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放战争进入第3年后,形势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已经十分有利了。北线战场,东北解放军冬季攻势后,国民党军卫立煌(时任国民党军东北“剿总”总司令)集团困守孤城,毫无还手之力。南线战场,豫东战役一举打破中原僵局,战局开始出现有利于我军的重大转折。在这种情况下,长期以来困扰我军的一个重大难题愈发凸显出来,这就是如何攻克国民党军重兵守备的大城市。  相似文献   

2.
进逼道州     
杨成武 《共产党人》2006,(19):50-52
突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之后,部队进到临武、蓝山一线,继续向西挺进。我们刚刚到达祠堂圩不久,就接到师部的命令:“薛敌(即薛岳)率五师之众在我野战军后尾追,湘、桂两敌向道县(即道州)、蒋家岭前进,企图配合薛敌截我于天堂圩、道县间。道县无大敌。我野战军为达到迅速先敌占领道县,渡过潇水,转入机动地域,打击敌人的目的。着你部立即由此地出发,经天堂圩,限明日相机占领道州县城,并拒止由零陵向道县前进之湘敌……  相似文献   

3.
1932年12月中旬。周恩来在邵武有过6天的战斗历程。“12月12日.红一方面军决定主力东进,进攻邵武。求歼闽北之敌,开展闽北局面。同时,准备调动南丰、南城之敌出击,以求在运动中加以歼灭,14日.进至邵武城郊。敌惧歼据城不出。红军未能达到目的,18日,重返至黎川地区待机”,  相似文献   

4.
打新丰、攻句容、龚东湾,全歼延陵(贺甲)之敌,连敌皆捷,创造了新四军对日作战多个“首次”  相似文献   

5.
包围杜聿明集团12月3日上午,蒋介石得知黄线兵团正面压力减小,解放军一部后撤,误认为解放军伤亡过大而撤退,一阵欣喜;又得知技事明集团已安全撤离徐州,认为形势已有转机,又在做解救黄维兵团的黄粱美梦。蒋介石唯恐社幸明一意逃跑,“消极轻战”,当即以亲笔信空投给祉章明:“据空军报告,深汉口之敌大部向永城流窜,弟部本日仍向永站前进,如此行动,坐视黄兵团消灭,我们将要亡国亡种.绝弟迅速令各兵团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泽溪口攻击前进,协同由蚌埠北进之李延年兵团南北夹击,以解费维兵团之目。”杜章明看了之后,觉得蒋介石…  相似文献   

6.
挫败蒋介石三路会师宿县的计划1948年11月25日,一道电波传来喜讯,黄维兵团10万余人,已被中原野战军包围在安徽省宿县双堆集、南坪集一带地区。此时,在徐州、蚌埠地区的敌人已被分割成三大块。一是徐州市,有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二是在宿县西南的黄维兵团;三是由蚌埠北上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粟裕估计,包围了黄维兵团,蒋介石必然要徐州之敌和蚌埠之敌南下北上,救援黄维兵团。为此,粟裕迅速调整部署,预作准备。以第1、第3、第4、第8、第9、第12、鲁中南、两广、渤海等9个纵队和冀鲁豫军区独立第l、第3旅,组成北线集团,由…  相似文献   

7.
1953年,赵士君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3师607团侦察股股长,奇袭“白虎团”之战,他虽然没有亲历战斗,却是实实在在的幕后英雄。志愿军68军203师正面之敌是李伪军首都师第一团“白虎团”,是李承晚的精锐部队之一,其团旗及各种车辆上都印有白虎图像。志愿军203师师部命令607团派出一个“化袭班”,趁金城反击战全线发起攻击时,化装成敌溃退的搜索队,插入“白虎团”团部,彻底捣毁敌指挥机关,配合插入敌军的尖刀营一举全歼“白虎团”。  相似文献   

8.
1947年上半年,国民党集结重兵,对我山东解放区之华东野战军发动重点进攻。我华野将士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力斩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七十四师于马下。但由于进攻之敌重兵猬集,齐头并进,很难对其分割,我军不得不且战且退,在运动中寻找战机。随着敌军的迫进,胶东半岛地域狭窄、回旋余地小的地形环境对我军行动的限制也越来越大。为了在更大的战场空间寻找歼敌的机会,1947年3月,遵照中央军委电令,我华野首长果断决定:将主力一分为三,以积极的进攻分散和牵制进攻之敌,迫敌回援。据此,以叶飞、…  相似文献   

