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现场勘查中应注意利用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的特征,分析作案人的职业特点。这项业务在实践中有其必要性又有其理论依据。可以通过作案人遗留在现场的工具或工具痕迹、作案人使用工具的熟练性、作案人持械破坏的技巧性、作案手段的技术性等方面来综合分析推断作案人的职业特点,为侦查破案提供传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QSZ92式9mm手枪击针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潜在的次种类特征,以区别于个体特征。方法用超景深体式显微镜对特定工序连续生产加工的10件QSZ92式9mm手枪击针的射击痕迹进行观察比对。结果不同击针形成的击针痕迹痕底特征具有特定性,而痕壁特征中的同心圆状或圆弧状加工痕迹具有相似性,属于次种类特征。结论同一认定过程中不能将击针痕迹中的同心圆状或圆弧状加工痕迹作为个体特征使用。  相似文献   

3.
防盗锁门柜     
《刑警与科技》2004,(11):110-112
机械防盗锁是指具有防钻、防锯、防撬、防拉、防冲击、防技术开启功能,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进行门闩开启,锁芯为非单排弹子结构的锁,主要包括用钥匙开启的防盗安全门用防盗锁和防盗保险柜用机械密码锁。防钻是指锁头及锁身的关键部位抵抗便携式电钻钻切、并用钢丝拔动工具拔开锁具的能力。防撬是指锁具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作案分子进入现场采取新的方式——用木钻在门板上钻孔以打开暗锁。本人在木钻钻痕检验技术中,成功地认定了一起用木钻钻孔入室盗窃的案件。进一步证实了根据木钻钻痕可以进行同一认定。 1 木钻痕迹的形成 钻痕是一种复杂重叠的动态痕迹,随着钻子旋转运动形成圆形洞孔痕迹和木屑。木钻生产厂家不同,其工艺上必然有差异,尤其是在使用上,  相似文献   

5.
工具痕迹检验一直是痕迹检验中的难点,一是痕迹样本制作难,二是比对检验难。工具痕迹样本制作的难点一是表现在选用材料上,其硬度、塑性要适当,既要能很好的反映工具的特征,又要不破坏工具的特征;二是要利于操作,能尽量模拟出与现场痕迹形成条件一致的作用方式。因此,合适的材料,对样本的制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对检验难点表现在痕迹变化多,特征细、密,而比较显微镜视场小,难于定位。笔者在工作中发现“透明皂”是制作砍切工具痕迹样本的一种很好的材料,完全能满足上述二个条件,既经济又容易获得;样本制作完成后利用扫描仪转换成数码照片,与检材照片一同导人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就可以直观地进行比对检验。  相似文献   

6.
盲摸器开启轿车用弹片锁形成痕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盲摸器开启轿车用弹片锁形成的痕迹。方法解剖盲摸器开启的弹片锁后,观察比对弹片上痕迹位置和形态。结果4s店购买的锁具较小商品市场购买的锁具不易形成痕迹;经验丰富的开锁人员较经验少的开锁人员不易形成痕迹;盲摸器二较盲摸器一不易形成痕迹。结论盲摸器开启汽车锁形成的痕迹与锁具材质、开锁人员及工具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7.
工具痕迹是刑事痕迹检验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刑事犯罪现场出现率较高的痕迹物证.案发现场实践证明,工具痕迹对案件侦破可以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帮助分析作案手段;二是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职业、性别和人数;三是可以串并案件;四是能在法律上起到揭露和证实伪造现场犯罪的作用;五是推断工具种类;六是认定作案工具,能为破案提供有利线索.  相似文献   

8.
钳具加工花纹对钳剪线条痕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钳剪工具在钳剪过程中与被钳剪客体相对划动形成的钳剪线条痕迹、加工花纹痕迹等形成过程的观察及机理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加工花纹对线条状痕迹及加工花纹痕迹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撬杠撬压凹陷痕迹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统计本地区案件情况,入室盗窃案件占各类案件勘查总数的70%,所有入室盗窃案中,犯罪分子使用工具撬门侵入作案的占50%,其中使用撬杠工具的达60%。由此可见,由撬杠形成的工具痕迹在现场上的出现率是比较高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安装双层防盗密封铁门的为数较少,被撬的也极少;安装木门暗锁或外层铁栅防盗门、内层木门暗锁的为数居多,且被撬居多,往往在木门上留下撬杠撬压凹陷痕迹。由于撬杠本身造型独特、制作难度较大、市场上难以购买,犯罪分子一般不会作一案换一撬杠,因此,它具有使用的连续性。并且使用撬杠作案时,撬杠一般不会折断、弯曲…  相似文献   

