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嘉锡传     
跟人民不能距离太远 卢嘉锡从科苑、教坛走来,成为20世纪后期登上中国最高政治舞台的少数科学家之一。要说做“官”,他已经做得够大的了,但他的“官”念非常淡薄,一点“官气”也没有,填写履历表时,他总是先写教授、研究员,然后才填“官”职。他说,教授、研究员是他的“终身职务”,而官衔只不过是“临时户籍”罢了。  相似文献   

2.
在群众眼里,他是办实事、办好事的“好干部”;在下属眼中,他是不事张扬、严谨平和、颇有人缘的“好领导”;在开发商眼里,他是办事爽快、雷厉风行的“好朋友”,以至于他案发后.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县里谁出事,也不会轮到他。”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早在《建国大纲》以及其它文章中,‘就曾提出社会建设。他说:“统一以后,则重心又移在社会问题。”他不仅把社会建设视为“重心”,还对社会建设做了系统论述,完整阐发。他的社会建设思想虽然没有在他手中变为现实,但是,他的先进理念启迪了后人。孙中山先生在社会建设方面有哪些见解呢?孙中山把“人本”、“民本”作为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孙中山脑子里充满着自由平等。他认为人人共处于世界大家庭;他认为,“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一国之内,实行“民有”、“民享”、“民治”。“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人人平等,“无尊卑贵贱之见”,“无贵族、平民之阶级”;他认为人人“各尽其事,各执其业,各得其所”,“国家的利益大家可以均沾”,“全国男女,无论老少,都可以享乐”,“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共享安乐之幸福”;他认为人人具有极高的道德境界,“人人当以服务为目的”,“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来服务”,具备“为四万万人谋幸福”的博爱精神。  相似文献   

4.
洪静 《当代广西》2008,(18):30-31
他是文盲,却写出了三本书;他不懂乐谱,却成了一名歌手;他双腿残疾,却行遍大江南北;他是柳州人,却成了东莞“城市形象大使”。他头上还有很多耀眼的光环:“轮椅歌王”、“轮椅诗人”、“轮椅才郎”……他的名字叫黄任锋。  相似文献   

5.
路魂     
他,先后多次被东营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民好公仆”、“优秀领导干部”、“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省交通厅授予“公路建设先进个人”,荣获“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被省人事厅记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他所在的东营市公路局,在他任局长的十几年里,  相似文献   

6.
王文江 《协商论坛》2008,(12):28-29
他是一个普通的人,也是一个低调的人,谦逊而温和,务实而忠诚。翻开他的履历:省政协九、十届常委,省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副主席、焦作市“三自”爱国会主席,博爱县政协常委、博爱县“三自”爱国会主席。“民族宗教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政协委员”等众多荣誉和光环,为他的人生增添了独特光亮。在省“两会”召开前夕,记者走进了他——贾九宝。  相似文献   

7.
时晓霞 《中国保安》2014,(11):52-53
他平凡而普通,他的人生目标就是当好一颗“螺丝钉”;他有点“不求上进”,一个月只能赚千余元;他有点“不知进退”,还有股傻劲和钻劲,工作四年从未请过假。而经常与他相处的学生和老师们却认为,他是崇高的“最善良保安大叔”,教会他们如何在平谈的人生中“淡定”,如何在浮躁的社会中“以诚待人”。他就是江西省南昌市保安服务总公司驻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保安员徐建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无数次在网上热赞、感谢他,称他是校园“最善良保安大叔”。  相似文献   

8.
《民主与法制》2011,(33):56-58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毁誉参半。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中东强人”;而在另一些人的眼里,他是“狂人”、“疯子”、“恐怖主义支持者”、“暴君”。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将会给卡扎菲以最终评价。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  相似文献   

9.
苏星 《当代广西》2010,(18):38-39
一场场感人的报告,一次次心灵的震撼。 方华,柳州市公安局柳南分局红光责任区刑侦大队一位普通民警,龙城群众称他为“英雄刑警”,外国人称他是“中国警察的骄傲”,同事赞扬他是“我们的好兄弟”,网友称他是“最牛警察”。柳州市政府授予他“龙城杰出青年卫士”荣誉称号,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青年联合会授予他“广西青年五四奖章”;  相似文献   

10.
没有刻意的“包装”,没有人为的 “炒作”,近年来,一个共产党员、公安民警和领导干部的名字在燕赵大地上被人们争相传颂。有人说他是“超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可思议,难以置信;有人认为他是“怪人”,因为他的言行举止不合时宜,不近人情;有人说他是“铁人”,因为在他身上蕴涵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和热情;还有人说他是“奇人”,因为他的精神境界常人无法企及。但是更多的人说他是新时期的焦裕禄,说他是穿警服的孔繁森,说他是一个始终保持了优秀本色的、真正的共产党人。 他,就是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刘金国。 追寻着刘金国的足音…  相似文献   