9.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赤水河两岸,采用大规模的运动战,以各种佯动调动敌人,矫若游龙。大踏步的前进,大范围的迂回,声东击西,忽南忽北,以飘忽急袭的动作斩关夺隘。敢于与敌人做面对面穿插,敢于行动于敌人跟踪纵队的间隙中,然后迅速回头,把一切跟追之敌远远甩在后面,突破十倍于我之敌的围追堵截。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一语,意为围攻敌军,必网开一面,以示其生,使敌存去留之心,则战守不固。若四面俱围,敌必据险死守,鸟穷则搏,困兽犹斗。故“谋攻篇”认为,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意思是,10倍于敌能合兵包围,五倍于敌能3面夹击,1倍于敌能前后夹攻,势均力敌能顽强抗击,我寡敌众能组织退却。的确,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战争史上的一些战役、战斗,确凿无疑地证明了这一作战原则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未曾见面协同抗战 1937年9月,日军大举进攻山西,阎锡山紧急吁请蒋介石派兵增援。10月2日,蒋介石命卫立煌率军驰援晋北,任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进驻军事重镇忻口,布阵抗敌。当时,中国军队在长达五六十里的忻口阵地先后投入99个团,统由卫立煌指挥,其中包括晋绥军、中央军、川军和八路军。卫立煌命令第二战区所属八路军三个师“对增援之敌负责阻击,对退却之敌相机歼灭”。  相似文献   

12.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继辽沈、淮海战役之后.在华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决战。这一战役自1948年11月29日发起,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64天。战役中我军对华北之敌实施战略、战役分割包围,分别歼灭新保安、张家口、天津之敌;北平守敌接受和平改编;绥远国民党军举行起义。华北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战役结束不久,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相似文献   

13.
李炳侯 《党史纵横》2014,(10):56-58
正1949年7月,第四野战军进入中南地区后发起宜沙战役,49军146师主攻荆州,147师主攻沙市。荆州、沙市被攻克后,49军从沙市渡过长江,经旱水两路进入湖南。145师攻克灃县,歼敌一个保安旅;146师收降安乡、沅江、益阳地方武装,歼敌1400人。益阳解放后,146师向安乡进发。安乡距益阳50公里,有敌100军的一个特务团2000多人,一个补充师5000多人,最高指挥官是敌一个副军长。攻击宁乡之敌,由146师436团担任。一营担任牵制西北方向高地之敌,策应团主力将外围之敌分割,防止敌龟缩城内。8  相似文献   

14.
时昆 《党史纵横》2009,(2):51-52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国民党华北傅作义集团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为迅速歼灭华北国民党近60万军队,中央军委决定提前发起平津战役,“抑留傅作义部队于平、张、津、保地区,以待我东北主力入关协同华北力量彻底歼灭该敌”。  相似文献   

15.
《敌戒》,是唐代诗人、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篇短文,二十几年前读过,很受启发。去年,在首都发生动乱、暴乱后,又重新读了一遍,进一步感到这篇短文确实写得不错,闪烁着朴素辩证法的光辉,读一读是很有好处的。《敌戒》里说:“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挽以强;六国既除,(?)乃亡。”又说:“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只益为瘉。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6,(12):90-90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与红二十五军团会师。这令蒋介石极为不安,他调集东北军5个师的兵力东西对进.企图围歼红军于葫芦河、洛河之间。为粉碎教人新的进攻,毛泽东、彭德怀决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战,首先在直罗镇一带歼灭东进之敌。11月20日,在飞机的掩护下,敌先头部队第109师兵分三路沿葫芦河谷及南北山地向直罗镇进攻,红军以一部兵力节节抵抗,逐渐将敌谤入直罗镇预设的战场内。  相似文献   

17.
红色三兄弟     
1929年,闽粤赣三省之敌对闽西进行“会剿”。为粉碎敌人的阴谋,暴动后的才溪进行第一次“扩红”,年轻人纷纷报名。  相似文献   

18.
嬗变     
嬗变唐兴斌佛家讲因缘,道家讲契机。在红尘万丈的人生之路上,我与你相识相知到最后不尽相同的结局,却给我留下了颇多思索与回味。那年秋天,一个金灿灿的季节。经过南线战事之后,军人这一特殊职业宛如日照中天般倍受国人注目。这时,我与你同行,我们被国防绿包装一番...  相似文献   

19.
虎口擒舌记     
1949年9月15日上午,驻宜都城郊莲花堰的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一四一师师部收到一份四野司令部发来的急电:“盼尽快查明敌七十九军动向上报!”这封内容简短、语气急迫的电报,紧紧地牵动了师部侦察科长陈志霄的心。敌七十九军系蒋军宋希濂集团主力,1949年7月宜(昌)沙(市)战役后退守五峰。军部驻长乐坪,其九十八师驻渔洋关,前沿阵地设在宜都、五峰交界的分水岭。与此同时,四十七军尾敌进入宜都、枝江江南地区。然而,胜利之师并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而是将进军的步伐止于聂家河、熊渡、丝毛渡一线,特意在两军之间留下了一条宽约40余里的缓冲  相似文献   

20.
<正>古田会议召开时,蒋介石部署了第二次三省"会剿",其进攻路线是:龙岩之敌向大、小池;长汀之敌向朋口;广东之敌一路从梅县出发,向上杭蓝家渡,另一路从大埔向永定方向;江西军阀金汉鼎从上杭出发,一路向石灰岭,另一路(主力)向石圳潭、旧县方向。各路敌军的目标就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古田、新泉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