10.
王纬东 《政法学刊》2001,18(6):67-68
对目前常见的几种剪类工具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这些工具加工特征的形成及特点,从而进一步确定这些特征的特定性,并对其所形成的痕迹作出分析。找出根据现场痕迹进行工具种类推断和检验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尽管对工具痕迹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工具痕迹研究中还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尚未形成共识。诸如,工具痕迹的概念,工具痕迹的形成和分类,工具痕迹检验与手印检验、足迹检验的异同,工具痕迹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等等。由于理解和认识不一,以致在同类教科书中对相同的问题的论述相差很大,甚至互相矛盾,这既不利于工具痕迹学科理论框架的构建,也有碍于实际应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使之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2.
通信信息痕迹分类静态信息痕迹包括移动电话、无线寻呼机等通信工具营销单位保存的购机底档(通信工具使用人的购机记录和入网登记卡)、通信记录(存留在用户通信工具上的信息内容和通信传输媒体计算机网络主服务器中保存的用户通信记录,也包括死者或作案人使用的通讯记录本)和通信工具本身的综合技术(该型号的通信工具在进入市场流通前,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和信息进行综合性能检测后,所存留的技术档案) 动态信息痕迹犯罪嫌疑人作案过程中以移动电话、程控电话、IC卡电话和无线寻呼机等通信工具为信息传递媒体,彼此间沟通犯罪情报或与外界联系时产生的通信信息痕迹。通信信息痕迹的特性时限性通信信息痕迹的保存,除一小部分存贮在用户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人体骨骼上刀痕进行致伤工具同一认定的检验和研究.方法 用同一把菜刀的相同部位分别砍击骨骼与新鲜灌木,通过对骨骼上刀痕进行组织学处理以显现致伤工具的痕迹,并使用比对显微镜将骨骼与灌木上的砍痕进行比对,分析骨质断面的痕迹特征.结果 菜刀在骨骼上形成的砍切痕迹线条与比对样本的砍切痕迹线条可以完全拼接.结论 显微镜下可直观、清晰地观察到致伤工具在骨骼上留下的痕迹,为致伤工具的推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刚 《刑事技术》2000,(2):22-23
通过对使用特殊工具开启盘形制栓锁的原理分析,探讨了技术性开锁痕迹的形成、形态、分布范围,提出了区分开启盘形制栓锁的特殊工具种类的三个依据等.  相似文献   

15.
非对等咬合钳具形成痕迹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通过材料的变形分析,对非对等咬合的钳类工具所形成的痕迹进行研究,阐述了不同坡面上的变形性质和痕迹特点,总结了痕迹与工具的对应关系,为工作实践指出了分析和检验鉴定的方法,同时对钳类工具痕迹的形成原理作出了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撬盗保险柜案件具有如下特点: (1)发案呈连年上升趋势。1997年比1993年上升6.8倍。 (2)发生在市区和农村城镇的案件约占85%,侵害对象多为国营、集体、三资企业及事业单位,其中三级以上列管单位占60%以上。 (3)呈现系列性、连续性的特点。作案手段主要有:一是带手套撬门入室,锯保险柜门轴,撬左右两边门开柜;二是将保险柜放倒,撬左门边扒柜门铁皮开柜;三是将保险柜盗走,易地撬砸开柜;四是撬写字台拿钥匙开柜;五是将保险柜搬到室外,用锤子、大螺丝刀等将门轴砸下,撬门边开柜;六是用手电钻钻柜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2005式9mm警用转轮手枪射击弹壳痕迹,为警用转轮手枪射击弹壳痕迹检验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预实验中选取10把警用转轮手枪以单动、联动方式分别射击收取弹壳样本,观察识别射击弹壳上各个痕迹的位置、形态及相互关系;补充验证实验中选取其中5把警用转轮手枪以单动方式分别进行射击实验,完善、验证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结果警用转轮手枪射击弹壳上的烟垢痕迹、弹底窝痕迹及击针头痕迹的分布位置、形态具有规律性,具备检验鉴定价值.结论 利用弹底窝痕迹、烟垢痕迹结合击针头痕迹,可以实现射击弹壳的准确定位;利用烟垢痕迹、弹底窝痕迹及击针头痕迹具有推定弹壳先后射击顺序的可能性;通过弹底窝痕迹、击针头痕迹的细节特征比对,可以实现射击枪支的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18.
链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安全防护锁具。破坏链锁实施盗窃犯罪,在侵财案件中较为常见。但当前对于断线钳剪切链锁形成的痕迹还缺少专门性的研究。因此,对于链锁剪切痕迹的研究、分析、利用,有其必要性。本文通过对其痕迹的研究,以期掌握此类痕迹的形成、变化规律,对推断工具种类,准确的进行同一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工具痕迹(以下称工痕)是指犯罪分子使用某种工具破坏障碍物或目的物后遗留在犯罪现场的痕迹。工痕在现场出现率高,易发现提取。实践证明:以下步骤是利用现场工痕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1 研究现场,弄清形成工痕的客观条件。 现场工痕的形成,受造型客体与承受客体的制约,受作案人心理因素、行为技巧的限制,也与犯罪现场的周边环境、时空条件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一、“钳剪痕迹”概念质疑目前,多数工具痕迹学教材和论文在分析钢丝钳和剪刀破坏客体形成的痕迹时使用“钳剪痕迹”这一概念,指罪犯利用钳剪刃口施行剪切作用破坏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出现的变形,其外延包括钢丝钳的钳切痕迹和剪刀的剪切痕迹;分析受力时对钳切与剪切过程均应用材料力学中剪切变形的理论和实用计算方法,认为刃口给承痕客体施加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且相距很近的两个力,在此二力作用下承痕客体产生剪切痕迹,并应用了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