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土耳其的欧洲身份认同与入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欧盟既不愿接纳土耳其,又不愿放弃。不愿放弃是因为土耳其在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重要性十分突出,欧盟出于地缘与安全上的考虑,始终对土耳其有一种需求;不愿接纳是因为双方在历史、政治文化和宗教观念上存在着深刻差异,土耳其的欧洲身份认同在宗教、文化层面上面临难以突破的困境。接纳穆斯林国家土耳其入盟将是对欧洲观念和欧盟性质的一个挑战,意味着欧盟将超越基督教文化传统,需要对自身的认同重新定义。本文拟从身份认同的视角来解释土耳其入盟所遭遇的这种困境。加入欧盟是土耳其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土耳其建构欧洲身份认同的努力已经在其政策实践中体现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欧盟的认可。2005年10月4日,欧盟正式启动与土耳其的入盟谈判,土耳其入盟初见曙光。  相似文献   

2.
欧盟决定与土耳其展开入盟谈判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乐曾 《德国研究》2005,20(1):21-25
2004年12月,欧盟决定与土耳其展开入盟谈判.欧盟选择以地缘政治及延伸欧洲价值观范围为目标的扩展战略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本文试图通过对赞成派和反对派观点的评述,分析土耳其加入欧盟将对双方及国际政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1 2月 1 2日 ,意大利驻华公使拉法埃列·特龙贝塔先生 (RaffaeleTrombetta)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作“欧盟东扩”的主题报告 ,并回答了与会者的问题 ,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 )欧盟东扩历程欧盟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 .1 989— 1 993年 ,初始阶段。其特点是以经济关系为主。在该阶段 ,欧盟启动了对中东欧国家进行财政援助的法尔计划(PHARE) ,每年拨款金额相当于 3 3亿欧元。2 .1 993— 1 997年 ,确立入盟标准和发展战略阶段。在该阶段 ,欧盟与希望入盟的中东欧国家签订了联系国协议 ,尔后 ,后者提出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现有的"欧洲化"方案究竟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欧盟边界,扩展至那些在国内制度的效率和民主合法性方面以"恶治"为特征的东部和东南部邻国。这些"欧洲周边国家"既无意愿、亦未必有能力调整自身以适应欧盟的要求,甚至缺乏入盟动力,不愿承担入盟成本。本文探究当将"欧洲化"概念和因果关联机制运用于此类国家时,需要在多大程度上进行进一步限定。笔者认为,只要欧盟不对那些它并不想接纳为成员的国家调整其"接近政策工具箱",就不太可能在其周边施展任何转型力量。欧盟在处理其与西巴尔干半岛国家和土耳其的关系时,已开始悄悄应用"走得更近但不接触"的方案,本文在结论部分将对这一方案的政策内涵做一反思。  相似文献   

5.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10,25(2):21-26
2009年9月27日联邦议院大选后由基民盟/基社盟、自民党组成的黑黄联盟依据"有约必守"原则,至少在联合执政协议中保持了德国政府在土耳其入盟问题上的政策连贯性,即"结果开放地"继续与土耳其之间的入盟谈判。但事实上,执政联盟各党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立场。本文依据各党的纲领性文件,分析它们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及其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于第一名欧盟新成员在 2 0 0 4年参加欧洲大选 ,联邦总理罗德充满信心。在过去几周于哥德堡举行的欧盟峰会上 ,各国首脑达成一致 :明年年底前结束与入盟候选国的谈判 ,并在 2 0 0 4年以前吸收第一个新成员国。施罗德指出 ,申请国还必须作出许多努力 ,是否能实现这个目标 ,取决于他们自己。施罗德:2004年前发展欧盟新成员的可能性存在@朱宇方  相似文献   

7.