11.
佚名 《现代领导》2014,(6):44-45
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粟裕虽然上了“黑名单”,但这位开国大将却没有受到冲击。在庐山会议上他“一声不吭”,在江青面前他“装聋作哑”,这是他的机智沉着。人们更想知道的是:是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又是如何相处的?毛主席说“粟裕有战功”1958年军队发生了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的运动。粟裕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撤掉了总参谋长的职务。此后他被调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这实际上是个闲职,也就是没有了在军事第一线工作的权利。到了“文革”中,在有些人看来他不过是一只“死老虎”,斗争的锋芒主要不是针对他了。更重要的是,毛主席说“粟裕有战功”。  相似文献   

12.
冯周卓  ;卢德之 《求索》2007,(8):159-161
“他者”意识一直贯穿于马克思实践哲学发展的始终,基于实践关系可以消解“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当代西方哲学所推崇的“他者”,要么诉诸上帝来解释,要么仍局限于二元对立。离开了实践中的社会关系,“我”就只能是纯自然物,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只有通过实践,“我”才能借用“他者”的力量显示“我”的存在。“我”在实践中与“他者”相遇,被实践关系所规定,只有与“他者”达成共识,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覃应奇 《当代广西》2008,(22):27-27
他是党员,当过乡村医生、村民小组长、镇人大代表、县人大代表,但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潘总”。他叫潘存仁,象州县大乐镇龙屯村人,现任象乐养猪协会会长。因为“好爽好够力”,人们才由衷地叫他“潘总”。  相似文献   

14.
讳癞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当过和尚,剃过光头,也曾偷过人家东西。当了皇帝以后,他对“秃”、“贼”一类字眼极为忌讳。据《剪胜野闻》记载,他还因此杀过一些无辜。杭州教授徐一夔,作贺表用“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赞语。朱元璋看了却勃然大怒,说“生”是骂他作“僧”、“光”是骂他光头,“作则”是骂他“作贼”。  相似文献   

15.
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是模范的人大代表。他是成功的企业家。做为党员,他倾其所有。时时处处想着群众,曾三次被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所在党支部被省委授予“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光荣当选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做为人大代表,他认真履行职责。多次被市、县人大常委会授予“年度优秀人大代表”。“功勋人大代表”,“年度模范人大代表”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6.
17年,他称得上是南昌保安中的“资深”保安员。“全国先进保安员”、“全省优秀保安员”、南昌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先进个人”,都是他所获得的荣誉。他所分管的直属中队、保安护卫公司中队多次获得“先进集体”、“优秀基层单位”等荣誉称号,其中一个中队2005、2006年连续两年被共青团南昌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  相似文献   

17.
李腾 《今日广西》2007,(17):46-47
普密蓬国王是泰国人心目中悲天悯人的“神”,城市、乡村、千家万户,人们对着他的肖像顶礼膜拜;他是泰国人慈祥、万能的“父亲”,每当遭遇痛苦、不平,人们会自然地想起他,人们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热爱他,但我就是发自肺腑地爱他!”他是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60多年中历经19次政变、20位总理、48届内阁,在变幻莫测的时局中屹立不倒。他就是泰国国王普密蓬。2006年6月9日,泰国为他举行隆重的登基60周年“钻石庆典”。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原校长的身份,让他引人注目,曾在北大新年联欢会上演唱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更让人们记忆犹新。“可爱”、“亲切”、“慈祥”、“儒雅”、“酷”、“可敬的教育家”……这些是人们对于他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王晋 《人大论坛》2011,(10):30-31
被调到纳雍县厍东关乡任职的第三天,我便认识了“羊老板”。他是来乡里办理养殖补助的,其实不姓“羊”。“羊老板”是绰号,他则认为是“尊称”,每每笑道:“这是对我的肯定。”绰号闻名,反使本姓不播遐迩,致使一些初次见面者,郑重其事地称他“羊哥”、“羊弟”、“羊代表”。  相似文献   

20.
白帆  陆金星 《台声》2006,(6):34-39
杨庆才在吉林省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一位带着东北黑土地气息的副省长,因为他多年主抓农、林、水,堪称以“农”为本。而他却没有丝毫的“土”气,现代思维、学者风范的他颇具传奇。多年来,他结合工作实践,以全新的视角和战略思维著书立说,出版了很多有关农业方面的专著。偶有闲暇,也会吟诗作赋,黑土地的广袤和深沉、关东人的粗犷和豪放都收进他的诗集。他还擅绘画,精书法,白山松水的瑰丽画卷融入他的作品中,更融进他的领导思维中,依托白山松水、建设绿色吉林的“脚本”正在他的构想和践行中“彩排”,带着对“绿色吉林”话题的浓厚兴趣,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杨庆才副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