等奇特的座右铭。桌铭:少年时代的鲁迅酷爱读书。一次,他上学迟到了几分钟,被老师批评了。他并不因家里有事耽搁而原谅自己,便在课桌角上刻了一“早”字,以此为座右铭,激励自己珍惜  相似文献   

14.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周易·系辞下》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白译: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每天还要新。"]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清)郑板桥  相似文献   

15.
韩乐然这位画家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只要去过克孜尔石窟的人,一定都知道。一个窄小昏暗的僧房洞窟里,他的题记刻在一面墙壁上,旁边放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他考察克孜尔石窟艺术的简介,而他却早已离开了人世。他是一位什么样的画家?他为什么会将题记留在洞窟,他的画究竟有多大价值?这  相似文献   

16.
胡昌新 《中国减灾》2011,(15):56-57
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位卓越的治水专家。"管领江淮河汉"是他自己刻的一枚图章,这忠实地表现了他的抱负。他的治水赈灾足迹遍及长江、淮河、黄河和汉水,以及后来的新疆地区,特别在江南、湖北等地,其进行救灾奇策的事迹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7.
『雕虫』与『雕龙』乐朋以雕虫小技称词章之学,古来皆然。传说西汉时学童须练秦书八体,虫书、刻符为其中两体,纤巧难工,后人以此喻诗词歌赋的绘景状物与雕琢虫书、篆写刻符相类似,都不过是童子所习的小技,故曰雕虫小技。也许是雕虫小技的积习太深,而今许多读书人、...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04,(12)
法家经典《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韩昭侯有一次喝醉了酒,和衣而卧昏睡在床上。他身边掌管帽子的侍者担心他会着凉,就给他盖上了一件衣服。  相似文献   

19.
木末芙 《人民公安》2006,(22):58-60
记忆的梗上,谁不曾有两三朵娉婷的花,无名的舒展?但他一生回忆的梗上,只开过一朵,那就是——林徽因。这样的爱情在今天看起来,实在像情感世界里的海市蜃楼。他——金岳霖,是中国逻辑学的开山鼻祖,著有《逻辑》一书,西南联大殷海光说与别人,认为该书增一字多,减一字少。说完将书  相似文献   

20.
老人和太阳     
他已经活了很久。 他靠在那里,老态龙钟,靠着一根树干,一根极粗的树干,在迟暮中,在夕阳下山的时候。 那时刻,我正好路过,便停下脚步,把他端详。 他老了,满脸皱纹,那双眼睛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