石贤泽 《欧洲研究》2020,38(1):55-74
在法律化的欧盟外部关系样态中,联系协定成为一般自由贸易协定与入盟条约之间的独特范式。无论是在范式特征、内容构成、实施路径还是影响效应上,欧盟联系协定都超越了一般自贸协定范式。欧盟联系协定的范式特征表现为:复合权能导致的"混合协定"法律形式;包含但超出贸易自由化的多维内容;由欧盟、成员国和联系国三方组成的"制度三角"决策体系;欧盟与联系国在规则扩展与制度进入之间的不对称关系格局。在共有范式特征下,基于地理标准、协定方式和联系意图三个维度,欧盟联系协定又内在分化为三种实践路径:作为入盟前准备的联系协定、作为欧盟成员国替代的联系协定和作为与非欧洲国家建立特别待遇关系的联系协定。欧盟联系协定的范式特征和多元路径使得欧盟在外部关系方面产生比一般自贸协定更加深远但又具有差异的影响,在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同时,程度不等地进行欧盟规则的对外扩展,形成欧盟与联系国之间的差异化外部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中东欧国家政治发展进程中,加入欧盟和向欧盟趋同是评估民主化的两个坐标。起初,政治转轨的开启和入盟的诉求在不同时期为民主化提供了动力。实现入盟愿景后,以治理为内容、以趋同为形式的欧洲融合成为评估民主化质量的重要参考。后冲突国家和欧盟新成员国的共同属性使克罗地亚成为考察西巴尔干地区和欧盟中东欧成员国的民主化进程及差异的极好案例和参照。从过去30年各类民主指数评级、国家治理指数得分,特别是"政府俘获"的情况可以看出,入盟对克罗地亚民主化的正向作用十分显著,但入盟后条件性约束缺失、对国内政治文化传统的"依赖"以及执政集团"政府俘获"能力强大等因素交互使得克罗地亚民主巩固的深化充满着反复、曲折甚至某种程度上的倒退。前者从西巴尔干成员入盟进度和民主化程度的正向关系得到验证,后者在几乎所有欧盟中东欧成员国出现的"非自由转向"现象中获得解释。中东欧的现象是否引发了欧洲的民主回潮趋势尚难断言,但无疑为考察欧洲一体化走向,特别是欧盟政治融合能力提供了极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欧盟东扩的正负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1993年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最初提出东扩构想 ,到 2 0 0 3年 4月在雅典签署中东欧 10国入盟协议 ,东扩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在欧盟东扩的不同阶段 ,并非所有的成员国和所有的候选国都同时从中受益。欧盟东扩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历史性任务 ,也是一个利益整合的过程。尽管东扩依然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和未来挑战 ,但明显的是 ,东扩不仅会对中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转型产生巨大促进作用 ,也将成为欧盟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刘跃斌 《德国研究》2006,21(3):17-19
2004年5月1日欧盟吸收10个中东欧和地中海国家入盟,成员国的数量增加到了25个。由于扩大后的欧盟新老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较大,欧盟的财政预算分配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困难。欧盟财政法规体系也在一体化进程中显得比较滞后。本文试图从完善欧盟财政预算分配决策机制、分配的基本原则和监管制度多方面分析有关欧盟财政体制未来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1.
欧盟东扩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对欧盟和中东欧国家意义重大,对21世纪的欧洲乃至世界格局的变动也将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入盟时间的确定,西巴尔干成为欧盟东扩进程中的最后一环。而它作为一个西巴尔干国家,既有着与其他西巴尔干国家相似的历史背景,又有着与中欧国家相同的文化传统。而它在地理、历史和文化上的特殊性使其在加入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特之处。本文系统梳理了克罗地亚与欧盟关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入盟的文化、经济、政治和安全因素,并通过同其他西巴尔干国家“达标”情况的对比,阐释了克罗地亚领先于这些国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三边关系是当今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战后,欧、美、俄三边关系的变化不能简单地按古典地缘政治逻辑来描述。实际上,这三大政治实体之间发生着非常复杂的思想文化、经济政治以及安全方面的相互关系。这样一种三边关系也是国内政治与其对外政策之间复杂互动的产物。欧、美、俄三边关系的变化预示着一个多元化国际社会的来临。  相似文献   

13.
2004年5月的欧盟扩大是冷战结束后欧洲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入盟意味着中东欧国家完成了"回归欧洲"的历史夙愿,欧洲因此实现了史无前例的统一。欧盟成员国的地位也对新成员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初步分析表明,欧盟成员国地位未必会导致新成员国的民主巩固,但入盟促进了新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提升了新成员国的经济潜力,新成员国的国际地位也因此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4.
李帅宇 《欧洲研究》2023,(5):35-63+174
修复并提升美国与其欧洲盟友的关系,是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着力点。在此过程中,产业政策成为影响美欧关系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大飞机、半导体和电动汽车三个关键的制造业领域,行业的市场结构与各自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塑造了美国与欧盟在产业政策摩擦与协调中的激励环境和议价能力,推动双方在不同行业形成了差异化的竞合模式。产业政策议题在美国与欧盟之间引起的外交分歧,不仅缘于争夺市场份额的经济逻辑,也缘于双方经济体制差异而导致的制度性摩擦。拜登政府强势的产业政策实践,对依赖竞争政策进行经济与产业治理的欧盟造成显著冲击。面对美国强加的竞争压力,欧盟在实施产业政策与维护单一市场之间陷入了两难境地。与此同时,美国与欧盟在经济与产业领域合作制度建设的滞后,也制约着双方化解产业政策摩擦与深化合作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波兰制度转轨后,对外政策追求“回归欧洲”,最主要的目标是参加北约和欧盟。波兰1999年3月12日同捷克、匈牙利一起加入北约后,加入欧盟便成了开足马力进行的工作。 一、“回归欧洲”口号下要求入盟 出于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波兰在“回归欧洲”的口号下要求参加欧盟。事实上,波兰虽在制度剧变前已同欧共体建立了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宋黎磊 《德国研究》2009,24(1):30-36
欧盟的外部治理以欧盟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运用欧盟的软实力,通过推广价值观与规范来影响和塑造周边国家,包括扩大与睦邻两种方式。目前欧盟外部治理的重点由扩大政策转向睦邻政策。欧洲睦邻政策的设计得到了欧盟扩大经验的诸多启示,但是睦邻政策没有入盟的终极诱惑,欧盟不能在周边国家推行像对入盟候选国那样积极和消极条件性并存的治理模式,睦邻政策因而不能取得像扩大政策那样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70年代台湾"外交"顿挫,促使台湾检讨长期依赖美国的"外交"方针,加强对欧"外交",改变台湾对外关系"重美轻欧"的格局。8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的新变化为台欧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相当进展。台湾发展与欧盟关系的基本方略,是将在经贸领域的合作绩效转化为"外交"资源,以争取欧洲国家承认台湾的"政治实体"地位,从而与欧盟建立有别于正式外交关系的"功能外交关系"。台欧关系的发展,为两岸关系增添了一个新的变项--欧盟。台欧中三角关系的博弈和欧盟自身发展的态势将决定欧盟在两岸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波兰的欧盟政策与入盟谈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欧剧变后 ,波兰的欧洲政策经历了从回归欧洲的模糊的政治口号到加入欧盟的明确的欧洲战略的演变。波兰与欧盟的入盟谈判过程 ,不仅是欧盟以自身共同体的制度和方式塑造和规制波兰的过程 ,同时也是波兰为自身利益讨价还价的过程。波兰的经验表明 ,在入盟谈判中 ,候选国的谈判战略在谈判过程中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1年菲律宾经济、政治与外交形势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的菲律宾,经济总体表现不如预期;在国内政治方面,政府三权之间冲突不断引发宪政危机。此外,政府与国内分裂势力之间的谈判进展也不顺利,和解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外交方面,对外关系处于急剧变动时期,菲中关系喜忧参半,菲美、菲日关系急剧升温。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1 2月 1 2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举办“欧盟东扩”学术报告会 ,匈牙利驻华大使 (BayerNihaly)到会并做演讲 ,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 )匈牙利的体制转型匈牙利与西欧有着共同的历史、宗教和文化传统 ,并且曾经站在欧洲进步的前沿 ,多年来 ,匈牙利一直与欧洲的繁荣同步。即使在苏维埃政权时期 ,匈牙利与西欧的经济联系也并未中断。匈牙利于 1 999年实行了政治改革。改革有两个方案 ,一是通过北约来保障政治安全 ;二是加入欧盟。匈牙利的入盟决定得到了其 75%的人口的支持。匈牙利已于 1 999年 3月加入北约。而一旦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